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民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傳統的思政教育者以說教為主要手段,通過受教育者被動的接受,以期達到教育的目的。但面對個性化的90后大學生,單純的說教反而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新形勢下的高校主體,不僅要改變工作思路,學習新的工作方法。鑒于新媒體下的校園環境更加開放。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離不開網絡與多媒體,網絡與多媒體更多的與大學生活互融在一起,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思想。同時大學生在學校內,很少接觸社會,主要通過網絡來獲取社會認識以及與人交往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的重要工作。
高校是教育學生的主體,高校管理者應充分發揮網絡與多媒體的各項優勢,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有效利用網絡媒介的作用,讓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正能量,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高校目前應該以網絡媒介為依托平臺,根據本院校的特點建立起自己的校園網絡平臺,同時加強建設和管理,在網絡上發揮高校的主動性,建立高校—網絡—學生的良好的網絡關系。以QQ、BBS、博客、微博、微信為主的新興媒介工具異軍突起,使虛擬空間中多元價值觀并存、各種社會思潮涌動、意識形態沖突和較量凸顯。高校是各種社會思潮相互交織的重要場所,也是網絡輿情的重要集散地,高校網絡輿情的演化和引導關系青年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維穩工作,高校作為主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利用好現代化教育平臺,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掌握學生思想的發展趨勢,找到共同的成長取向。
首先是組織的建立。高校要建立健全新媒體傳播的管理制度,要充分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建立以班級為基礎的組織,將班級與院系以及高校社團通過新媒體的紐帶串聯在一起,將思想政治工作由點到面的進行教育宣傳。對校園內各類信息平臺及網絡傳播渠道進行備案,形成多層次,網絡平臺,以達到適合每個學生所需。
其次是新媒體網絡的監管。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合理的監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使教育融入到學生日常的生活里,突出效果。通過對新媒體的監管,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用學生受歡迎的方式,積極傳播正能量,讓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讓學校有序良性發展,學生的穩定發展和校園的和諧穩定。
由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新興的信息平臺體系對校園穩定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高校主體首先要以廣播臺為主的氛圍的營造,以論壇、門戶網站等為主的各類信息的發布,從而實現全方位,線上線下的學生思想動態的監管。
其次,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尤其是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傳播正能量,及時發現校園里出現的潛在安全隱患,建立有效機制防止校園危機的產生。
首先,高校主體在學生工作方面的經驗都比較豐富,并且生活在學生當中,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學生在網上表現出的各種情緒和意見,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其次,高校是一個組織者。面對網絡上復雜多變的信息,應當對有關話題和言論進行收集、分類和整理,及時上報并反饋。尤其是高校里矛盾比較突出的食堂等問題。最后,高校作為一個服務機構,盡最大可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服務。
現如今,新媒體技術已經融入到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尤其是現在的大學生,他們是新媒體的主力軍,因此,網絡平臺已經逐漸變成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關鍵媒介。高校要依托當下的社會形勢,積極參與網絡平臺發展,在此基礎上將大學生思政教育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通過網絡的平臺有效傳播,從而實現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正確引導。
對于高校而言,新媒體的不斷創新、發展與應用,是一種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尤其是校園穩定的積極力量,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支精通思想政治理論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管理隊伍,在教育實踐中努力增強科學性,利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融合進去,從而實現高校穩定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