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琍 于生德 周穎花


摘? 要:隨著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課改的日益完善以及“雙新”的推進,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作為引領體育教師成長的學校體育組建設理應求創新、重改革、創高效。但從上海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實施至今的情況分析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師們各自為戰,缺乏合作教研探究的精神;教師專業特長與專項化教學不完全匹配,且專項業務能力增長速度較慢,影響教學效果;教研組教研活動模式相對單一,缺乏教研有效性;體育教師只注重專項教學而忽視教學基本功的再提高等。在海派體育文化教學實踐影響下,在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主持人俞定智老師的指導下,探索了一些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再發展的策略,以期能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專項化;教研組;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10-0069-03
為改進與完善學校體育教育教學體系,2012年初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著手實踐探索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在系統總結試點學校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推行了本市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的部分專項課程大綱。上海市七寶中學作為第三批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試點校,于2016年開始踐行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教學。體育教研組根據《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大綱》的基本要求、學校體育特色、場地設備條件以及體育教師專項特長,兼顧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技能基礎等,開設了5種專項8個專項教學班,并制定了七寶中學專項化課程教學的實施方案,撰寫校本課程。
一、厘清專項化課改教學實踐中的若干問題
七寶中學在專項化課程大綱指導下,通過五年的教學實踐,逐步探索校本化學材,同時建立了相關的專項化管理制度與評價體系,為專項化課程在我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教研組在建立中青年教師成長激勵機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段目標不清晰,自我職業規劃不明確;體育組老、中、青三代體育教師之間缺乏銜接式培養;缺乏有助于組室體育教師職業發展的相關激勵機制等。
(二)教研組教師專業特長與專項化教學不完全匹配,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高中專項化要求依據學校場地器材設施設備以及教師專業特長等條件進行課程設置。但因學校發展與體育課改的歷史緣由,一些體育教師的專項特長并不能完全符合專項化課程實施的要求。
(三)隨著專項化課程的不斷推進,原來的教研組教研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學校體育的發展
專項化課程要求同類項目(大球、小球、操武/舞等)教學的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學年計劃、學期計劃、單元教學計劃以及課時計劃等,需要有能體現系統性與銜接性、整體性與局部性,并能體現一種專項運動的橫向以及縱向知識技能與發展的架構。所以,改變教研組的教研形式、教研路徑以及教研內容對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改革的成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專項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很多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力量,在專項化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關注學生專項技能與體能的發展,忽視了體育“育人”的根本功能,以至于“專項教學”極容易變成“專項訓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除了專項技能外,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仍然要重視,如語言表達、口令組織等常規教學基本功,還有教學設計、課堂觀察與解決問題、課后反思及思維創新、形成科研等深層教學基本功。
二、基于高中體育專項化的體育教師再發展策略
面對這些問題,體育教研組將如何幫助教師的專業再發展,以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進一步推進高中專項化課程的改革與實施?我們嘗試了以下策略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再發展。
(一)核心與制度引領,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源動力
1.核心引領建組風
教研組的發展離不開校領導的支持與教研組長的引領,他們作為教研組發展的核心,為體育教師的發展做頂層設計[1]。比如,對新引進教師要求狠抓基本功,全面提升專業素養,二年內組室內部考核,三年內要在全區積極開設公開教學與其他業務展示;中青年教師是教研組的核心骨干力量,要求他們積極參與市區級各項評比展示或研討交流活動,積極參加市區級教育人才的評選;中老年教師是教研組的“瑰寶”,要求既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還要指導1~2名中青年教師,做好規劃,積極培育;另外,組室教師齊心協力,共同分擔各項校體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教研組發展氛圍,提升組室凝聚力與影響力(圖1)。
2.制度引領激動力
教研活動不應只是走過場、重形式,應形成多元的制度和多樣的交流,制度可以培養教師主動的意識,指導教師參與學校體育的各項工作,激勵教師的教學行為。交流可以促進教師主動的思考,創新教學方式,創造教學形式。多元的制度,譬如,職稱晉升制度、公開教學制度、科研制度、校本化制定與實施制度、專項運動隊帶訓制度等。多樣的交流,譬如,青年教師之間的交流、青年和中年教師之間的交流、跨學科的教師交流、跨區域的學科交流等。由學校領導與教研組共同制定與管理,納入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規劃中,保障與激勵教師主動實踐、勤于交流,切實有效地成為打造團隊凝聚力、激勵教師的源動力[2]。
(二)多種形式的融合,提供體育教師多樣的學習途徑
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實施以來,各個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專項化執教教師并不全是專業出身。因此,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建設高中專項化課程背景下的學習型體育教研組,是當務之急且是必要的發展方向。學習型教研組的落腳點是體育教師個體,根據課程實施目標的要求,在積極參加市區各級各類專業培訓之外,注重校內團隊學習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圖2)。
(三)改變教研形式與內容,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再成長
