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今天我的一些好朋友從廣州過來了,在這里吃海鮮泡溫泉摘草莓。”2020年12月20日,江門臺山本地人鄺艷媚興奮地告訴《小康》記者。她是一個很喜歡結交朋友、聚會游玩的人。
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對于整個中國如此,對于大灣區中的江門如此,對于鄺艷媚同樣如此。因為疫情,鄺艷媚身邊不少人都受到挺大影響?!吧磉呑鱿?、做茶樓的很多老板都虧了,江門的旅游也冷清了很多。” 隔離期,鄺艷媚只能安靜在家待著,養精蓄銳。一解封,她便開始和家人在附近透氣,徜徉于美景之中。
不過,近年來,大灣區中的江門,這座腹地甚廣的城市,從曾經的“南新區”到如今的“珠西城市客廳”,從最初的疏導老城區人口到如今的珠西門戶擔當,2020年同樣在蓄勢待發、謀定后動,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黑馬”??梢灶A見,一座宜創、宜居、宜商、宜業,對接大灣區、輻射粵西的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即將在灣區崛起。
江門是著名的“中國僑都”,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鄺艷媚的家鄉臺山同樣是全國聞名的僑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戚旅居海外。鄺艷媚的老公就在美國工作多年,因為疫情一家團聚的計劃被打亂了。
傍晚時分,《小康》記者來到臺山浮月村。高低不一、錯落有致的碉樓,散落在金燦燦的稻田之中。在夕陽的映襯下,遠處望去,十分美麗壯觀。這些碉樓在世上獨一無二,是五邑地區的特色,融合了中西文化,都是以往華人華僑在外打拼回鄉后興建的。
“現在這些碉樓都保護起來了,周邊環境也好了很多,以前亂糟糟的?!编椘G媚說,最近幾年江門的文旅發展勢頭挺好,家鄉搞得漂漂亮亮的,街道整潔了,綠化更好了,配套設施也提升了。“很多外地人過來這里看海、賞碉樓、泡溫泉、吃海鮮等,玩得很開心?!?/p>
對于新一年的展望,鄺艷媚告訴記者,她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希望一家團團圓圓、平安健康,希望海外華人華僑能?;貋砜纯矗MT的發展越來越好,能吸引更多人過來投資興業。
鄺艷媚等眾多老百姓對于家鄉僑鄉文化能得到弘揚和發展的熱切期盼,國家及當地政府一直特別關注。在國家“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剛要》國家戰略引領,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激勵下,江門有望成為新型僑鄉文化經濟合作的高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這是中央賦予江門的新定位、新使命,也是江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江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編制了《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方案》,依托廣東、整合全球華僑華人資源和全國僑鄉遺產資源、粵港澳僑務資源,構建支撐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項目體系,推動僑鄉文化產業發展。

城市路網江門大道。圖/歐蕊榮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其海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談到,“‘十四五期間,江門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打好僑鄉品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復制國家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爭取向國家申請設立江門新型僑鄉文化經濟合作試驗區,推動海外華僑華人與江門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跨境金融、商務會展、資源能源交易、文化創意、旅游休閑、教育培訓、醫療服務、信息、海洋經濟等產業,創新人才引進機制,為海外華僑華人提供教育醫療便利和依法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集聚華僑華人華資優勢,打造新型僑鄉文化經濟合作高地的戰略支點?!?h3>續寫營商環境改革“春天的故事”
如果說對于鄺艷媚,2020年有挺多不確定和變動。對于江門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勁龍來說,江門的營商環境則依然還是按照計劃在優化升級。
鄭勁龍告訴《小康》記者,江門市積極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堅持放管結合、以管促放、以放促活,借力信息賦能、機制創新,以市場準入牽引帶動準營、監管、退出企業全生命周期、全鏈條協調融合改革,持續降低市場準入制度性成本,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努力營造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微信如今是不少人辦事交流的必要工具,江門2019年全省首推微信智能辦照,2020年加快微信智能辦照業務擴容。該市微信智能辦照經驗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典型經驗被全省復制推廣。2020年1月,江門在全國首創營業執照全自動換發系統,商事設立登記“秒批秒換秒領”同步在STM智慧柜員機實現,變更登記也實現“最多跑一次”。2020年2月,江門主動對接港澳商事登記規則,又在全國率先上線商事登記“智能灣區通”,通過對接“一個庫”(港澳居民身份認證數據庫)、梳理“兩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近3萬條數據,將微信智能辦照延伸至港澳地區。
除了多元化市場準入路徑推動創業辦事“最多跑一次”,江門還通過漸進式放開準營限制破解“準入不準營”、放管同步、創新監管實現強管善治、簡化注銷程序加速市場主體優勝劣汰。
“盡管前期我們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問題,譬如準入不準營問題仍然是困擾企業創業便利的痛點堵點,市場監管體制機制有待完善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受制于后續法律風險,改革步伐邁得還不夠大?!编崉琵垙娬{說,下一步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改革價值取向,擔當作為、大膽革新,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江門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更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努力續寫營商環境改革更多“春天的故事”。
