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侃,宋 昕,胡景峰,王 偉,2,李欣然,楊苗苗,徐瑞華,魏夢霞,韓文莉,雷玲玲,趙學科,孟超龍,胡守佳,程 錕,2,王盼盼,陳 瑤,李留玉,2,吉佳佳,楊媛嘖,王立東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食管癌重點開放實驗室、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52;2.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河南 鄭州 450001)
食管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所有惡性腫瘤中,食管癌的發病率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4位[1]。食管癌的治療效果與其TNM分期密切相關,早期食管癌經手術或內鏡下治療后,5 a生存率可達95%,而中晚期食管癌綜合治療后的5 a生存率小于20%[2]。然而,在臨床確診的食管癌患者中,早期患者的比例僅為5%左右[3]。提高食管癌的早期發現率,是改善食管癌患者預后的關鍵[4]。近年來,我國發布了多個關于食管癌早期篩查的共識意見,對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篩查也越來越受重視[5],篩查的重點往往為無癥狀高危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對食管癌癥狀的認識不足也是導致食管癌早診率低的重要原因[6],因此,有癥狀的食管癌患者也不容忽視,而目前缺乏相關的大樣本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食管癌的臨床特征,闡明癥狀對食管癌早期預警的價值,為食管癌高危人群界定提供依據,分析早期食管癌是否出現相關癥狀的影響因素,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納入的3 028例患者均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50萬例食管癌患者臨床信息數據庫,患者均于河南省食管癌高發區的某市級醫院確診并行手術治療,確診時間為1974年~2017年,其中男1 627例(53.73%)、女1 401例(46.27%),年齡28~85(60.21±8.14)歲。
1.2 入選標準1)經病理學證實為食管鱗癌;2)TNM分期為TisN0M0(0期)或T1N0M0(Ⅰ期);3)患者主訴明確;4)患者的性別、年齡、城鎮農村、吸煙史、飲酒史、家族史、腫瘤部位等信息均齊全。
1.3 早期食管癌患者臨床癥狀整理和分類方法根據患者的主訴對其臨床癥狀進行整理和分類,分別為吞咽困難或疼痛、腹部疼痛或不適、無癥狀體檢、胸部疼痛或不適、復合癥狀、反流癥狀、其他非特異性癥狀、惡心嘔吐、咽部疼痛或不適、消化道出血、納差消瘦、背部疼痛或不適等12大類。其中其他非特異癥狀主要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發熱、頭痛、頭暈、心慌氣短、胸悶、腰痛、腹瀉等,這些患者的癥狀與食管癌無明顯關聯,主要通過陪伴檢查確診。若患者出現以上2類或以上的單一癥狀,則分類為復合癥狀。

2.1 3 02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臨床癥狀情況對 3 028 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整理和分類,共將臨床癥狀分為12大類,按其所占比例從高到低依次進行排序,各類癥狀詳細分布情況如下:吞咽困難或疼痛2 054例(67.83%)、腹部疼痛或不適289例(9.54%)、無癥狀體檢182(6.01%)、胸部疼痛或不適173例(5.71%)、復合癥狀158例(5.22%)、反流癥狀54例(1.78%)、其他非特異性癥狀40例(1.32%)、惡心嘔吐33例(1.09%)、咽部疼痛或不適19例(0.63%)、消化道出血12例(0.40%)、納差消瘦8例(0.26%)、背部疼痛或不適6例(0.20%)。
2.2 3 02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有無食管癌相關癥狀情況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與食管癌的相關程度,將患者分為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組和有食管癌相關癥狀組,將癥狀分類為腹部疼痛不適、無癥狀體檢和其他非特異癥狀的患者歸入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組,其余患者歸入有食管癌相關癥狀組,對于有復合癥狀的患者,只要有食管癌相關癥狀,均歸入有食管癌相關癥狀組。結果顯示,515例(17.01%)歸入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組,2 513例(82.99%)歸入有食管癌相關癥狀組。

