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恩鈺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鄭州 450053)
宮頸癌屬于女性高發(fā)惡性腫瘤,嚴重威脅著女性的身體健康,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1]。早期宮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或局部放療為主,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手術切除或放療已不能解決問題,患者只能接受化療,其目的是延長生存期和盡可能改善生活質量[2-4]。化療是晚期惡性腫瘤主要治療手段,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局部控制、生存期延長和生活質量改善方面取得了良好療效,但是化療在取得療效的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相應的不良反應,后者會對患者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責任制整體護理是新興的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旨在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宮頸癌化療患者,并觀察其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入組鄭州市婦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經病理學確診并接受化療的89例晚期宮頸癌患者,化療方案為常規(guī)化療方案。年齡23~82歲,中位年齡56歲。病理類型均為鱗癌。臨床分期:Ⅲa期33例,Ⅲb期40例,Ⅳa期11例,Ⅳb期5例。所有患者KPS評分>70分,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合并嚴重內科疾病患者、溝通障礙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不能順利完成治療患者。89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44例、觀察組45例。2組患者的年齡、臨床分期、KPS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44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健康宣教、用藥和飲食指導、化療注意事項講解、簡單的心理指導等。
觀察組45例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具體方案:1)化療前護理:入院后立即對患者的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病情程度、既往病史、藥物過敏史等,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和交流,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講解化療方案、化療過程、注意事項、藥物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措施,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2)化療過程中的護理:時刻注意患者化療反應,注意盡可能提前預防不良反應,不良反應一旦發(fā)生首先告訴患者不要緊張,同時給予適當處理,從而保證化療的順利進行。同時注意隨時將患者的病情和化療反應告知主管醫(yī)生,以利于主管醫(yī)生對患者病情進行整體評估;3)化療后護理:化療結束后,仍然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化療的延遲性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化療后康復,對尚未緩解的不良反應給予進一步的處理,同時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避免患者因化療所致脫發(fā)、身體機能改變等對其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使其伴有嚴重的負性情緒。
1.3 觀察指標心理狀態(tài)變化觀察[5]: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價患者的焦慮狀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患者的抑郁狀況,并對2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進行比較分析?;颊咦o理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從護理操作、護理過程、護理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極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均記為滿意,用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計算。

2.1 2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比較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前,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71.56±5.89)分、(72.35±4.08)分,對照組分別為(70.71±6.26)分、(71.70±4.67)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60,P=0.511;t=0.700,P=0.486)。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58.05±6.87)分、(56.21±8.3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66.54±4.76)分、(65.09±6.30)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789,P<0.001;t=5.684,P<0.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比較 分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95,P=0.002)。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晚期宮頸癌的治療多采用化療,常用藥物包括鉑類藥物、紫杉類藥物、氟尿嘧啶等,這些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正常組織和機能造成損害,這就是藥物的不良反應[6-7]。晚期宮頸癌患者在得知所患疾病時大多會產生焦慮、抑郁、恐懼、慌張等負性情緒,加之患者對化療的恐懼,如果不加以控制,化療后負性情緒會更加嚴重[8-9]。
既往護理模式大多是針對疾病診療和對癥處理的護理模式,不能從大局出發(fā),整體上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責任制整體護理是新興的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成立護理小組,明確組員的責任,根據患者的護理需求,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盡量減輕或避免患者因疾病自身導致的情緒低落以及化療所致的負性情緒[10]。張潔[11]的研究發(fā)現,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患者的焦慮情緒,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白靜等[12]研究發(fā)現,整體護理用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臨終關懷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其疼痛程度。本研究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宮頸癌化療患者。結果發(fā)現: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前,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71.56±5.89)分、(72.35±4.08)分,對照組分別為(70.71±6.26)分、(71.70±4.67)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60,P=0.511;t=0.700,P=0.486),這說明宮頸癌疾病本身就會造成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58.05±6.87)分、(56.21±8.3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66.54±4.76)分、(65.09±6.30)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789,P<0.001;t=5.684,P<0.001),這說明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減輕晚期宮頸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895,P=0.002),這說明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總之,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晚期宮頸癌患者化療后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護理滿意度高,有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和患者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