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霞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
“森林康養”一詞起源于德國,19世紀40年代,德國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康養概念,之后流行于美國、日本與韓國等發達國家[1],在國外也被稱為“森林醫療”、“森林療養”“氧離子浴”或“養生林”。在不破壞森林資源的前提下,人們通過呼吸含有豐富負氧離子的空氣進行一定自我康復的“天然醫院”。研究發現,人們通過在森林中持續的徒步運動,對調節人體免疫功能、 預防治療疾病,改善身心疲勞、身體機制和保持健康產生了積極作用。同時能夠對人情緒有調節調節作用,使人產生愉悅與快樂。而森林康養旅游,涵蓋休閑和娛樂、假日旅游、醫療保健等。其以森林中優美景色和環境、生態文化、安全健康和綠色環保的森林食物為核心要素,配套適當的理療、康復等服務,滿足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向往,是將衛生保健行業與旅游業有機聯系發展起來的旅游業新形式。
隨著時代發展,特別是城市化加速帶來的城市人口劇增,城市承載能力減弱、環境質量下降加上溫室效應、霧霾天氣、食品安全以及人們工作生活節奏過快等,導致居民亞健康狀況 日益嚴重,因此居民對健康長壽的需求較為迫切,康養旅游的出現正迎合了大眾需求,并在當前旅游業處于轉型提升的階段得到了認可和迅速發展,同時,我國人口 老齡化趨勢正在加速,到2018年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24949萬人,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為16658萬人為康養旅游帶來發展機遇,國家“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出重點開展森林康養體驗項目。現今,康養旅游已成為我國上至中央,下至各旅游景區相關各級各部門的工作重點,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和新風向標。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向的房山區韓村河鎮,為“燕郊諸山之冠”,是全國重點示范國家森林公園之一、國家3A級景區[2],總面積約為34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5%,有625種植物種類,包括20個變種[3],因此上方山被稱為是森林的世界、植物的王國。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為5300多畝,公園內古樹眾多,為北京地區最大的名木古樹群屬原始次生林,,其中有一級古樹 51 株,二級古樹 4000 余株,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四大千年樹王之稱的松樹王、柏樹王、槐樹王、銀杏王。都獨具特色,各領風騷。上方山國家森源公園資源豐富,素有“南有蘇杭、北有上方”的美譽,公園內集山、林、洞、寺于一處,具有自然風光獨特,歷史人文厚、原生物種豐富、生態保持原始的特色。成為為北京地區天然植物園綠色健身房。
1.氣候舒適。森林公園地處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春秋兩季短促。一年中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每年平均483.9毫米的降雨量,也是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本區熱量條件:≥0℃的積溫2800—3800°,平均溫度6—9℃,每當夏季東南季風來臨時,年降水量640—680毫米。這種氣候適合各類人群健康養生的需要。
2.負氧離子含量高。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屬于山岳型自然風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到95%,植被郁郁蔥蔥,空氣清新,環境清幽。據調查森林公園空氣負離子含量為為一般空氣中的8倍(城市空氣中的負氧離子50-100/立方厘米),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據研究,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在1200個立方厘米以上即對人體健康具有輔助療效。因此,上方上國家森林公園是人們進行森林沐浴和森林養生的理想場所。
3.空氣細菌含量少。上方山森林公園以油松、側柏、櫟樹為主混交生長,其中側柏和櫟樹能分泌大量的殺菌素,不僅能夠殺死白喉、肺結核、痢疾、霍亂等傳染病原菌,其中油松對病原菌還有抑制作用,能防病治病、提神醒腦、改善失眠等功效,據監測,森林公園內空氣細菌平均含量在260個立方米,微生物含量屬清潔級。對于康養旅游的開發具有重大價值。
4.海拔宜養。根據研究,海拔在500-1500米的山地最適合人類生存。上方山為燕山支脈,有六聘山之稱,也稱大房山。園內最高峰海拔860米,十二峰以天柱峰為奇,坐落在上方山中央,登上山頂可覽上方山全景,明祖章皇帝賜勢至庵扁曰:“空中見佛”[4]。地廣人稀、環境幽靜能使人情緒愉悅、身心舒暢。
5.藥用植物多。森林康養除了依賴于康養環境,食療也是重要途徑。在上方山國森林公園內用很多藥用植物,粗略計算為300多種,其中以“黃精、香椿、拐棗”為代表,被稱為“上方三寶”,享譽京城[5]。
