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環
不同于酒店的千篇一律,民宿以極具個性化與差異化的風格在近年來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青睞,成為人們出行住宿的重要選擇之一。最早,民宿流行于云南大理、麗江等旅行勝地,開始在我國大規模興起,則要到2011年。這一年,隨著自在客、途家等民宿品牌的相繼成立,民宿產業開始蓬勃發展。2015年,《關于加快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出臺,民宿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而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逐漸火熱,鄉村民宿也開始步入發展的黃金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于民宿行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而多年來的野蠻生長也讓民宿行業亂象叢生,行業整頓已迫在眉睫。未來,民宿該如何突破現有局限,實現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01數量激增,行業發展邁入新拐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高速發展,在線民宿市場也發展迅猛。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線短租用戶達到2.28億人,同比增長55%,在線民宿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094億元,同比增長64%。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民宿交易市場受到了極大沖擊,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以及鄉村民宿的大力發展,民宿市場交易逐漸恢復正常,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在線民宿交易規模有望上升至2013億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間,雖然在線民宿交易受到了嚴重沖擊,交易額一度下渭至125.8億元,但在民宿供給端,卻出現了逆勢增長的趨勢。據中國旅游與民宿發展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民宿房源總量達到300萬套,增長率在25%左右。
2021年,隨著《鄉村振興促進法》的正式實施,以及各地鄉村振興局的成立,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鄉村旅游的發展進入了快速成長期。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文旅產業的重要載體,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在房源數量上出現明顯的增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民宿房源數量的不斷上漲,看似是行業的復蘇,但種種現實窘境也亟需引起警惕:一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離開民宿行業,二是房源的上漲并沒有帶來入住率的大增。
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民宿相關企業吊銷以及注銷的數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2018年為849家、2019年為2339家、2020年為2755家,越來越多的民宿主開始離場。
房源數量的不斷上漲,也引起了不少單體民宿主的擔憂,他們感慨道,“現下民宿房源的不斷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小體量民宿被淘汰,頭部品牌趁機拿下低價房源,擴大經營規模。”
當下,民宿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冷熱不均狀態:有的一房難求,有的則門前冷落。
今年途家發布的《2021“五一”民宿出游大數據報告》顯示,五一期間途家的民宿訂單同比漲超130%;小豬民宿平臺的官方數據也顯示,較之2019年,訂單量增幅近180%。另外,在木鳥民宿發布的國慶出游住宿中,鄉村民宿的訂單也增長115%。
而對于一些單打獨斗的單體民宿主來講,情況卻不甚樂觀,反反復復的疫情之下,受困于低迷的入住率以及資金壓力,“快撐不下去了”成為了單體民宿主的心聲,堅持還是離場,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兩難選擇。
02規范運行,行業洗牌成為新趨勢
民宿火熱發展的背后,行業洗牌與整頓已成為大勢所趨。
疫情之下,為更好地應對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以及大品牌的沖擊,許多單體民宿主們萌生了合并、形成民宿聯盟的念頭,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來共享同一個民宿品牌。這種形式在莫干山民宿的發展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對此,某民宿主表示,“從長遠角度看,民宿品牌化、集群化,有利于未來民宿服務的標準化,這是解決民宿弊病、吸引更多消費者的根本。”
此外,隨著民宿行業的不斷深入發展,對于衛生不達標、安全難保障等行業亂象的整頓,已迫在眉睫。
近年來,民宿行業出現的種種亂象,不斷刷新著人們對于民宿的看法,也沖擊著民宿的口碑。針對出現的種種亂象,人民網曾銳評道,“少了想象中的文藝氣息,多了‘眼前的茍且’,甚至是‘現實的不堪’。民宿房源之‘假’,入住規則之‘坑’,隱私安全之‘險’。可謂從源頭信息虛假,到交易公平缺失,再到安全保障闕如,全環節和各方面的重重亂象,疊加呈現于野蠻生成長的民宿市場。”在某投訴平臺上,搜索民宿,關于民宿的投訴高達13581件。
而在以流量吸引眼球的當下,為吸引顧客,不少民宿主、商家仍在通過在備平臺刷評價的方式來實現引流變現,以虛假的消費以及評價來引導顧客消費。這已成為一條潛藏的灰色產業鏈。
整頓勢在必行。早前,官方和民間都曾試圖對民宿規范化發展提供助力。2017年,原國家旅游局發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明確規定了民宿行業標準,規定了旅游民宿的定義、評價原則、基本要求、管理規范和等級劃分條件,自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2018年3月,途家發布了《民宿分級標準》,欲填補行業標準空白。同年11月,西安對近30位民宿主辦理了個體民宿營業執照,積極推進西安民宿合法化進程。
今年8月,北京市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規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通知確定了平臺發布短租住房信息需要核驗短租住房經營者提交的六項材料,其中包括所在小區管理規約或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等等。這對于民宿行業的管理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信號。隨后,北京大部分民宿被下架,木鳥民宿也下架了有數千套,占約北京房源的15%,對此,某從業者表示,“若是整改到全國,下架的房源就遠不止這個數字了。從行業現狀來講是陣痛,但從未來來看,通過這次疫情,以往瘋狂、盲目的民宿發展被按下了暫停鍵,優質品牌民宿、細分的垂直領域品牌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03破局發展,民宿向何處去?
