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勁松

VOL.436 2020.12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的持續奮斗,全國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的決勝不是終點,而是構建和完善長效內生富裕機制的新生活的奮斗起點。如何將“外源”扶貧轉化為“內源”扶貧,變“外力”脫貧為“內力”脫貧,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十四五”時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及時總結和梳理各地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為新生活、新奮斗系統謀劃科學之策,《小康》雜志2020年12月中旬刊及時推出了“最后52個縣脫貧”調查專題,深入探討建立脫貧長效機制的舉措與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面臨的挑戰。
專題調查通過對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甘肅、寧夏和新疆七省(區)最后脫貧的52個縣的經驗盤點,聚焦我國的西北和西南邊陲脫貧困難最多的地區,在脫貧任務最艱巨的地方探尋落實黨中央要求的政策與策略之道,更加具有典型和示范意義。52個縣既有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交通不便、資源相對匱乏、文化教育衛生條件較差等共性問題,也有各自的差異性問題。2020年脫貧攻堅之所以取得決定性成就,集中體現了各地黨委政府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有力執行和各級干部的砥礪奮進,以及對口幫扶地區和單位的全力支持。調查表明黨建引領是根本機制,產業發展是有效路徑,教育扶智是基礎工程,技能提升是關鍵環節,異地搬遷是生存之道,特色經濟是潛力之源,全面覆蓋是整體之效。同時,對各地在“外源”幫扶持續、“外力”投入不減的基礎上,如何通過注重培育“內源”、促進“內力”生長、走鄉村振興之路,提出了長效機制的構建和完善之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和2035年現代化建設的藍圖,堅守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初心使命,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需要以歸零的心態、昂揚的斗志,譜寫好增強欠發達地區內生發展能力的新篇章。
@中國小康網:#“羊來茶往”!湖北向蒙古國回贈物資#前不久,蒙古國捐贈送給湖北的3萬只羊順利抵達武漢。為感謝蒙古國的支持,湖北省決定向蒙古國回贈一批抗疫物資和生活物資。其中包括3臺PCR檢測儀、3萬人份核酸檢測試劑,及青磚茶2萬份、紅茶2000份!轉起!攜手戰疫!
@洋洋: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中國更是一個英雄而懂得感恩的國家。羊來茶往,不僅體現報答的心意,更體現了一個大國的風范,也生動詮釋了中蒙兩國深情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