滿麗云
[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得眾多教育者認識到,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借此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基于此,初中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也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及特點,用科學的教學技術手段,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從而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發展及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數學學科;學習興趣;學習成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興趣作為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必不可少的,在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熱情、提高數學成績上,作用尤為明顯,是教學活動中無可替代的重要因素。
一、農村初中生數學興趣低、成績差的原因
(一)家庭狀況影響
隨著土地的流轉,農村現在基本上是以“六一三八六零部隊”(即兒童、婦女、老人)為主,大多家庭無力監管孩子的學習,認為孩子交給學校就一了百了了。更有甚者,不但不配合學校和教師,還經常借故找學校和教師的不是。
(二)學生認識問題
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初中生,把學習當成了給教師和家長完成任務,什么課前預習、專心聽講、課后復習都與己無關。即使是作業也要教師和學習委員在屁股后面追著要才能交上來,抄襲作業更是司空見慣,逃課逃學如同家常便飯。
(三)教師理念問題
在農村學校有大部分教師的觀念跟不上新課改的進程,理念老化,雖然課程內容大幅變化,但教學方法依然刻板僵化。如此一來,課堂上死氣沉沉、波瀾不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沒有合作、交流、探究的配合,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成了觀眾。即便有的教師的教學觀念有所改變,也想積極運用新課改理念,但常常在多種阻力之下又使課堂變得無法駕馭,學生收效甚微。
二、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成績
(一)加強感情投入,全面關注學生
師道之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源泉,而情感的投入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教師只有以真摯的情感去溫暖、感動和激勵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而提高數學成績。由于現在農村很多家長外出務工,學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少,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或是由爺爺奶奶照看,他們對孩子監管不到位,大部分是放任自流。這些現象造成了學生心理壓抑、感情缺失等很多問題。因此,從農村學生剛進入初中開始,教師就要全面了解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每個學生的需求,努力與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引導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二)貼近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要求根據具體學情、教材特點、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設施設備等,在課堂上以有目的地創設有針對性的情境為主線,以優化的具體情境為教學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學習與應用數學。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盡量從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舉出貼近生活的例子,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克服對數學的畏難心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有理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這樣引入:體育課上楊老師給小明連續發出“向右7步走,向左10步走;向右9步走,向左3步走;向右5步走,向左9步走;向右2步走,向左8步走。”的口令,你能說說這時候小明在原位置的什么方向,距離是幾步嗎?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剛開始學生一頭霧水,但他們通過自己實地演練親身體驗,很快就說出了結果。這樣,結合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創設熟悉情景進入新課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也使學習內容具體化,加深學生對“有理數加減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鼓勵大膽實踐,積極主動參與
現在農村的孩子雖然接觸各種信息的機會很多,各種學習資料也不少,但學習數學的主動參與意識較弱,多數農村初中生不喜歡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為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多討論、多探究、多操作,使用多種教具,使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力求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學對稱圖形時,學生對“兩個全等三角形一定是對稱圖形嗎”這一命題,往往會出現認識上的錯誤。教師在教學時可準備兩個全等三角形模型,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直線,作為對稱軸,讓兩名學生各拿一個模型到對稱軸的兩邊,一邊的模型固定不動,另一邊上下左右或不同角度變換位置,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兩個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對稱圖形。然后舉一反三,通過出示各種全等多邊形,讓學生得出“對稱的兩個多邊形一定全等,而全等的兩個多邊形不一定對稱”的正確結論。
(四)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效果
課程標準要求初中數學要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學會數學的思維方法。農村初中新生,對課程突然增多、課堂學習容量猛然加大很不適應,往往出現聽課效果下降的現象,對此,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數學成績。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教給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預習發現不懂的內容,找到不懂的原因,掃清學習的“攔路虎”。學生能夠通過課前預習,做好學習筆記,做到目的明確、注意力集中。預習時,盡量把重點和難點記錄下來,為課后復習打下基礎。
二是幫助學生掌握聽講的方法。在上課聽講的過程中,讓學生先了解本節課的學習要求,聽清楚新舊知識的關聯、引入、推理及形成,弄懂突破重點、難點內容的方法,課堂小結時概括好本節課的要點,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是引導學生掌握思考探究的方法。初中數學最常用的思考方法是類比法、聯想法。類比法是把諸多事物聯系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找出其異同;聯想法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另一事物。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通常是幾種思維方法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應用,才能促使學生思維得到充足發展,幫助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得以概括、深化、升華。
四是掌握提問的方法。教師要盡量用親切的語氣、平和的態度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用層遞有序、中心輻射等方法引導學生正確提問。用競賽氛圍、游戲場景、激勵展示等手段推動學生有效提問,鼓勵學生及時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向教師和其他學生請教,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問題盡快得以解決,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重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上好一節課需要做到張弛有度,緩急轉承,要突出各個教學環節的特點。要想上好初中數學課,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環節上環環相扣,各有側重,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是激趣引入開好頭。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研究教材的前后聯系、學生掌握的情況和生活環境,使課堂引入既緊扣教材內容,又貼近學生生活,切合學生特點,以便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舉出學生常見的事例引入新課學習。
二是師生合作學新知。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創新意識,給足學生時間,使其主動探索、自主發現,充分理解所學知識,在學生主動探索和教師積極引導下,完成教學任務。師生互動越多,學生表現的機會就越多,就越容易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
三是鞏固訓練重雙基。可靈活選用一題多解、變式練習等方式,逐步開闊學生思路,加大思維強度,提高雙基能力。要重視培養學生勇于表達的習慣和敢于發現的創新意識,也要允許學生犯些錯誤,鼓勵學生從錯誤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同時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區別的肯定和認可,使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進步和發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四是引導歸納化于心。要重視知識的歸納概括,尤其是要揭示出新知識所蘊含的深刻的數學思想和科學的數學方法。強調學生歸納時語言要規范,其他學生盡量補充。教師視具體情況加以引導,形成規律性的東西,便于學生內化于心。
五是對癥輔導促轉化。課后輔導要對癥下藥,切忌一刀切,重點加大學困生的轉化力度,將其作為提高學生整體成績的有效抓手。教師要投入更大的耐心、愛心關注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并貫穿于課前、課堂和課后全過程。對學困生的轉化,不僅要重視基礎性知識的輔導,更要重視學習思想、學習思路、學習方法的指導。要破除他們對學習的畏懼心理,激發其學習興趣、求知欲和上進心,使其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學好數學最有力、最穩定的動力,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李立寧.如何激發初中學生數學學科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習效率[J].師道:教研, 2020,(02).
[2]李容.淺談初中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分析[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03).
[3]李家全.鄉鎮初中生數學厭學心理的轉變對策[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0, (12).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