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當地時間25日有望履行其競選承諾,簽署一項被稱為“買美國貨”的行政令,旨在“加強從那些支持美國企業和工人的地方采購商品和服務”。美國《華爾街日報》24日報道稱,這一計劃令加拿大、日本等多國提高警惕,擔憂美國會因支持美國企業而將外國公司排除在美國龐大的政府采購市場之外。
兌現競選承諾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通過“買美國貨”計劃,拜登要求美國政府在未來4年內將4000億美元的預算用于購買美國的商品與服務,并將3000億美元預算投資在美國重要科技研發上。新計劃將包括收緊政府采購規定,使美國聯邦機構更難購買進口產品,修改美國制造產品的定義,并提高本地含量要求。該行政命令還確保中小型企業能更好地獲得競標政府合同所需的信息。貿易和制造業專家表示,這份行政命令宣布的新規將應用于拜登的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投資計劃以及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支出。“如果在基礎設施或聯邦采購上投資數萬億美元,顯然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代表美國國內制造商的美國制造聯盟主席斯科特·保羅說,“加上購買美國貨的優惠,可以刺激工廠生產和投資。”
早在2020年競選期間,拜登就已經將“買美國貨”列為其“重塑美國的制造業和創新能力”的六點計劃之一。拜登在競選期間曾表示,通過強化“買美國貨”政策,可促進鋼鐵、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展,并降低關鍵醫療產品對外依賴,還可以為美國制造業和創新領域創造上百萬個新工作崗位。
“買美國貨”是歷史傳承?
作為提振美國制造業、創造新就業的手段之一,“買美國貨”的呼吁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早在1933年胡佛政府期間,美國就出臺了《購買美國產品法》,要求聯邦政府在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要優先購買本國商品。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時任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推出的8000億美元刺激計劃中就有一項“買美國貨”條款,要求在公共工程項目中使用美國制造的鋼鐵和制成品。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拜登雖然與特朗普的風格不同,但他的“買美國貨”計劃與特朗普的優先采購美國貨政策本質上有相似之處。報道稱,優先采購美國貨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的組成部分,美國與中國等貿易伙伴的關稅戰也是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政策的結果。去年8月,特朗普還曾簽署行政令,呼吁聯邦機構購買在美國制造的“基本藥物”和醫療用品。
“盡管特朗普一再誓言要‘買美國貨,但美國面臨的情況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美國《洛杉磯時報》此前援引斯科特·保羅的話稱,“特朗普實際上并沒有做出任何努力來推動國內制造業采購。”與此同時,一些美國大型商業集團則反對擴大“買美國貨”,理由是這將給美國公司造成負擔,并最終導致消費者成本上漲。在特朗普總統任期截止前一日,美國聯邦采購管理委員會還根據特朗普簽署的13881號行政命令發布新規,以加強1933年《購買美國產品法》中的國內優惠規則。新規要求鋼鐵產品的美國制造含量必須超過95%才能被視為美國產品,其他產品的這一比例也被從50%提升至55%。新規還提高了美國產品被認為“合理”的價格門檻。
盟友擔心企業被排除在外
由于曾在總統競選期間承諾修補美國與貿易伙伴關系,拜登的“買美國貨”計劃尤其受到加拿大、歐盟等關注。《華爾街日報》稱,這一計劃讓其他國家政府心生警惕,擔心美國大規模投資對抗疫情之際,別國公司將被排除在美國巨大的政府采購市場之外。
前加拿大外交官、目前擔任加拿大全球事務研究所副總裁的羅伯遜表示,“這個政策尤其關系到加拿大和美國,因為兩國的經濟深度融合。”他說,“一旦該政策生效,就將有加拿大公司宣稱,‘我們被排除在外了。”美國駐加使館臨時代辦布魯克對加媒表示,拜登的行政令是基于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更大議程制定的,該計劃僅用于政府采購。“你不能真正談論‘買美國貨,除非我們一起討論‘買北美貨。”
《華爾街日報》稱,日本電通公共關系公司的分析師在分析拜登對亞洲的貿易政策的報告中,已經敦促日本公司密切關注“買美國貨”承諾,因為這可能對兩國間的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休滕米爾表示,貿易伙伴將密切關注該行政令中是否會含有確保外國企業能進入美國政府采購計劃的措辭,從而合乎現有的WTO協議。“拜登在上臺時傳遞出的論調是,他希望與盟友合作,消除彼此間的那些摩擦,有鑒于此,他要如何撰寫‘買美國貨的行政命令是一個真正的考驗。”▲
環球時報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