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三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縣份。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三江縣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的最強號令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奮力啃下最后的脫貧硬骨頭,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攜手走上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
鞏固教師隊伍和辦學條件建設兩條線,組建“五位一體”的聯合勸學工作組,確保校好、師足、生讀。大力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實現貧困人員參保率達100%,有效落實健康扶貧“198”政策。實行“1+2+2”工作法,設立一個獎勵,采取“自建+統建”兩模式,成立建材和施工兩隊伍,累計完成危房改造任務20560戶,實現危房“清零”。同時完成2020年度56個飲水項目建設,安全用水農戶比例達到100%。
堅持“兩茶一木,種稻養魚”生態產業發展,通過開展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油茶“雙千”計劃,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三江模式”,實現產業扶貧和產業振興雙重效益,特色生態主導產業覆蓋貧困戶達98.42%。目前,全縣茶園面積達20萬畝,年產值16.8億元;油茶林面積62.6萬畝,年產值4.52億元;稻漁綜合種養面積7.66萬畝,年產值1.3億元,生態產業已成為貧困群眾重要的增收致富渠道。同時三江還成功承辦中國茶業科技年會、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扶貧現場觀摩活動和全區油茶產業“雙千”計劃現場會,進一步提升了特色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江依托生態、民俗和交通優勢,通過“旅游+”融合發展,采取“景區景點+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助推消費扶貧,將文旅產業打造成侗鄉百姓穩定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順利承辦2019年柳州市第二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全國2020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儀式,全縣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80億元,年均增長9.27%。2020年出臺引客獎勵政策,謀劃“柳州人游三江”“柳州人品三江茶”活動,9月央視《鄉村大舞臺》、心連心藝術團走進三江,進一步推動旅游市場復蘇,宣傳了三江文化,提升了三江旅游品牌。

鄺驅(右一)到三江南站清花繡坊調研侗繡產業發展。
三江通過成立南站社區臨時管委會,在落實“八包”責任制基礎上,持續強化安置點管理服務水平。創新實行“縣領導包片區+科級干部任第一樓棟長+骨干住戶任樓棟長+幫扶聯系人包戶”網格化管理制度,并通過開展“安居樂業·暖心行動”,實施基礎設施、高質量就業、惠民服務、治安管理、文化社區、群眾滿意度六大提升行動,建成“九個中心”便民服務工程,打造“社區10分鐘服務圈”,不斷提高搬遷群眾滿意度和認可度。通過創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3+3+1”扶持模式,完成5984戶14975人穩定就業創業,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基本實現。
充分利用粵桂扶貧協作和定點幫扶資源,引進社會幫扶力量。打造“江川品牌”,成功實施“江川中小學”“江川衛生院”“江川仙人山旅游購物街”等15個項目,助力侗鄉脫貧攻堅。通過舉辦旅游推薦會,開通旅游專列,設立“三江消費扶貧產品專柜”,促成三江農產品入駐粵港澳地區消費平臺,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以購代捐消費扶貧,全面拓寬三江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吳川市累計援助資金1.63億元,消費扶貧幫銷資金達2000多萬元。充分發揮國家移民管理局定點幫扶作用,以開展“三江黨旗紅”警地共建聯創活動為載體,結對幫扶63個貧困村,瞄準貧困群眾關心的危房改造、上學難、看病難等突出困難,集中攻堅,為三江縣決戰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截止目前,國家移民管理局共投入幫扶資金1.1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9251萬元,培訓基層干部3772人,培訓技術人員3809人,直接購買農特產品8301萬元,選派133名優秀民警到46個貧困村小學支援侗鄉教育事業,進一步提升了貧困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積極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按照“應貸盡貸”的原則,對貧困戶和邊緣戶貸款需求進行“拉網式”摸底,按照“政府+銀行”雙線并行、協同作戰的工作模式大幅提升貸款量,全縣累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9431筆,金額4.56億元,2020年新增發放4597筆2.17億元。9月28日,全國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會議在三江圓滿召開,三江縣扶貧小額信貸“三融一轉”模式得到了國家扶貧辦和各省市的認可。引導貧困戶婦女發展侗繡、織錦等產業,讓“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2019年全縣從事侗繡經營生產約2600人,有500多戶貧困戶通過侗繡實現戶均年增收約1萬元。
三江縣創新扶貧機制,優化扶貧資源,打好脫貧致富組合拳,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于2020年11月20日批準三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三江必將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如期實現與全國全區全市同步邁入小康社會,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建設更加美好的侗鄉!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