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依達·努爾買買提 塔城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
植物品種多樣,在自然形成的生態群落中,喬木類、灌木類、地被類、藤本類植物混合生長在一起,與其他生物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為了推動植物的可持續生長,也應該模仿自然界植物配置方式,選擇多種植物,設計好不同植物的比例,合理搭配,形成一個較為穩定的生態系統。
在西北地區園林綠化中,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特性及降水少的特點,綜合不同植被特色、生長速度,遵循藝術性、協調性配置原則,合理搭配園林植物,打造出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景觀。在西北,常見的園林綠化植物,有海棠花、廣玉蘭、落葉松、雪松、塔柏、檜柏、黑松、紅松等常綠喬木,櫸樹、日本櫻花、鵝掌柴、皂莢、紅楓、刺桐、香樟等落葉喬木,沙地柏、側柏、冬青、火棘、金葉女貞等常綠灌木,迎春花、梅花、金銀木、小葉丁香、四季海棠、珍珠梅等落葉灌木,觀音竹、鳳尾竹、南天竹等竹類,爬山虎、紫藤、常春藤等藤本類植物,月季、紫羅蘭、長春花、長壽花、大麗花、車矢菊、黃金菊等花卉類,蔥蘭、三色堇、三葉白等地被類植物等,種類豐富,設計師應該根據園林綠化項目主題,選擇在色彩、高度等方面統一的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保障園林綠化工程的可持續發展[2]。
我國國土廣闊,不同地域由于氣候、土壤、降水等條件的差異,生長著不同種類的植物,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觀特色。在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植物選擇的首要原則,就是因地制宜,選擇能夠適應當地氣候的植物品種,比如說,西北四季分明,全面干旱少雨,應該選擇耐旱、防風沙能力強的植物,披露柳樹、梧桐、木蘭等,這樣才能夠保證植物的成活率,同時降低后期維護成本。
在西北園林綠化中,最好能夠選擇在西北地區土生土長的鄉土植物,比如說云杉、白皮松、水杉、女貞、側柏等,這些植物原產自陜西、甘肅等地區,對于西北地區的氣候環境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而且能夠體現出當地特色。以白皮松為例,這種常綠喬木為我國特產,野生生長于陜西、山西、河南等地帶,適應干冷氣候及輕鹽堿土壤,且對于二氧化硫、煙塵具有較強抗性,目前在西安園林綠化中廣泛應用,作為春曉園北側的園景樹,以及友誼路中間的隔離帶叢植。西北地區環相較惡劣,選擇鄉土植物,植物種植后無需花費過多精力去維護,能夠降低養護成本,經濟性好。不過,為了豐富園林綠化景觀藝術設計方案,可以選擇一些經過馴化的新樹種。為了凸顯地域特色,在西北地區園林植物配置中,應該根據景觀特色合理設計,種植天山圓柏、紅瑞木等植物,能夠讓西北在寒冷、干燥的冬季,雖無花卉觀賞,但是可以觀果、觀枝、觀葉,為單調寒冷的冬季,增添一份色彩,減少一絲冷意。
在西北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應該注重層次搭配。首先,是因為西北地區風沙大,常年干旱,層次化的設計,能夠增強其抗風、抗旱能力,在園林綠化中,常常會分為上、中、下 3 個層次,進行植物搭配,上層可選植物有木蘭、雪松等,中層可選植物有山茶、紅塔柏等,下層可選植物有三葉白、蔥蘭等,這樣豐富了園林景觀的層次,而且借助于不同植物的季相變化,能夠讓景觀在不同季節呈現不同色彩,讓城市居民及游客有景可賞;其次,通過植物的層次搭配,協調配置不同色彩的植物,能夠豐富景觀的藝術性內涵,優化視覺體驗,在園林綠化中,常常會選用一些彩葉植物,比如說火紅的楓葉,明黃的銀杏,黃棕色的法國梧桐,這些植物賦予了秋天獨特的美景,與花卉組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層次關系,同時,同一色系的植物搭配,也會形成意想不到的觀賞效果,淡綠的柳樹、深綠的國槐、暗綠的油松,形成了一幅不同層次的綠色植物景觀,令人心神舒暢。在色彩的層次搭配中,應該協調好色彩、高度的關系,凸顯景觀的層次感和立體感,比如說,在園林植物配置中,可以先設置 0.8m高的紫葉景墻,再種植2.5m 高的金葉榆,其次是3.5m 高的檜柏、6m 高的楓樹,營造出從低到高、色彩豐富、層層排列的景觀效果,瞬間抓住人們的視線,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1]。
在植物層次搭配中,為了保證其生態性和協調性,應該考慮到植物的種植密度、病蟲害、樹冠大小、植物間相互關系等因素,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到植物的光照、養分等,增加病蟲害發生率,影響到植物的成活率,樹冠會影響到植物的種植間距,樹冠較大,植株間距也應該擴大,確保植物樹冠能夠保持自然的形狀,保證觀賞效果。
現階段,世界各國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高度關注,園林綠化建設成為城市規劃中的重要項目。植物是公園、花園、碳匯森林、固氮園林等園林綠化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緩解溫室效應,通過葉片的蒸騰作用和吸附作用,吸附、攔截、轉化空氣、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全面改善城市大氣環境、土壤環境與水體環境,推動城市的生態化發展[2]。在西北園林綠化中,因根據當地環境,遵循生態性、藝術性、自然性的原則,合理選擇植物品種,優化植物配置方案,尋求園林綠化項目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