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琳
【摘要】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在《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每個孩子是獨特的,也都具有在某些領域成才的能力。本文闡述了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支持下,如何利用小印章進課堂活動、智能之星評選活動、“我的小畫冊”成長小檔案活動、家校聯手促發展等四個策略的多元評價機制,找到面對“素質教育”的改革,從理論和實踐上符合新時期對人才的需求,在實現面向全體,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方面有新的突破,無論是應試,還是發展素質,都可能有“柳暗花明”的前景。
【關鍵詞】多元智能;評價策略
2015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強調“探索建立學校美育評價制度”,這就意味著我國新一輪評價機制改革正式啟動。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素質教育”下的評價改革倡導的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這也是新課程發展性評價的真正含義——評價促進發展。
古往今來的教育、教學理論,重視接受教育者的能力和智力的差異,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在我國中小學和幼兒園課程中,已經出現了很多以多元理論為指導的方案策略,而且這種情況仍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普遍考慮如何科學合理地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幫助課程評價策略建設問題。因此,我們一直往該方向努力,以多元智能理論研究指導評價手段,做法如下: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認為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智能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基本智能。而每個人的優勢智能和弱勢各不相同,表現在學習上,就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靈活應用多元智能,承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多元智能組合,在教學指導上,根據學生智能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優勢智能和弱勢發揮最大的的互補效果。套用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對待所有的學生,與多元智能相違背,也不符合實際。因此,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方法和評價手段去衡量不同的學生。這樣才能發揮學習優勢,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長處。
一、小印章進課堂活動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為此,筆者特意定做了一些可愛的印章,分別有“我愛發言”“小巧手”“上色認真”“工具帶齊了”“優秀小組”“大畫家”等等,每節美術課堂根據學生各種表現進行獎勵,逐漸形成常規,課后學生會自覺根據課堂表現蓋上相應印章。期末時候,他們就能根據不同印章的數量,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繼而取長補短。如,小霖通過參加一個學期的小印章活動,發現自己的“大畫家”印章比較多,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在于畫畫比較大膽、畫面構圖完整,但“上色認真”印章相對較少,還需要更加細心及耐心地上好顏色。
“小印章進課堂”評價活動開始時以教師為引導者,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適應后,大部分評價行為可改由學生自我評價或小組評價。
二、智能之星評選活動
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側重培養和訓練學生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等,結合小印章進課堂活動,教學評價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從學生個性、特長和發展潛能上全面、多角度進行客觀評價。筆者根據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傾向,每學期期末每班評出“智能之星”,由負責的美術教師頒發證書。
“智能之星”評選過程:各班每學期進行一次評比,由任課教師、學生推薦及學生自薦的方法,每種智能可多個學生獲獎。最終根據每個參與活動的學生的智能優勢頒發證書。
該項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獲得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證書,他們會互相分享喜悅,交流經驗。久而久之,有不同智能優勢學生會成為相互學習榜樣,他們彼此促進、互相評價,形成良性的競爭環境。
“智能之星”評選活動作為每學期美術課程學習的表現評價活動,能促使授課教師有意識構筑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優勢智能能良性發展,智能強項得以發揮并形成個人特長,從而促進學生個化發展。
三、“我的小畫冊”成長小檔案活動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然而,藝術素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眾所周知,滴水可以成河,正如每一個點評、每一份肯定都是這個過程的支撐力量,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可以是輕松有效率的,學習者本身也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發展,獲得成就感。
“我的小畫冊”成長小檔案活動基于可持續發展、宏觀綜合評價的前提下實行,每位學生在一學期結束后,把全學期的繪畫作品、手工作品(有條件可拍照打印)裝訂成冊,并設計封面內容(包括作品創作時期、畫冊名稱、作者姓名、裝飾圖案等),小畫冊需認真保存,伴隨每位小畫家一路成長,在畢業時就可將十二本小畫冊綜合成個人成長小檔案。
在建立檔案的過程中,師生都得到了不同方面的發展和進步:1.教師方面,方便自己回顧已經進行的工作,做到目標清晰,評價有依據。因為可以靈活地掌握評估方向,故能及時修改評價方案并應用到實際操作中。2.學生方面,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能根據現有的畫冊檔案資料,對自己的多元智能進行評估,從而更好發揮優勢智能,關注弱勢智能,并根據自身的智能組合特點,定制長期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種回顧和檢查,師生關系更加和諧,教學評價活動更加多元。
四、家校聯手促發展
教育從來不只是學校的專利,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家長的陪同。有些教師總是氣憤地反應家長不配合教育,而家長卻在另一邊抱怨不知如何輔導。歸其原因是,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如今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與家長當年的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差別,當教師與家長溝通不足,最終受害的還是學生。于是,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目標,筆者積極利用各種平臺:微信、QQ和教育、親師面談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如,布置學習用具、課前準備活動、每節課學習內容、學習要點等等,這樣,家長就會有據可依地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了解學生在校表現,減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同時,在平臺中,我們更多地展現學生們的優秀作品,并進行點評,家長通過比較,可以發現他們的優勢發展與不足,能讓學生明確自己與別人的優勢,從而成為學習與被學習對象,在教師不斷的正面強化中得到持久有益的發展。
人們越來越關注評估對于教育資源、課程開發和教學實踐的影響。建立智能學習不同方面的評估標準,不僅僅在各種可能相互獨立的方面評估學生的能力,而且鼓勵他們發展這些方面的能力。這樣的評估標準具有改變課堂上一貫受到重視的內容的潛在能力。杜威說:“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每個人都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藝術素質教育的評價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多元評價策略的好處顯而易見,無論是工作中的人們或者是學生,都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從而堅定自己的信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