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杰
摘要:近年來,底層商業建筑火災現象屢見不鮮,且經營者違規改變消防標準設計的情況更是層出不窮,這不僅增加了消防監督的難度,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消防隱患。文章簡要介紹了多層底層商業建筑的基本定義、消防監督現狀和現存的消防執法問題,并提出了消防監督策略,以期為廣大消防工作者帶來一定參考。
關鍵詞: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消防監督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從農村涌入城市,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底層商業建筑成為了目前廣泛流行的建筑形式,其憑借自身的位置優勢深受廣大商業經營者的喜愛,更是得到了房建企業的高度認可與關注。設置有底層商業服務網點的建筑往往具有多重作用,上層建筑主要用于居住或商業辦公,下層建筑則用于商業經營。底層商業服務網點一般為產品或服務的直營商,直接面對消費者,且經營范圍多樣化,這也意味著不同的經營項目有著不同的商業需求。為了滿足商業需求,底層商業服務網點經營者往往會對其建筑結構進行改造,包括改建和擴建,一旦改造了建筑結構,則意味著原有的消防標準設計將受到影響,且在經營者缺乏消防意識的情況下,可能會增加消防隱患。因此,加強對多層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的消防監督分析和研究,對于優化消防監督工作體系以及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1? 底層商業建筑和多層建筑的基本定義
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對底層商業建筑的定義作了明確指示,其指的是位于住宅建筑底部(地上)設置的小型商業服務用房,其層數最高為2層,且單個建筑面積在300m2以內。根據消防設計標準顯示,底層商業建筑所使用的樓板為耐火期限1.5h的材料,且盡管底層商業建筑屬于上層建筑的基本結構組成,但不得設置直通上層建筑的洞口,確保二者之間屬于互相分隔的狀態。此外,底層商業建筑需要設置獨立的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不得與上層建筑共用[1]。
多層住宅指的是高度在27m以下、4~7層的住宅類型,其可用于民用和商業辦公用,民用多層住宅的數量最多。民用多層住宅的底層可以設置商業服務網點,其層數不得超過兩層,上下兩層的總建筑面積應當低于300m2,且應當優先考慮主要交通干道布局。
多層商住樓指的是具有居住和商用兩種功能的多層建筑。多層商住樓的消防設計標準中明確指出,住宅部分需要設置消火栓,而商用部分則需要設置自動報警系統和噴淋系統,且需要根據從事行業的要求進一步對內部消防設施進行完善。在實際中,多層商住樓的上層部分雖然定義為居住,但卻被廣泛應用于辦公使用。考慮到辦公的實際需求,內部裝修和物品普遍具有可燃性,若開發商在建筑設計時將其定義為住宅,并按照住宅的消防標準進行審核,則勢必會導致消防隱患進一步增加[2]。
多層綜合樓指的是具有多種功能的多層建筑。多層綜合樓的整體規格較小,但實際用途卻呈現出多樣化,一般會根據所在地理位置的特點對其功能進行搭配,包括辦公樓、公寓、商場等均是常見的形式。多層綜合樓的綜合性特征意味著其對于消防安全的要求較高,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設置消防通道、防火間距、消防水源和消防栓系統等[3]。
《規范》中明確指出,當多層建筑具備2種及2種以上的功能時,則需要進一步提高防火設計標準,且不同的功能區域需要設置防火間隔,以免在發生火災之后迅速蔓延。不同功能的多層建筑在消防設計標準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實際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建筑功能定位、建筑結構和火災風險性而靈活開展設計。此外,考慮到商業發展需求,底層商業服務網點的經營者普遍會對內部的建筑結構進行調整,調整之后其實際的規模、空間和用途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情況下則需要根據調整后的實際情況,決定具體的消防設計標準。整體來看,針對多層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的消防監督工作,需要注重自身的靈活性與多樣性。
2? 底層商業建筑的消防監督現狀及執法問題
2.1? 消防監督現狀
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城市規模的持續擴大,廣大人民群眾逐步形成了科學的經商意識和經商觀念,使用底層商業建筑開展商業活動的人員數量不斷增加。從底層商業建筑的改建現狀來看,此類改建工程一般是將若干個底層商業建筑融為一體或者將單個建筑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后者的消防監督難度相對較低,而前者則意味著底層商業建筑的規模將超過300m2以上,且此類建筑的數量并不少見,適用于多種不同的行業。此類面積較大的商業場所一般從事人流量較大的行業,如超市、餐廳、教育等,建筑內部往往會擁有大量的易燃物,故其所面臨的火災風險性也相對較高,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從消防監督的角度來看,改建建筑物意味著其適用規范也將發生相應的變更,改建之后的消防安全等級勢必要高于改建之前。在實際中,這一理念的具體落實情況并不樂觀。