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芳
情緒主題繪本以圖文結合的方式描述常見的情緒狀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情緒,并學會管理情緒。本文從引導學生“悅讀”情緒主題繪本出發,闡述了自我覺察和理解情緒、有效調節和控制情緒、合理表達和分享情緒等三項基本的情緒管理能力,并提出了依托情緒主題繪本培養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幾點建議。
繪本簡單來說就是圖畫書,即畫出來的書,是以繪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籍。
情緒主題繪本是繪本的一個分支,用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描述生活中常見的情緒狀態,讓兒童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從而內化到自身,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是指能準確識別并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能控制調節情緒、能合適地表達情緒,這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生活中,很多學生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憤怒、為什么會失落、為什么會害怕,等等。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和理解情緒,借助貼近學生生活背景的情緒主題繪本,利用繪本中精美的圖文帶領學生進入角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中主人公的情緒、情感,讓學生感受情緒背后的內涵,從而學會自我覺察。
例如,繪本《我有我的感覺》中利用柔和的線條和柔美的畫面,將人們興奮、高興、嫉妒、害怕、驕傲等情緒一一展現了出來。簡單的文字和豐富的圖畫能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走進學生的內心。學生閱讀繪本的過程是體驗和理解不同情緒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繪本體驗繪本中各種不同的情緒,逐漸從內心認識并接受每個人都會隨時受客觀情況影響而產生情緒,變化的事實,學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情緒變化帶給自己的一些不同影響,并能積極地適應情緒變化帶給身體的不同感覺,學會調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主題繪本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生動的故事,感受人物的情感,還可以教會學生不能一味地發泄情緒,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例如,《生氣湯》是一本關于情緒管理的繪本。故事中主人公霍斯的心情不好,耷拉著臉回家。回到家后,他一會兒踩花,一會兒發出怪聲,做出各種怪異的行為。這時,聰明的霍斯媽媽知道在這時和孩子討論“行為規范”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于是,她讓霍斯和她一起煮一鍋“生氣湯”,當水沸騰時,霍斯媽媽讓霍斯對著“生氣湯”尖聲大叫,還一起齜牙咧嘴、吐舌頭、敲打煮湯的鍋。在這個過程中,霍斯媽媽引導霍斯正確認識和理解自己的不良情緒,讓霍斯接納了自己的壞情緒,幫助霍斯了解了情緒的發生、過程以及結果。在媽媽的引導下,霍斯找到了調控自我情緒的方法,他開心地笑了。
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孩子閱讀情緒主題繪本,依托繪本的情節推進,讓孩子將自己代入角色,與角色產生互動,在體會人物情緒變化的同時產生情感聯接,讓孩子在這樣的情景交融中感受控制情緒的過程,尋找并學習調控情緒的方法,從而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
例如,繪本《菲菲生氣了》的繪制十分有創意,書頁的顏色是根據故事情節而變化的。繪本先講述了菲菲生氣的原因——因為沒有搶到玩具而生氣(這是紅色的畫面,代表生氣的情緒);然后講了菲菲生氣后一系列事情的經過——剛跑出門看到紫色的森林,爬上綠色的樹后,心情就變好了;最后講了菲菲回家看到溫馨的一家人(黃色的屋子)。
兒童的天性決定了他們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孩子們通過閱讀情緒主題繪本對外界有了更多新的認識。孩子們在閱讀情緒繪本的過程中,繪本里出現的某些似曾相識的場景或者畫面,會讓孩子在心中產生一些共鳴,讓孩子產生代入感,想象著自己就是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并嘗試聯系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從而獲得更多新的體驗和感受。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們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生活中出現的類似情緒放入繪本場景中,伴隨著繪本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漸學會處理類似的情緒問題。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繪本。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水平,確定重點培養的情緒目標,依據學生的年齡和認識能力選擇適合的情緒主題繪本。例如,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積極向上、色彩鮮明、句子短小精悍、韻律感強的繪本,如《我好害怕》《我好嫉妒》《我好生氣》《我覺得自己很棒》等;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圖文并茂、故事情節豐富、內容比較長且過程跌宕起伏的繪本,讓他們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慢慢感受不同的情緒體驗,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增強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
2.根據閱讀的主題或內容選擇繪本。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生氣、害怕、焦慮、妒忌、膽怯等各種情緒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或者不及時,還會容易造成情緒壓抑、自卑、冷漠等問題。教師在選擇繪本時,可以根據繪本的內容和主題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如生氣和憤怒類的繪本《生氣湯》《菲菲生氣了》《我變成了一只噴火龍》等;害怕和恐懼類的繪本《床底下的怪物》等;煩惱類的繪本《媽媽發火了》《糟糕,身上長條紋了》等;分離焦慮和依賴類的繪本《阿文的小毯子》《魔法親親》等;妒忌類的繪本《我為什么討厭吃奶》《我不要妒忌》等。
3.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繪本。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特點。在閱讀繪本時,有的學生喜歡圖片中帶有動物,如恐龍等的繪本;有的學生喜歡畫面溫馨或者顏色鮮明的繪本;有的學生喜歡故事情節復雜的繪本,如《一個黑黑、黑黑的故事》等。因此,教師在選擇繪本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性格、喜好、認知特點等,選擇合適的、有層次的、多元的、符合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繪本,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調節情緒,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

教師要結合學生感興趣的閱讀、繪畫、情景劇表演、故事分享等形式,選擇不同的情緒主題繪本內容,摸索合適的教學模式開展延伸拓展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
1.故事分享:主要分為分享他人故事和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故事分享的方式,講述生活中不同情緒產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通過口語交流表達對情緒狀態和情感狀態的認知。
2.繪畫感知:圖畫是傳遞兒童情緒最簡單的方式,也是兒童表達自己潛意識最直觀的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情緒繪本,然后讓學生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情緒的理解,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心靈小故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畫、涂鴉等方式疏解和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而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
3.情景表演:很多學生在閱讀繪本后會通過模仿繪本中人物的對話、動作、表情等進行角色扮演,感受故事主人公行為、態度、情感的變化,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行為成長完整地展現出來。在此過程中,孩子們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內心的變化,體味百味人生,在“參與、體驗、整合、創造”的過程中,強化自己的內心情感,調整自己的認知,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繪本深受兒童喜愛,它特有的圖文特點能夠快速地吸引和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需求等選擇合適的情緒繪本,采用多樣的繪本閱讀教學模式,幫助兒童更直觀地描述情緒、表達情緒以及學習和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培養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湘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