隨著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的全面實施,以年級為單位的備課組教研活動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因此,成立各專項備課小組,既體現了專項化課程的實際需要,也有利于教師系統地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有助于學生高中三年系統地接受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1.改變備課組備課形式,促進體育教師備課教研的針對性
為保證高中體育專項化課程的有序有效開展,學校將原有的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備課組形式調整為以同類型專項運動為單位的備課組形式展開活動,并設立大球類、小球類和操武/舞類三個備課組長。這樣形式的備課活動,便于對同類型專項運動項目從學段、學年、學期、單元與課時進行整體規劃,進而貫徹“縱向保持系統、橫向保持統一”的基本原則以實施課堂教學的任務。因為同一類項目,也有利于教師相互觀課與交流研討,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備課組活動的針對性。
2.聚焦結構化,促進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再提高
結構化教學是當下教學的主流思想,它是對教育教學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對教學現狀問題提出改進的一個重要舉措和要求。比如,在大球類專項備課組活動中應關注學習結構化教學的基本要素,梳理個人技術與戰術之間的聯系、運球與傳球技術的結構組合在實際比賽中的運用等,重構出一套基于結構化的單元教學設計的內容,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有效性,進而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各專項備課組當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開展基于“結構化”的單元教學設計的研究,并將備課組的教研活動變成系統、完整的教研活動,即這一次備課組活動是上一次備課組活動的延續,每一次的備課組活動內容構成了整個學期完整且富有緊密聯系的框架。形式上呈現“遞進式”,內容上體現“結構化”。這種備課組活動改進的方式對改變傳統教研帶來的滯后和不足有積極作用,對“雙新”推進過程中教師開展深度學習、促進教研活動成效有著深遠的意義。
(四)夯實體育教師基本素養,提升專項化教學實效
隨著高中專項化課改的推進,體育教師不僅要在專項技術領域不斷成長,同時也應在教學基本素養方面全面發展,主要表現在口令示范、語言交流、教學設計、問題解決、創新思維和教學研究等六個方面。在教研組活動中組織體育教師開展教學基本素養的學練對有效開展專項教學、助力專項課程高效落實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1.口令示范能力
教研組活動中應關注體育教師口令與動作示范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名體育教師應有的最基本的能力。然而,在專項化教學過程中,很多體育教師在這些方面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學生對教師口令反應遲鈍,教師動作示范不到位不規范以至于學生依樣“畫瓢”。所以,提高這方面能力,可以有效改善體育教師教學形象、教學魅力和教學效果。在教研活動中,可以請在這兩個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師帶領大家進行每次20分鐘的集體操練,以幫助教師們提高改進意識,夯實體育教師基本素養。
2.語言交流能力
良好的語言交流能力能使學生控制心理情緒,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主動學習與有效學習。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溝通交流能更好地體現師生平等以及“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培養體育教師的語言交流能力尤為重要,可在日常教研組活動中,通過教師輪流主持教學情景的實踐活動進行模擬上課,然后教師們共同交流提出意見,以此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沒有預先設計的教學將會問題重重。教學設計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才能逐漸提高。在教研組活動中培養教師的設計能力,可以按專項化項目有計劃地組織教師輪值主持教學實踐研討,改變以往單元教學設計的簡單化思路,注重結構化的單元教學內容設計,強調有情境有創意、有組織有教案、有思考有交流,逐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4.問題解決能力
主要產生于課前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這就對教師課后反思的能力提出了要求,既要能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又要有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需要體育教師具備較好的專業知識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學觀察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首先,通過觀課、評課的教研組交流研討活動,提升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在不同項目間,為彼此間的取長補短、開拓思路、發現與創新提供條件。其次,要求每位教師就發現的問題,結合自身專項教學與實踐體驗,撰寫教學案例,提升對問題理解的深度,為進一步解決問題提供幫助。再次,開展同課異構的教學研討活動,深度挖掘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實現學生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提供重要的保障。
5.創新思維能力
體育教師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樣需要不斷的實踐才能提高。創新首先是意識,然后才是積極主動地實踐與嘗試。創新是課程得以良好發展和延續的動力,創新的根本是積極思維、勇于探索與實踐。在教研組活動上培養教師的創新思維能力,可以以“情境式教學”為條件,組織進行“教學片段設計大賽”的評比活動。每個專項化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選擇一個教學內容或教學單元參加。比賽要求體現教學內容的結構性、場景設計的新穎性、教學組織的嚴謹性、運動負荷的適宜性。每次活動后,組織教師們進行點評打分,以此激勵教師積極開拓思路,主動開發教學資源,積極創新與追求高效的教研精神。
6.教學研究能力
教學研究是體育教師從事課堂教學改進的重要手段。首先,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是提高體育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可以通過組織教師說課、集體備課、上課、教學案例研討、評課以及教學理論培訓來養成和提高教師教學研究的習慣和能力。其次,每月要求組室體育教師進行1~2篇教育教學論文的閱讀與理解,是促進教師思維開拓、研習技法的有效手段。再次,關注時事與教育教學的態勢,深度學習新課標新教材,挖掘新時代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必要及核心問題來擬定教育教學研究的相關領域,促進體育教師養成教學研究的習慣,提高教學研究的能力。
教研組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不僅可以從每次的教研活動中獲取更多的體育教育理論知識,知曉更多更新的教育發展態勢,教研活動更是體育教師更新觀念、提高技能、磨煉意志、健全師德的培育基地。
(1.上海市七寶中學? 201101)
(2.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大境中學? 200011)
(3.上海市高行中學?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