20世紀90年代,我國進入了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大量多層建筑興起。由于當時缺乏有效的消防監督管理,且商鋪經營者自身缺乏消防意識,故大部分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完工之后并未通過消防部門的審核與驗收,甚至部分改建工程并不符合相關規范,屬于違建工程。近年來,隨著我國消防監督的力度持續強大,具有違建特性的改建建筑也被視為城市的重點火災隱患單位。由于受歷史因素的影響,后續要求底層商業建筑改進工程依據現行規范進行整改的難度較大,這主要是因為改建動作較大,需要耗費大量資金,且牽扯人員、家庭數量較多,甚至會對建筑上層居民的切身利益造成影響。而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對消防監督執法工作的有序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2.2? 執法矛盾問題
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的消防監督難點在于建筑物自身性質發生改變,即單一商鋪的建筑面積超過300m2之后,建筑物由多層居住建筑轉變為多層民用建筑,故消防監督執法時也應當從《建規》轉變為《高規》。首先,此類建筑在防火間距上并不符合相關標準。但由于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無法徹底改變,故需要通過構建防火墻的方式來提高防火等級,且由于這一方式牽扯到商戶的實際利益,實際執行的難度較大。其次,此類建筑的實際高度一般在27m以下,故層數最高為9層。底商上層建筑一般采取敞開式樓梯間,當底商改變后,按照《高規》要求對整個建筑物提高防火等級,則上層住宅的戶門需要使用乙級防火門,但由于上層住宅居民的居住時間較長,統一調整戶門難度較高。最后,從消防給水的角度來看,《高規》中明確指出消防栓管徑需要超過DN100mm,而其原有的消防管徑一般為DN65mm或DN80mm。消防給水管網的改造難度較大,且成本較高。這主要是因為原有的消防管網均已經埋地、入墻處理,整改工程的實際投資相對較高。此外,《建規》中對于天面水箱設置并無強制性要求,一般設置干式消防豎管即可,而《高規》中規則明確要求設置天面水箱。若想要在已經建成的建筑物樓頂設置天面水箱,比較不切實際。整體來看,底層商業建筑改建之后的面積擴大將造成消防設計規范變更的難題,若嚴格按照《高規》要求執法,則意味著底層商業建筑經營者、上層民用建筑住戶均需要投入較大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且整改難度較高,效果不理想[4]。
3? 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的消防監督策略
3.1? 分別對待,分類處理
考慮到底層商業建筑對內部結構進行調整之后引發的規范匹配問題,實際處理中應當采取分別對待、分類處理的基本方式。上層住宅區域的內部空間較為固定,且空間分隔較多,一般為實體墻分隔,上層住宅居民普遍不會對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即便調整也會改變實體墻的原有位置。實體墻的大量存在意味著上層住宅具有良好的防火條件和隔斷條件,即便是底層商業建筑進行內部改建之后,也不會影響到住宅部分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且建筑物整體的火災荷載并未發生實質性的變化。而從現行規范的基本內容中可以看出,商業部分并不能與住宅部分共同使用同一安全出口,其設置有獨立的安全出口,部分行業還要求商鋪經營者設置獨立的消防通道。由此可見,即便是底層商業建筑存在改建工程的情況下,上層住宅的使用性質、火災風險性、疏散難度和撲救難度并未發生實際改變。當發生火災事故時,現有的消防體系也足以應對,并不會造成額外的風險。針對這一特征,提出了分別對待和分類處理的基本原則,即上層住宅部門按照《建規》的消防標準進行設計,實際監督過程中也需要按照《建規》的消防標準進行監督。底層商業建筑則應當根據改建之后的實際情況決定具體的消防監督標準,若改建后的實際面積超過了300m2,則需要適當提高消防監督標準[5]。
針對上文提及的入戶門問題,需要給予分別對待。上層住宅區域的入戶門無需提出額外要求,依據住宅住戶的個人喜好自行選擇即可,而底層商業建筑在改建工程之后往往會將若干個底層入戶門合并,如共用同一入戶門或者將兩個入戶門合并等。考慮到底層商業建筑的入戶門直接面對城市交通干道,其在入戶門防火等級方面無需提出額外要求。部分特殊性質的行業需要設置獨立的消防出口和消防通道,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對消防門的標準提出要求。消防門必須依據《高規》的相關標準進行設置,即乙級防火門,且必須長期處于開啟狀態。同時,消防通道的大小、高度、用料強度標準均需要按照《高規》要求而決定,商戶經營者不得擅自調整材料和規格。
3.2? 底層商業建筑改建部分依據《高規》進行消防監督
底層商業建筑改建部分指的是改建之后實際建筑面積超過300m2的部分。盡管其主要用于商業用途,但由于建筑面積的增大,建筑整體的使用性質也發生了改變,其所面臨的火災風險性也將勢必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若依然沿用《建規》的消防標準給予消防監督,則實際意義不大。這主要是因為建筑自身的火災風險性增加,其消防安全等級也要隨之提升,若其在改建后依然為《建規》標準,則自身的防火性能、火災控制能力必然無法滿足實際需求,一旦發生火災將難以在初期階段進行有效控制,后續勢必會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底層商業建筑在改建工程之后需要依據《高規》進行消防設計和消防監督。例如:當底層商業建筑設置有公共活動區域、走道和辦公室等場所時,需要額外安裝自動噴水滅火裝置。若底層商業建筑設置有庫房,且庫房面積超過50m2,存放物品具有可燃性時,則應當額外安裝自動報警系統和室內消火栓系統。由此可見,不同用途的底層商業建筑在改建之后將面臨全新的消防設計要求,其本質上與火災風險性處于正比關系,火災風險性越高,消防設計要求越多,消防功能也相對越完善。故消防隊伍在實際監督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底層商業建筑改建部分的具體用途和實際情況,并依據《高規》中的各項標準,有序開展監督管理工作。