如何續寫“春天的故事”?鄭勁龍介紹,深化市場準入便利化改革。大力推動“數字政府”建設與改革融合發展,完善推進商事登記微信智能辦、全程網上辦、銀行自助辦、跨境離岸辦等多元化商事登記注冊便利化改革,不斷拓展商事登記辦理路徑、辦理事項,并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完善“一窗通辦、一網通辦”辦事機制,持續提升開辦企業便利度,讓企業準入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深化市場準營制度改革。大力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試點改革,對275項行政審批事項實施分類改革,完善加強改革事項清單管理和配套機制,先行探索建立以告知承諾為主的行業準入體系,并持續深化食品藥品許可承諾制改革,扎實推進許可一網通辦、智能審批,讓行業準營門檻持續降低、準營效率持續提升,更大范圍、更大力度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
深化重點領域監管改革。全面加強特種設備、食品、藥品、工業產品“四大安全”領域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安全生產事故底線。創新推進市場智慧監管,推動“互聯網+”在市場監管全領域融合、創新和應用,率先探索建立全市通用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標準體系,加快建設市場智慧監管全程一體化平臺,實現重點領域市場監管智慧化、集約化、精準化。

2020年3月4日上午,江門市在市行政服務中心發出全國首張“智能灣區通”外商投資企業營業執照。圖為香港的李女士從原江門市場監管局局長容新榮手中領取到全國首張“智能灣區通”外商投資企業營業執照。
建立健全市場主體有序退出機制。深化市場主體簡易注銷制度改革,完善注銷“一網通辦”、國有僵尸企業出清、行政與司法銜接等機制,構建便捷高效、公平有序、風險可控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加快市場主體優勝劣汰。
如果說近年來,江門在融入大灣區方面有何“大手筆”,那么不得不提“交通大會戰”。江門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許春綿談到,截至2020年11月份,交通大會戰已完成投資203.3億元,全年將超額完成215億的年度目標任務,預計達到22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對接深中通道的中開高速雙水互通至鳳山互通段、開春高速,以及連通大灣區、粵西的開陽高速擴建工程在年底建成通車,對接港珠澳大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進入全線大干階段,進一步鞏固江門作為大灣區“承東啟西”關鍵節點的區位優勢。
2020年,江門還致力打造民生交通,優化公共交通服務,全市調整和新增公交線路50條,開行醫護通勤專線、暖企輔助公交、校園定制助學公交,解決疫情期間廣大市民出行問題。持續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全省率先采用衛星遙感技術核查農村公路,實現全市鄉、村道砂土路清零、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農村公路等級公路比率及路面鋪裝率均達100%,提質改造農村公路157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 12座,完成革命老區行政村通20戶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工作任務,農村公路“路長制”穩步推進,大大改善了農村的交通出行環境,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江湛鐵路列車從小鳥天堂上方“聲屏障”穿過。圖/周華東
2021年是“十四五”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江門市又將如何發揮交通運輸的“先行”作用? 許春綿介紹,江門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積極投身“雙區”建設,高標準完成“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高效率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高水平打造人民滿意交通,高要求提升行業治理能力,高站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在制定“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目標和指標方面,許春綿表示江門要重點加強與深圳、廣州等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重點區域的對接,加快推進“六橫六縱兩聯”高速公路、“七縱八橫”城市快速路建設,積極融入 “軌道上的大灣區”,構建東西部外聯內通立體化交通體系, 力爭“十四五”時期完成交通投資2000億元。
在提升行業治理能力方面,江門明年將有幾項探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建設,推動 5G覆蓋江門市境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主要高速公路路段、高鐵站;積極探索“大數據+綜合執法”,運用大數據高效打擊非法營運;大力開展“粵交通(江門地市版)”系統建設,全面打通政務服務通道。持續推進普鐵安全隱患綜合治理和干線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回頭看”,不斷健全完善普鐵“雙段長”等工作機制,建立適合地方的干線公路路域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深化貨運行業亂象專項整治工作,加強路警聯合執法,探索推進全市交通執法與公安交警治超聯動新機制。
與“交通大會戰”一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江門的軌道交通產業。按照部署,江門將以軌道交通、船舶與海洋裝備和智能裝備及工作母機為培育重點,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業規模,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助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據此布局在江門的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是廣東省重點項目、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是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打造的新支柱產業之一,以中車廣東公司為核心龍頭打造產業集群。陳其海建議說,“十四五”期間,江門的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應集中資源加速建設,應從廣東省的層面整合更多央企、國企的產業項目和戰略資源,壯大核心龍頭企業規模,提升產能和發展能級,爭取到“十四五”期末,形成核心龍頭企業產值500億元、產業園配套及相關產業500億元的發展目標,向千億產業集群沖刺,筑牢珠西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戰略支點。
對于江門2021年發展,陳其海除了建議加速建成千億軌道交通產業園,筑牢珠西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戰略支點;集聚華僑華人華資優勢,打造新型僑鄉文化經濟合作高地的戰略支點。他還建議做大做優做強國有企業,夯實城市產業民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發揮種業和現代農業優勢,構建大灣區食品生產服務基地的戰略支點。(周穎森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