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霖 吉林廣播電視臺
引言:在現代化新媒體大環境的帶動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無論在生產方式、消費形式,還是傳播方式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發展速度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人們對媒體的要求,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為了將這一問題有效解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該將現代化的發展理念以及多樣化的發展措施結合其中,對生產方式、消費形式、傳播方式進行優化改革。這樣才能贏得大眾更多的支持,從而開辟出一條適合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發展的新型道路。
由于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沒有做好充足準備的情況下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為了保證自身可持續發展目標得到有效實現,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能夠將現代化信息技術結合其中創建對應的網絡平臺,然而這也只是電視媒體展示自身功能的途徑之一,具有的傳播作用也是新媒體所能夠替代的,導致自身具有的獨特優勢無法得到呈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傳統電視媒體應該從受眾角度出發,在電視新聞的各個環節不斷融入新媒體技術,保證相關產業鏈的完整性。在此基礎上,將多元化的媒體傳播終端結合其中,在新聞內容的生產領域彰顯創新點的價值,使現代化社會受眾對電視新聞媒體具有的需求給予有效滿足,從而提高新型電視新聞媒體的競爭能力。特別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媒體將傳統的發展觀念徹底改變,以融合的眼光看待新媒體,保證制作出的新聞欄目具有較高的獨特性,成為觀眾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傳媒工具[1]。
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機構而言,人多事少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人從事一項工作,導致這項工作的效率非常低,不僅使發布新聞信息的速度變得越來越慢,而且還會導致信息的質量無法達到標準要求。然而新聞媒體工作最注重的就是信息的時效性,這樣的工作方式使得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而且不具備滿足現代新聞媒體發展需求的能力,因此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加強對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管理機制的創新,加強對組織結構的優化力度,使電視新聞媒體相關工作的開展具有較高規范性,具備滿足現代化社會大眾對資訊需求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對電視新聞媒體的生產流程從組織結構入手進行調整,對媒體流程的開放度進行合理控制,使新媒體的發展得到不斷優化。在此基礎上,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使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結構得到優化重組,從而促進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與新媒體有效融合。第二,在對電視新聞媒體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對新聞傳播環境在新媒體背景下發生的變化進行充分考慮,并加強對管理機制的不斷完善。使人們對新聞信息獲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的同時,給予人們正確的輿論引導。第三,加大對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力度,使其具有現代化的思想理念,能夠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轉型貢獻力量,使電視新聞媒體與時俱進的管理目標得到真正實現[2]。
在新媒體背景的推動下,大量的新興媒體應運而生,為我國新媒體領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積極幫助。然而相比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新媒體在綜合競爭能力方面具有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電視媒體在新聞的真實性方面明顯高于新媒體,因此在觀眾心中的地位較高,并且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觀眾對新媒體發布的信息無法完全信任。也就是說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真實性是新媒體無法企及的,而新媒體的即時性、快速性,全面性、互動性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不具備的優勢。因此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想要提高自身在媒體市場中的競爭能力,應該與新媒體展開積極的合作,發揚自身的優點,學習新媒體具有的優勢,使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具有的新媒體化進程得到進一步提高,推動電視媒體發展水平的提高。與此同時,我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方面的專業人才數量越來越少,因此加強跨學科合作的力度,鼓勵各領域的專業人才能夠將自身的具有的優勢與價值積極發揮到促進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發展工作中,使傳統電視媒體具有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媒體領域組建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人才隊伍。
結束語:根據以上針對我國電視新聞媒體在新媒體背景下的有效創新途徑,展開的詳細分析和系統性研究,我們能夠更加明確的了解,對創新理念和創新措施的運用,能夠為我國民族發展提供積極的動力,這也是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提升自身綜合競爭能力的基礎。因此相關人士應該加大對傳統新聞媒體改革措施的重視力度,將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對應措施妥善解決,使傳統新聞媒體對現代化社會具有較高的適應性,發揚自身優勢的同時彌補自身的不足。長此以往,必然能夠使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自身的競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進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可持續發展目標得到進一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