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榮 壽光市文家街道畜牧獸醫工作站
在廣大農村地區小規模養殖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很多養殖戶缺乏科學的養殖管理理念,不注重動物疫病的防控,在養殖場建造、養殖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普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一旦疫病傳播流行就會快速蔓延,威脅到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某些重大動物傳染性疾病的爆發流行,甚至會對整個地區的畜禽養殖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為了確保一個地區動物養殖安全,就需要嚴格落實重大動物疫病的有效防控,及時發現疫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置,避免疫情的擴散蔓延,保證動物養殖業的健康安全發展。
通過對農村地區的基層動物防疫技術人員的從業狀態進行分析,發現基層畜牧獸醫系統普遍存在著編制少人員少,一人兼數職的現象。很多農村地區的動物防疫人員,除了進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之外,還兼備了疫苗免疫、畜牧養殖技術推廣應用、養殖場的巡查監管、環保治理、養殖技術問題解決等多方面的工作,工作壓力較大,工作種類較多。由于工作十分繁雜,工作任務艱巨,影響到了基層畜牧獸醫從業人員重大動物疫病防疫的針對性,阻礙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高效進行[1]。由于基層畜牧獸醫站的工作條件較差,編制較少,薪資待遇普遍較低,現有的工作隊伍普遍專業素質、工作能力較弱,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要求。人才流動性較大,導致很多工作無人勝任。大多數工作人員在動物疫病防控過程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責任意識不明確,主動開展疫病監測的能力不強。
現階段,在廣大農村地區小規模養殖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很多養殖戶只注重經濟效益的獲取,不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養殖場建造和養殖規模擴大過程中,并沒有通過正規的防疫審查,憑借主觀經驗建設養殖場。在沒有通過防疫審核的情況下,引進各種畜禽。不同年齡、不同種類的動物混群養殖。一些中小規模養殖戶為了減少管理成本,降低對養殖場消毒滅菌的頻率。也不能按照正確的防疫流程開展相關防疫工作,藥物使用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多種類使用藥物、大劑量使用藥物,導致很多病原微生物產生了嚴重的耐藥性。在這種狀態之下,一旦養殖場出現傳染性疾病,將會快速傳播蔓延。還有不少養殖戶為了追求暴利的養殖成本,將處于病態的動物售賣給違法人員,或者隨意丟棄,隨意掩埋,導致疫病傳播流行,各種致病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像非洲豬瘟、豬瘟等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暴發流行,如果不能進行嚴格的撲殺,無害化處理,病原就會隨著各種途徑向著其他養殖領域傳播蔓延。某些重大傳染性疾病還會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比如禽流感、口蹄疫、布氏桿菌等會造成人類發病[2]。
現階段,在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著動物防疫體系不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的現象。鄉鎮地區的畜牧獸醫站缺乏獨立的工作條件,缺乏專業化的實驗室,各種儀器設備陳舊。大部分畜牧獸醫站不都不具備完備專業的免疫專用的儀器設備,也不能夠對動物進行個體化的診斷和檢測。在進行疫病診斷檢測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設備都比較陳舊?,F階段隨著動物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及養殖不合理的用藥行為,很多疫病已經呈現出新的流行特點,某些傳染性疾病大多呈隱性感染,如果不能及時發現這些患病動物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置,就會造成疫病擴散,在養殖場中反復流行,反復傳播威脅動物健康生長。倘若養殖場出現疫情,基層地區的防疫人員由于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只能依靠眼睛觀察和病理解剖,對病情做出經驗性的判斷,由于診斷的不科學,造成診斷結果和實際情況不相符。再加上很多養殖戶一直采用散養養殖模式,動物養殖數量較少,養殖較為分散,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基層防疫人員的工作壓力,業務項目繁多,緊急趕場的情況頻發,造成防疫流程不符合相關標準,影響到疫病防控效果。
農村地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開展過程中,首先要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領導,構建專項區域性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團隊,團隊成員主要包括了基層政府的管理人員,村兩委成員,防疫工作隊伍,應按照層級化的要求劃分各項工作任務,切實掌握基層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態勢。另外還應該明確各方責任,保證動物疫病防控領導小組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確??h、鎮、村都設置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領導小組,構建三級化的防疫體系,將各項責任層層壓實,落實到人,保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防疫密度高達100%,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
針對現階段基層動物防疫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弱,老齡化嚴重,知識更新速度緩慢的現象,要采取措施大力構建和優化農村防疫工作隊伍,優化現有的人員結構。通過定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相關工作人員參加培訓,充分的掌握和了解現代化的畜牧獸醫理論和檢測技術,進一步提高整個防疫隊伍的專業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專項培訓機制和培訓模式。此外,還應該逐漸改善基層動防疫的工作條件,薪資待遇,保證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增加崗位編制,調動基層防疫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3]。而且每次培訓結束后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考核,通過考核之后才能夠持證上崗,對于多次考核都不及格的人員要解除聘用。通過改善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條件工資待遇,進一步吸引高素質的人才融入到隊伍當中,真正招聘高素質人才,留住高素質人才。
養殖戶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主力軍和防控主體,養殖戶的養殖意識和疫病防控意識直接決定了疫病防控效果。合理利用公共場所、廣播、電視、網絡開展防疫知識宣傳教育,進一步轉變養殖戶的養殖模式,推廣先進的養殖管理理念。要保證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都能夠充分認識到正確防疫、合理免疫對控制動物疫病發生的重要意義,提高養殖戶對該項工作的認知程度,保證廣大養殖戶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動物防疫工作當中。另外在進行疫病防控過程中,還會因為諸多因素的干擾,影響到最終的防疫成效,例如疫苗免疫接種不合理,藥物使用不,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基層地區的動物防疫人員進行專業化的指導,引導養殖戶科學選擇疫苗,正確進行免疫,嚴格控制藥物、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避免隨意增加使用種類和使用劑量,避免致病原產生耐藥性。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首先要完善三級動物疫病監測網絡,明確早期預警監測的主要任務。另外還要進一步規范縣、鄉、村三級動物疫情報告制度,一旦出現疑似重大傳染性疾病,應該按照相關規定逐級上報,不能虛報瞞報,也不能在社交平臺上隨意發布疫情的不實情況,防止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當懷疑為重大傳染性疾病之后,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病癥進行有效的判別,獲知的疫情也需要進行樣本重復檢測,做到早發現,早確診,早防控,早清除,降低重大動物疫病對動物養殖造成的危害。
結語:綜上所述,農村地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廣大畜牧獸醫從業人員和養殖戶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短時間內構建一個完善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才能夠更好的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落實各項防控機制,構建起養殖業的安全屏障,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保護消費者的舌尖安全,最終帶動一個地區畜牧養殖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