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晉舜
【摘要】教育的本質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傳授知識只是教師責任的一部分。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潛能,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思維因素,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的空間,提高思維能力,是每一位語文科任教師所要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教材;思維因素;思維能力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傳授知識只是教師責任的一部分,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人是在思維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評價一個人智力的高低,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思維的方式是多樣式的,要較全面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小學語文教科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可以從多方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我們有效利用教科書中的思維因素,積極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找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就能較全面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邏輯思維是指人們對于事物的感知過程,包括使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等。這種思維的特點是有理有據,步驟清晰,循序漸進,思考縝密。如果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具備很強的理解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整體效率,同時也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其它能力的發展。小學教學的重大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可采用多種方法,如,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借助工具書,二是通過聯系上下文。我們要求學生用第二種方法去理解,讓他們聯系上下文去認真分析、反復推敲,最后概括出新詞的意思。這種方法從本質上說就是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又如,整理排序錯亂的句子,使句子變得通順完整,這也是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把錯亂的句子重新排列,就需弄清這幾句話圍繞一個什么中心意思去寫。要寫清這個中心意思必須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這就要對這幾句話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這一思考過程就是訓練邏輯思維的過程。選詞填空、給詞語分類等這些基礎知識的訓練都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要按求填空、分類,必須對這些詞進行認真地分析推敲,這個思考必須是有根據的嚴密性的思維,這就是邏輯思維。
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和思路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如,教材中許多課文采取了總分式的結構,作者在謀局布篇中由綜合到分析,或由分析到綜合的思維活動,體現了由抽象到具體或由具體到綜合的思維過程,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這些思路可以使他們體會到文章作者的思維邏輯性,從而受到邏輯思維的訓練。挖掘教材這些內容對學生加強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辯論思維能力的培養
辯論思維是指這樣一種思維過程,即參加討論的參與者通過某些論據表達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看法,指出對方觀點的錯誤之處,并最終獲得共識和見解的統一。它具有多邊性、嚴密性、目的性等特點。培養學生辯論思維能力不僅使學生的思維開闊,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反映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辯論氛圍,鼓勵學生勇于表達不同的觀點,自由辯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對教學難以解決的問題一同進行討論和探討,然后由教師進行指導和解答,這一過程就是為學生之間的辯論反思提供了良好的訓練。當學生發表與教師甚至課文不同的見解時,我們不要限制;我們要鼓勵學生“無所畏懼”,敢于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我們要通過課堂質疑這一環節來訓練學生的辯論思維能力。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思維從問題開始,只要提出問題,才能在積極探索中解決問題,獲得新知。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越多,就會有更多的收獲。因此,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和質疑,這對學生辯論思維的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利的。
三、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從不同視角、方向和方法看待問題,尋求多種答案并最終成功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也被稱作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拓展和延申他們的思路是重中之重,我們要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思考問題中找到自己思考的模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首先要培養學生勇于發揮想象力的心理和習慣,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識循環,大膽提出不同意見。第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為學生思維的發散提供必要的條件。如進行一字組多詞、一事多寫等訓練。又如,用“興奮”一詞造句,可以啟發學生從多角度造句:“什么事情會讓你感到興奮?”“你興奮時會干什么?”“你興奮時會怎么樣?”等等。憑借教材,抓住其中有利的因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如學習《冀中的地道戰》一文后,筆者讓學生討論:“地道戰的威力巨大,對敵人進行了沉重的打擊,你還知道哪些類似這樣的人和事,體現出我國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巨大的創造力?”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從多個方面去擴散,發散思維就會得到訓練。
四、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人類思維發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具有開創意義,是一種為人類開辟新前景和為人類取得新成果鋪平道路的思維活動。靈活、連貫、跨越、綜合等是其特點。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把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渴望最大程度地加以激發是當務之急。讓學生在進行思考時,一定要擺脫舊的思維模式,尋找新的方法并站在獨特的視角進行思考,這樣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新方案。為了讓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因素,不失時機地進行訓練。如擴充句子,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原來的句子上加上不同的修飾、限制的詞語,使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更具體;在描寫一些事物情景的時候,為了使敘述更具生動性,可以引導學生適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這些訓練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很有幫助的。
作文教學中,加強對續寫的訓練,是充分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途徑,如學了《落花生》后續寫《聽了父親的話之后…》;學習《將相和》后對《廉藺后傳》進行續寫;學了《橋》續寫《老漢和小伙子犧牲之后》;學完《跳水》以后續寫《孩子被救上來以后》等等。
五、結語
思維在智力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核心。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要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就要對教材的思維因素最大限度地加以挖掘,并及時有效地訓練學生。
參考文獻:
[1]于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課程·上旬,2014(1).
[2]王桂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打造高效課堂[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