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大國持續角力,國際軍事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各種新問題、新熱點層出不窮,給國際安全環境、大國關系和地區局勢增加了諸多變數。如何看待這些新變局和新趨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大國持續角力,國際軍事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
國家間大規模沖突或局部戰爭等不可控事態并未出現,但影響世界軍事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卻明顯增多。各種新問題、新熱點層出不窮,給國際安全環境、大國關系和地區局勢增加了諸多變數。
如何看待這些新變局和新趨勢?
大國軍事對抗更激烈,風險進一步加劇
2020年,大國競爭作為國際政治的主基調更加凸顯,美俄積極謀局布勢,掀起了更為激烈的軍事對抗,使得雙方軍事對抗的風險進一步加劇,也對全球安全與穩定構成了嚴峻挑戰。
美國以《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等文件為指導,面對不確定性激增的戰略環境,更加聚焦大國競爭,強調以“美國優先”重塑國際秩序與大國格局,通過前沿部署、抵近偵察、武力炫耀等方式頻頻向俄羅斯施壓示強。例如,2020年8月18日和19日,美國連續兩天出動P-8A“海神”巡邏機和RC-135戰略偵察機,同時出現在黑海和波羅的海上空,抵近俄邊界進行偵察活動。這種“軍機斗法”頻次之密集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此外,兩國軍事對抗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從天空、水面向太空、水下發展。8月25日,美軍“海狼”號核潛艇罕見亮相,停靠在挪威北部港口城市特羅姆瑟,而與挪威海緊鄰的巴倫支海,是俄海軍北方艦隊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活動區域,美對俄施壓意圖明顯。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軍事挑釁,俄羅斯毫不示弱,選擇了第一時間對等報復。隨著美俄關系的日趨尖銳,可以預測,雙方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對抗將更為頻繁和激烈,對未來國際軍事安全形勢走向帶來深遠影響。
局部動蕩加劇,多種安全威脅交織互動
2020年,雖然國際安全形勢總體和平穩定,但局部動蕩加劇,各種挑戰增多,傳統安全威脅不降反升,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減反增,多種安全威脅交織互動,傳導疊加效應明顯。
首先,我國周邊安全變數增多,臺海、南海博弈加劇。11月5日,美國簽署對臺軍售案,總價值高達30億美元,使得兩岸關系不斷緊張。此外,美國還加強在南海地區軍事活動,強化海空軍投入,推進海警、陸戰隊等介入南海。
其次,印太地區安全風險增加,“美日澳印”軍事合作進一步深化。7月28日,美國和澳大利亞兩國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在華盛頓舉行外交與國防“2+2”磋商,宣布將以澳大利亞北部港口城市達爾文為中心,構建一項針對中國的最新“絕密防御合作框架”,以強化兩國聯合軍事訓練的力度與深度,并承諾在該地區以及印度洋“加強和規范海上合作”。
再次,全球各地熱點頻發,新問題層出不窮。在中亞地區,9月27日至11月9日,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爆發軍事沖突,造成4000余人死亡、8000余人受傷、數萬人流離失所。在中東地區,年初,美國以人力情報、無人機監視和打擊手段,擊殺伊朗將領蘇萊曼尼,打開了暗殺戰略目標的閘門;年底,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在德黑蘭附近遇襲身亡,伊朗誓言“嚴厲報復”,美伊關系進一步惡化。
各國大力發展新型作戰力量,軍備競賽進入新階段
2020年,在戰爭需求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驅動下,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海、空、天、網等新型作戰力量,并通過研制更先進的無人和隱形偵察打擊武器裝備,爭奪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的戰略優勢,使得全球軍備競賽進入一個新階段。
作為世界頭號軍備強國,美國繼續推動前沿軍事領域的軍備競賽,綜合運用技術優勢和盟友體系,加快無人自主平臺、戰略反導系統和戰術核力量的研發部署。
作為能在軍事上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俄羅斯以發展非對稱和強威懾戰力為依托,將新一代戰機、無人作戰系統、隱形化智能武器和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作為軍隊裝備優先發展的項目。
由于美俄都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洲際型國家,又分別是海權國家和陸權國家的代表,其軍事對抗必將危及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未來,美俄還將繼續加緊對極地、太空、網絡等領域資源和作戰優勢的爭奪,持續推進核威懾、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和無人技術等領域的軍事研發應用力度。這些都將會給全球安全帶來更大的不穩定性,引發其他國家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加快自身軍力建設,從而使得全球軍備競賽愈演愈烈。
(澎湃新聞網 凌云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