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玲
(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
三新,簡單講就是指我國發展的新階段,發展的新理念,發展的新格局。2021年第9期《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篇重要講話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出了集中、深入、精準、權威的闡述,深刻回答了事關我國發展全局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對黨和國家事業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建議》和《綱要》的核心要義和邏輯主線。是貫穿“十四五”時期乃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過程的戰略導向。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具初步統計,到2020年我國中小企業有4300多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3%;其生產總值占GDP的56.6%;其銷售收入占全社會銷售額的59%;其納稅額占總稅收的46.2%;其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63%;其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崗位的75%。中小企業具有資金、資產規模小,高科技人才不足,融資較難等短板。同時,中小企業又具有機制較靈活,調整結構較容易等優點。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之未有大變局,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多,競爭更加激烈和國際化,中小企業要適應新形勢新環境和進一步發展壯大,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必認真學習和領會三新精神實質,并貫穿在企業生產經營和決策之中。
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進軍的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跨越的新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習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這標志著中華民族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之后,踏上朝著更加宏偉目標奮進的新征程。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社會主要矛盾已從過去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到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進入新發展階段后,我國已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新發展階段后,國際國內的市場需求、消費需求都將大大升級,過去傳統的產業和產品都將面臨淘汰和被逐出市場的風險。
中小企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明確自己的方位,只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才能找準自己的坐標。中小企業只有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才能制訂出有用的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創新驅動發展規則和行動計劃,否則將成為“不知有漢”的桃花源中人。
發展才是硬道理。在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黨和國家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如何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就是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回答了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述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等重大問題,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新發展理念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和具體實踐要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學創新、文化創新等全面創新內容。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包括協調好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區域的協調發展、城鄉的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方面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就是要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開放是國家繁榮的必由之路。堅持開放發展,就是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共建共享等原則。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條件不夠的瓶頸。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小企業的必經之路,方向明確后,應注重解決如下幾個問題:一是從政府層面上應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包括財政對創新項目經費的傾斜,增大對研發投入的稅收減免和加計扣除;對高科技企業實施信貸優惠和出臺上市融資優惠條件;鼓勵高科技中小企業加大專利申報,并出臺保護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加強同國際機構、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打通產學研政企創新中的各種瓶頸。二是從企業自身層面上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應重視以下幾點:要加大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要引進和培養人才,尤其是要用收入和事業留住人才;要構建實施創新驅動的激勵機制,包括采取股權激勵、股權分紅、技術入股、科技職務權屬混改等方式,以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
2020年上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格局就是發展的新格局,2020年十大流行語中就有“雙循環”這個熱詞。雙循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特別是基于我國的比較優勢,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路徑選擇。
我國的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有的處于供給端,有的處于消費端。但無論屬于哪端,經濟是在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循環中持續發展的,是在國內國際的循環之中運行的。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局大變革中,不穩定不確定性急劇增加,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重塑。過去,有的中小企業以國外市場為主,有的以國內市場為主,因此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中,任何中小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要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協調好兩個循環。2019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時間到現在,波及到了全世界,導致目前我國外向型中小企業經營十分困難,這充分說明適應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國內看,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基礎的國內大循環,不是各地都搞自我的小循環。我國提出國內大循環,是全國一盤棋的大循環,是更高要求和更高質量的大循環,如果各地都搞省內、市內、縣內自我小循環,搞小而全,甚至搞地方保護主義,就會阻礙經濟良性發展。同時,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處于發展的新階段,國家、社會、人民群眾需求在不斷升級。所以這種循環不是低水平的重復。
構建新發展格局,從國際層面看,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的大國,我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性比較高,內外市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因此,中小企業要長期生存和發展,必須參與國際化分工,必須面對全球性的競爭,必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要參與國際競爭,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合作,形成自我競爭的比較優勢,對中小企業在企業經營觀念、體制機制、眼界視野、產品質量、上下游產業鏈的溝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此可見,中小企業要在新的發展格局下生存發展,只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深度關聯的。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三者緊密關聯。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
中小企業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一篇大文章,筆者在此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一是要根據企業所處領域、所處區域、現實條件等,制訂出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二是要跟蹤國際國內行業動態,尤其關注行業一些高科技領域和產品;三是把自身企業發展融入到一些大的國家戰略中去思考,比如“一帶一路”戰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戰略;四是注重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