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創設真實的游戲場景,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解讀幼兒的行為信息,為幼兒的游戲提供有效的支持。筆者從本班幼兒的實際出發,捕捉幼兒游戲中有價值的信息,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并肯定幼兒在游戲中的分享行為,以支持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
筆者所在幼兒園遵循課程游戲化精神,改造室內外環境布局,提倡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參與游戲。但個別教師沒有領悟課程游戲化的精神,采用程序化的方式組織幼兒開展游戲,導致游戲形式化,無法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提升幼兒的游戲專注度。部分教師缺乏對幼兒自主游戲的跟進性觀察,沒有為幼兒的自主游戲提供足夠的支持,導致幼兒難以在游戲中進行深度學習。
1.游戲材料單一。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游戲材料種類較少,室內多為積木、雪花片等桌面玩具,室外多為低結構的自然性材料。室內外玩具的種類和數量都無法滿足幼兒探索的需求。此外,低結構材料的更新速度較慢,探索性材料較少,游戲材料缺乏多樣性、美觀度等,這部不利于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和游戲興趣。
2.空間布置不合理。筆者所在幼兒園沒有合理利用室內空間,幼兒在游戲中容易和同伴產生摩擦,導致幼兒無法專注地投入游戲。
1.教師教學理念固化,缺乏創新意識。筆者所在幼兒園現有教師29名,其中年齡在45歲以上的教師有9名。部分教師體力、精力有限,難以深入指導幼兒參與游戲。
2.教師缺乏正確的觀察方法,不利于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在日常的戶外游戲中,教師缺乏正確的觀察方法,沒有及時捕捉到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需求、矛盾等信息,無法適時為幼兒提供支持。
3.幼兒園管理者缺乏跟進性觀察。課程游戲化改革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但幼兒園對課程游戲化的實施缺乏跟進性觀察,沒有及時了解教師對課程游戲化的理解度和教師在實施游戲化課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根據問題適當調整管理方式,進而影響了幼兒的游戲水平,阻礙了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
幼兒在真實的游戲場景中,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遷移知識經驗、團隊協助等進行深度學習。例如,中班創設了“農家小超市”,里面基本設施齊全,貨架分區擺放,貨架上擺放的物品是幼兒從家里帶來的水果、蔬菜、家鄉特產等。教師將物品清潔整理后,明碼標價,并引導幼兒將物品有序擺放在貨架上。在購物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自覺排隊,安靜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然后付款。幼兒在教師創設的真實、自然的游戲場景中學會了文明購物。
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游戲需要提供合適的材料。一是提供開放性的材料,如貝殼、石頭、樹枝等自然化、低結構的材料,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如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學樓西側有一片小樹林,筆者會帶領幼兒拾取樹葉,并放入班級益智區,引導幼兒自由設定樹葉的用途和玩法。二是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同一種材料在不同的功能區有不同的用法。教師可引導幼兒通過改變樹葉的形狀、顏色等方式,自由探索樹葉的玩法,讓幼兒體驗探究的樂趣。三是提供可引發幼兒探索欲望的輔助性材料。教師可在沙水區提供鏟子、水管、瓶子等材料,引導幼兒與材料進行互動,促使幼兒開展深入、持久的探索活動。
幼兒的深度學習建立在自身較長時間探索和發現的基礎上。因此,教師可彈性調整游戲時間,讓幼兒進行嘗試和探索各種活動。例如,冬天教室里跑來一只流浪貓。于是,幼兒有了如下對話?!疤炖淞?,小貓沒有家,來幼兒園了!”“我們給小貓建個房子,讓它住下來吧?!苯又?,幼兒開始在建構區搭建“貓窩”。由于幼兒著急搭好“貓窩”,忘記了留門,筆者提問幼兒:“貓怎么住進去呢?”幼兒笑著說:“忘記留門了,重新搭吧!”于是,幼兒開始專注地改造“貓窩”。筆者給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游戲時間,引導幼兒專注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又如,在自主點餐環節,筆者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自主決定用餐時間:立即用餐或完成任務后用餐。教師可給幼兒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方便幼兒長時間投入游戲,以鍛煉幼兒的專注力。
教師可充分利用教室的墻面、走廊等,拓寬幼兒的游戲空間。如筆者將走廊設置為運動區,在墻面粘貼掛鉤放置運動工具。筆者利用室內的柜子、地面標志等創設區域,鼓勵幼兒利用小推車移動材料,重新組合場地與同伴進行游戲。教師應從幼兒的游戲需要出發,構建豐富、舒適、合理的游戲空間,以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
幼兒園應從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通過開展培訓、搭建學習平臺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師要深入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并將自身所學應用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用心觀察、記錄、總結幼兒的行為,為幼兒開展游戲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時,教師還可將學習的理論知識整理成冊,并通過集體教研的方式分享給本園其他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并抓住時機積極引導幼兒,促使幼兒在游戲中進行深度學習。以筆者班級的一次晨間戶外活動為例,筆者為幼兒提供了一些海綿棒,幼兒圍著海綿棒,開始討論它的用途。短時間的討論后,幼兒便沒有游戲熱情了。于是,筆者對幼兒說:“小朋友們,你們可以嘗試不同的玩法?!庇變航涍^探討決定用海綿棒搭建房子,在游戲中,教師應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和狀態,適時引導,讓幼兒體會游戲的樂趣。同時,教師還要在游戲中鍛煉幼兒解決問題、口語表達、人際交往等能力,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幼兒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支持幼兒的自主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會產生許多想法,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想法,并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在游戲中融入自己的想法。
游戲可以為幼兒和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在游戲材料的選擇、游戲情景的規劃等環節,幼兒與同伴之間會產生互動、協商、爭辯、合作等行為,這有助于提升幼兒的社交能力。教師可在游戲中設置分享環節,采用照片、視頻等方式記錄幼兒有價值的游戲行為,引導幼兒分享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以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與思考。教師還可引導幼兒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以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通過游戲分享,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并對幼兒的游戲行為產生正面影響。
教師應以幼兒為中心,挖掘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需求,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游戲場景,注重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并適時提供支持,以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