表1 有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
2.3 有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年齡、吸煙史、家族史、TNM分期、腫瘤部位與早期食管癌患者有無食管癌相關癥狀有關(χ2=9.209,P=0.002;χ2=9.671,P=0.002;χ2=10.121,P=0.001;χ2=4.396,P=0.036;χ2=13.779,P<0.001;χ2=8.186,P=0.042)。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0歲、吸煙史陽性、TNM分期0期是早期食管癌患者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獨立危險因素(OR=1.372,P=0.002;OR=1.367,P=0.002;OR=1.867,P<0.001)。結果提示,年齡≥60歲早期食管癌患者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風險是年齡<60歲早期食管癌患者的1.372倍,吸煙史陽性早期食管癌患者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風險是吸煙史陰性早期食管癌患者的1.367倍,0期早期食管癌患者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風險是Ⅰ期早期食管癌患者的1.867倍。

表2 有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影響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
本研究納入的均為醫院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因此,絕大部分有臨床癥狀。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無臨床癥狀。有相關文獻[7]報道,在我國高發區無癥狀人群篩查發現的食管癌患者中,早期食管癌占比可達87%。這些無癥狀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往往不會去醫院就診,而我國胃鏡體檢或篩查的普及程度不高,因此,這些患者較難被早期發現。本研究發現,年齡≥60歲、吸煙史陽性、TNM分期0期是早期食管癌無食管癌相關癥狀的獨立危險因素。老年人感覺遲鈍,對癥狀的耐受性較強可能是年齡≥60歲者無癥狀占比高的原因[8]。在臨床工作中,對于老年患者,即使無食管癌相關癥狀,也不應忽視其患食管癌的可能性。
在本研究納入患者中,有17.01%無食管癌相關癥狀,這些患者均通過陪伴檢查確診食管癌。在這些與食管癌不相關的癥狀中,最常見的為腹部疼痛或不適,這一部分患者的癥狀與胃或十二指腸疾病密切相關,故進行胃鏡檢查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也更容易因陪伴檢查發現食管癌。
在本研究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最常見的癥狀為吞咽困難或疼痛,占67.83%,這一類癥狀對于早期食管癌有一定的預警價值。但是,吞咽困難或疼痛也是中晚期食管癌的常見癥狀,而且,其余在早期食管癌中出現的常見癥狀,在中晚期食管癌中也有出現[9]。因此,僅依據臨床癥狀的不同難以將早期食管癌和中晚期食管癌區分開。另外,很多早期食管癌的相關癥狀也可以出現在其他常見消化道疾病中,如反流癥狀常出現在胃食管反流病,惡心嘔吐可出現在急性胃炎、上消化道梗阻,消化道出血可出現在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中,僅根據癥狀難以將早期食管癌與這些疾病區分開。過去有學者認為頸部緊縮感、胸骨后疼痛、咽部不適感、背部酸沉疼痛等癥狀是早期食管癌較為特異的癥狀[3],但是缺乏相關大樣本研究。在本研究中,無患者出現頸部緊縮感這一臨床癥狀,出現胸骨后疼痛或不適、咽部不適感、背部酸沉疼痛等癥狀的比例依次為5.71%、0.63%和0.20%,所占比例極低,因此,以這幾種癥狀來作為早期食管癌的預警癥狀,可行性不大。近年來,有很多關于食管癌分子標志物及液體活檢的研究,如對無癥狀人群進行外周血易感基因位點和自身抗體等檢測,可以較為精準發現食管癌高危人群[10-14]。將臨床癥狀與這些分子標志物及其他高危因素相結合,共同用于食管癌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早期預警,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早期食管癌患者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特別是年齡≥60歲、吸煙史陽性、TNM分期早的患者,臨床癥狀對食管癌高危人群界定及早期預警的價值有限,需要將其與分子標志物等其他預警因素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