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2022年冬奧會主會場之一的“冰立方”里,一組特別的“選手”率先登場了。短道速滑、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等運動員形象,甚至還有清代《冰嬉圖》中滑雪的古人,紛紛出現在不久前發行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上。據了解,該套紀念幣共9枚,其中金質紀念幣3枚、銀質紀念幣5枚、金銀雙金屬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歡迎回家”作為2020年文博界最受關注的明星文物之一,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了160年的漂泊之旅,終于在2020年年底返回了原屬地,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圖為正在圓明園正覺寺文殊亭展出的馬首銅像,“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也同時開幕,邀請牽掛它已久的人們到“家”里見面。



舊書收藏有多熱?看看去年遍地開花的舊書市集以及水漲船高的舊書價格就能感受到。在各地收藏市場上,不難發現,有收藏價值的舊書則成為許多書蟲眼中的寶貝,他們利用空閑時間流連于舊書攤之間,只為尋到心中所愛。圖為江蘇省淮安市的文廟舊書市集上,書迷正在攤位前翻看書藉。
剛剛過去的2020年,讓大家對生活中的“不可能”有了全新的認識。近日,一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的“這不可能-FAS潮流藝術文化展”集結了40余位項流國潮與國際藝術家,草間彌生、村上隆、空山基、史金淞、“新褲子”樂隊彭磊……引領新一代的潮流風向標紛紛登場,這場展覽會告訴你,生活不能墨守成規,更需要潮玩的態度!

千百年來,全世界的服裝史中都少不了中國絲綢的身影,想看看東西方的人們穿絲綢有啥不一樣的講究嗎?最近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的“東織西造錦繡生活——中西絲織文物展”,集中展示了百余件中國歷代絲綢殘片、明清江南絲綢精品、歐洲絲綢精品和生活器用中的絲織文物。
申遺成功!圖中河北省邯鄲市某小學師生正在打的太極拳,目前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項中國人最熟悉的強身健體運動從此將更廣泛地走向世界。同時被列入非遺名錄的還有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截至目前,我國已有42項非遺項目列入該名錄(冊),位居世界第一。

(本欄目圖片由今日美術館、CNSPHOT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