森林康養旅游的發展一定要要有良好的交通條件,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北京市西南部,距離北京市區45公里。古稱六聘山的上方山,東至棺材山,南至獅子峰,西起紫金嶺,北至毗盧峰。自駕開車用時40分鐘,公交便利可以天橋乘917路公共汽車至【良鄉】或【房山】下車換乘房山15路車(長陽--上方山)直達,全程2個小時[6]。
1.獨具特色的巖溶地貌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古洞眾多,這些洞都是天然形成且古洞形態各異,不禁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中最為稱奇的有九洞,云水洞位居九洞之首,是我國華北地區開放最早的溶洞,素有“幽燕奧室”之稱。據查早在 1400 多年前,云水洞內便有僧人的行跡。洞內有108 處景觀都是歷代僧人命名的,這不僅凝結著歷代僧人的智慧,更是上方山歷史文化的結晶,歷史文化名洞也因此而來。云水洞內具有各種巖溶沉積物種,如石筍、石幔、鐘乳石、石柱形成了天然景觀,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游人目不暇接。“擎天柱”是第二大廳中高達 38 米的石筍,位居亞洲第一,排名世界第三。洞中無論是石鐘、石琴還是石鼓通過敲擊都能夠發出悅耳動聽的音樂,令游人為之驚嘆。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另一特色是“天坑”也歸屬于獨特的巖溶地貌,“天坑”坑底部生長著種類較多的植物,還有很多古代的動植物化石,是繼廣西、重慶之后我國北方首次被發現的“天坑”,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旅游探險價值。
上方山奇峰獨特,蒼翠的峰巒群,形成一個林帳掩映的山環。古往今來,都得到世人青睞,這就是名勝形成了上方山十二峰的名稱由來。
2.千載傳承的佛教文化
天下名山僧占盡。據查,早在 1400 多年前的東魏時期,上方山就有高僧來此開山建寺。至今為止上方山共有寺庵及遺址 72座,因此上方山成為北京西南著名的佛教名山,佛教圣地,最著名的要數始建于隋代的兜率寺,五進殿宇居山正中,群峰環繞,諸庵翼附,甚為雄偉。在大殿后墻石壁上雕刻有《佛說四十二章經》,不但是佛經語錄的歸納總結,更是佛經中的精髓。古云梯有 262 級,修葺于明代,開鑿于巖壁之上,拾階而上,仿佛踏入云霄,極為險峻。
另外,上方山擁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古塔群,現有古塔 54 座占北京市古塔總數的四分之一。走進上方山,讓人感受到的不僅是美景更是千年佛教文化的展現。
如自然體驗教育區、園林景觀區、風景名勝區、森林靜態運動區、森林動態運動區。自然體驗教育區可設 森林樹種科普知識學習,中藥材知識及識別 ,森林靜態運動區設森林瑜伽氧療,森林太極運動,森林動態運動區設森林徒步區,森林單車騎行區,森林馬拉松運動。
康養旅游是涵蓋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的互動和整合性行業。全方位、多維度拓展森林產業,注重健康產業的發展從生態養生、藥膳養生、文化養生、運動養生、理療養生、茶飲養生、藝術養生等多種維度拓展森林健康養生產業鏈,打造森林康養旅游特色小村。使其形成森林健康養生產業化集群,強化各種養生功能聚合。通過引進和培育養老企業,支持醫療衛生產業,發展中藥種植產業鏈:建立和改善醫療康復運動和療養院等服務措施,可依托森林公園的資源,建設特色域鎮,康養文化街、康養主題酒店、旅居社區、康養民宿、養生民居,打造山地健身運動、飲食調理、中醫保健等旅游示范區,成為康養體驗與休閑基地。由此創建旅游業+旅游城鎮模式,促進產業融合,實現共同提升,打造康養旅游綜合目的地,形成旅游業與健康管理相結合的綜合業態模式。
我國森林康養的概念是近幾年才提出的,應該重視宣傳。發展森林康養產業,首先讓人們對康養概念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加強森林康養知識的滲透,針對不同受眾群體采用不同的媒介,如針對老年人采用電視、報紙等宣傳方式,針對中年人除電視以外可以增加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針對年輕人則選擇抖音、快手、微視等短視頻媒介進行多渠道的宣傳,不斷向群眾廣泛推介森林康養的理念,使森林康養成為人們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新的森林體驗方式。
定價之前對康養旅游感興趣的旅游者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合理定價,支付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應人們的消費能力。其次,對部分康養項目免費開放或是定期免費能起到擴大宣傳的作用。再次,定期舉辦森林康養旅游的優惠活動,另外可以和大眾點評,美團、攜程等商家合作進行優惠消費活動,也起到一定的宣傳效果。
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制定不同的康養項目、活動。對于中年人可以制定森林親子游、森林露營、森林科普實踐等,對于青年或青少年制定康養美食節、森林手工室、森林樹屋、森林遠足、森林茶藝館、森林藥學知識區等。在這個過程中也增加許多年輕人的對森林康養的認知,另外,推廣森林醫療的發展,增加森林醫療區、森林休養區用于某些患有疾病的消費者治療與自我康復之所。通過加強產品規劃和創新,實現康養旅游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發展,提高康養旅游的供應能力和水平,促進康養旅游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