3.3? 底層商業建筑改建部分需要設置單獨的消防設施
從多層建筑消防設施的配置情況來看,由于大部分多層建筑的建設年限較早,其受早期政策和要求的影響,故在消防設施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一般只會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且室內消火栓系統的管徑、徑流量均為早期的《建規》標準,無法滿足《高規》相關標準的基本需求。底層商業建筑在改建之后將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未改建前的部分,即原有的建筑面積;另一部分為改建后增加的面積。在這種情況下,原有建筑面積部分繼續沿用傳統的消防設施即可,若經營者所從事行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行業要求,則可以依據相關標準對消防設施進行升級和優化,但其理論上依然符合《建規》的相關標準。而改建部分則不得與原有建筑面積共用消防設施,需要單獨配置消防設施,并依據《高規》相關標準而決定消防設施的具體規模。以室內消火栓為例,《高規》中明確指出消火栓系統的管徑需要為DN100mm,充實水柱需要超過10m等。除了室內消火栓系統之外,還需要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消防設施。消防隊伍在實際執法的過程中,應當明確區分底層商業建筑的原有部分和改建部分,并分別根據不同的規范標準而采取監督執法工作,并重點檢查改建部分消防設施的設置情況,確保其能夠吻合《高規》相關標準。
4? 結語
綜合來看,多層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屬于一種常態化的現象,其在各個城市均廣泛存在。針對多層底層商業建筑的消防監督工作需要保持自身的靈活性,充分考慮到改建之后的消防監督重點與難點,并客觀看待存在的多種矛盾問題,既要保證規范和政策的落實到位,又要避免對廣大人民群眾造成影響和干擾。文章所提出的消防監督解決方案均源于工作實踐,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防部門的執法難度,優化執法過程,提高執法工作的人性化與合理性,同時也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建筑整體的消防安全水平,保障社會消防安全。
參考文獻:
[1]郭威.住宅底層商業網點的消防監督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2):255.
[2]李寧.多層底層商業建筑改建工程的消防監督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445(23):83-85.
[3]連捷,吳相杰,楊洪亮.多層大型商業建筑性能化消防設計探討[J].給水排水,2009,8(08):77.
[4]杜黃立.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4(12):96-97.
[5]周艷華.淺談商業服務網點的消防監督管理[J].江西化工,2016(01):114-11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fire in ground floor commercial buildings is common, and there are many cases of operators changing the design of fire protection standards illegally, 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fire supervision, but also brings certain fire hazards. 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multi-story ground floor commercial building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upervision and the existing fire enforcement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fire supervision strategy, to br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general fire workers.
Keywords:ground floor commercial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project; fire prevention super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