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和
一、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困惑
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已有幾年了,但在不少生源較差的學校里很難看到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落實,原因何在?研究人員經過調查發現,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教師的教學理念守舊。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這些學校的教師雖然大都知道或者聽說過本學科的核心素養,但是有不少人仍不能準確說出本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日常備課中也很少主動把學科素養的培養寫進教案中。這反映了一個事實,不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教學理念守舊。這是學科核心素養難以落實的根本原因。不少教師覺得學科核心素養僅僅是一個新的教育名詞,在“以分數論英雄”的教學評價機制下,學科核心素養淪為一個邊緣的理念,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任務的完成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
第二,教師的活動設計能力偏低是學科核心素養難以落實的關鍵因素。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的要求,要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可見,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高度依賴活動型課程。而活動型課程的開展對教師設計活動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沒有合理的活動環節設計方案和較好的活動過程控制能力,活動型課程往往流于形式,非但沒有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
第三,學生的素質是影響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因素。前文提到,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高度依賴活動型課程,而活動型課程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又與學生的素質密切相關。研究發現,在生源較差的學校很難順利開展活動型課程,教學一旦進入活動環節,經常出現騷動、跑題、冷場等現象,師生之間容易發生“錯配”,正常的教學活動都難以完成。
基于以上幾點因素,在生源較差的學校的教師看來,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才是頭等大事,至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是學科核心素養在落實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問題,不解決這一問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必是這些學校的“無字天書”。
二、學科核心素養與政治課堂的關系
學科核心素養是政治課堂的靈魂與統帥,政治課堂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和陣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課程緊緊圍繞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建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發展性評價機制”。由此可見,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思想政治教學的必然要求與價值所在,脫離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的任何教學活動都是背離學科精神與價值的、是不可取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是現代思想政治課程評價學生的最主要指標。這就要求政治教師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要把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擺在核心位置,改變以往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轉而“注重學生學習、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行為表現,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政治認同度、價值判斷力、法治素養和社會參與能力等,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
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牢牢樹立學科核心素養的意識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理念是行動的指南。深入貫徹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必須要求所有的政治教師都要轉變教學理念,都要深刻認識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科課程中的地位。這就要求學校要組織相關教師參加學習本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培訓,考查相關教師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指導相關教師制定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評價方案,務必要使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師的教學指南。而政治教師自身更加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努力轉變教學理念、適應新課標和新課改的要求,徹底摒棄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推動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遍地開花。
(二)提高政治教師運用活動型課程的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活動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其地位之重、作用之大自不必言說。但是,如何開展好活動型課程成為了不少政治教師無法避免的煩惱。關于活動型課程的開展,《新課標》有明確的指導,“在課程實施中,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教育資源和教育空間;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盡管如此,依然有不少教師對活動型課程敬而遠之。
為了克服上述困難,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1.正確認識活動型課程。活動型課程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政治課堂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貫徹新課標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政治教師首先要正視活動型課程在現代政治教學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欣然接受這種課程,下決心舍棄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模式,探索符合現代學生需要的活動型課程。
2.掌握活動型課程的開展模式。活動型課程大致可以分為社會實踐型、情景模擬型、自主探索型、成果展現型等四種模式,每種類型的課程各有其特點和適用情形。社會實踐型課程,一般適用于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社會調查、走訪、記錄等等,這類活動耗時長、安全性低,一般極少采用,一個學期大概使用一兩次就夠了。情景模擬型課程,是指在課堂上設置一些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討論、解決問題,一般適用于課堂教學,具有仿真性、靈活性、趣味性、易控性等特點。自主探索型課程,是指學生根據教學任務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找出問題答案、完成教學任務,這類活動具有指引性強、目的性強的特點,適用于自主學習或預習環節。成果展現型課程,一般用于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具有評價性、點撥性、時效性等特點。一節完整的政治課堂中,除了社會實踐活動外,其余三種類型的活動都是混合使用,通過巧妙的設計,能夠使政治課堂充滿趣味性、知識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3.活動型課程的設計原則。活動型課程的開展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可操作性。活動的目的、過程、規則、時長等等都要確定下來,能夠量化執行。
(2)生活性。活動情境應以學生生活或者現實生活為主,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趣味性。活動過程盡量活潑有趣,例如采用小組競賽、辯論、角色扮演等等方式。
(三)增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力
有些學校的生源較差,學生的自律性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弱,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功夫用來管理課堂紀律,導致課時不夠,只能通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來快速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增強對學生的引導力來引導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力通常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巧妙的話術來增強。
四、結論
學科核心素養是現代政治課堂的生命與靈魂,是統領各個教學環節的關鍵,是衡量一節課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政治教師應該重視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而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于活動型課程,因而,政治教師應該切實掌握好開展活動型課程的方法,讓學科核心素養能夠真正在政治課堂上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