2021年中國旅行者大會(CTF)發布的《民宿藍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民宿位于農村地區。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未來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一個重要環節,或將成為一個新的經濟爆發點。在成長的道路上,如何不落入傳統民宿發展的窠臼,實現突破與創新,以下一些成功的經驗,或可提供些許借鑒。
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近年來,為規范民宿的治理,相關部門紛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對于其發展進行規范與約束。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消磨掉民宿發展的個性化以及特色。如何在同質化業態中找到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是鄉村民宿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探究與研討的問題。
其中,莫干山民宿模式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莫干山民宿其實是一個統稱,并非指某一個具體的民宿。這里以104國道為界,以莫千山風景區為制高點,匯集著大量名聲在外的民宿。能取得今日的名氣與成就,除了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莫干山位于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為莫干山人氣的匯聚提供了無限可能,因地制宜,差別競爭,特色化包裝也必不可少。
裸心谷是莫干山最知名的度假村,其中寬敞豪華的樹頂別墅、溫馨的夯土小屋、裸葉水療等建筑形成了具有獨特文化特色的建筑文化產業,為前來旅居的人們遠離都市喧囂紛擾,放下一切心理負擔,在自然中無壓力放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而在莫干山麓的燎原村,則圍繞當地的歷史文化,做足了“民國文化”的文章,已被風雨侵蝕的奶牛場、蠶種場、跑馬場、庫房等經過重新修整,都成了鄉村旅游的“素材”,廢棄的鐵路枕木、老式自行車配件以及就地取材的竹子,也成了文化墻和圍欄,隔成了一座座茶社、客棧和文化創意空間。
打造品牌連鎖,品牌化經營
品牌化、連鎖化也將成為未來鄉村民宿發展的一大方向。品牌化的民宿在提高用戶認知度、房東服務和房源質量,降低營銷成本,提高入住利潤率等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以旅悅集團為例,這個基于攜程、去哪兒兩大在線旅行社技術優勢和數據優勢應運而生的公司,近年來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通過線上智能系統和線下強大的運營構建核心競爭力,從科技運營和會員等方面為民宿賦能,形成了自身強大的競爭力。
對于品牌的未來發展方向,旅悅有著清晰的定位。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升級和用戶年輕化,促使著鄉村民宿產品個性化和運營服務標準化需要雙提升。互聯網大數據對鄉村民宿的影響越來越深,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鄉村民宿建設將重新洗牌,品牌率繼續走高,在線預訂平臺日益成為主要的流量入口,品牌化的精準營銷收益也將更加明顯。”
今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旅悅集團積極啟動了“花開鄉筑”鄉村振興行動之路行動,先后在云南勐臘、昆明,浙江余姚,江蘇宜興,山西永濟等地區落實鄉村振興項目的戰略合作,為鄉村民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帶來突破。
提高業態品質,全方位經營
獨木難成林。鄉村民宿要想做起來,除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之外,處理好上下游產業的關系也至關重要。鄉村民宿能做到什么程度,跟當地的基礎設施、周邊配套、政府與民眾的意識等都息息相關,因此,實現住宿業態互補,上下游產業設計配套十分關鍵。
近年來,福建寧德霞浦縣依托生態和山海資源,通過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發揮了濱海、灘涂、人文、網紅四大優勢,探索開辟了一條“攝影+民宿+鄉村旅游”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形成了以民宿旅游帶動多產業聯動、多業融合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借助濱海的優勢,霞浦以打造“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民宿為目標,通過打通附近的交通路網,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帶動濱海景區的民宿集聚發展。同時,借助灘涂攝影的優勢,探索實施“攝影+民宿”的發展模式,并借助當地的歷史人文優勢,將民宿與周邊非遺、美食、民俗文化等融為一體,打造了一條精品旅游路線。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入推進,鄉村民宿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提高自身的實力與影響力,在鄉村民宿這片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仍需相關從業者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