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紅 濟源市農業科學院
俗話說,思路一變天地寬,思路不變原地轉。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新時期農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我們必須要有深刻的認識,從觀念上徹底扭轉過去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根據當前農業發展現狀和新形勢,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新時期濟源農業發展方向及舉措。
1.農產品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 過去人們追求的是吃的飽,現在人們追求的是吃的好、吃的營養安全健康。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市場對優質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如優質糧食、生鮮、奶粉等進口有著十分旺盛的需求,而我國部分農產品如玉米、普通農產品等卻面臨積壓難賣問題。
2.農業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化。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地,大人小孩都種地;現在農村青壯年人口多數涌向城鎮,種地的大多數是留守的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部分土地出現撂荒、無人管理,農村出現空心化、老齡化等現象日益突出;而新型經營主體也在逐漸涌現,土地逐步流轉、集中和規?;蔀楸厝话l展趨勢。
3.農業正在實現跨界發展的華麗轉型。過去農業就是單一搞農業,多數人心目中的農業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土里土氣;而現在農業已經和旅游、文化、體育、康養、互聯網等等時髦產業聯系起來,形成了許多新業態、新模式??梢哉f農業現在也逐步變得時尚起來,未來的農業將會是生態友好、智能科技、產業融合的新型農業。
當前濟源農業發展總的方向定位就是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目標就是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具體還要結合濟源實際和相關戰略決策來進一步細化方向定位,如《濟源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9-2022年)》中提出:我市鄉村振興總體布局概括為“兩帶三區五線三十二點”即兩帶驅動、三區統籌、五線貫通、三十二點精品示范。兩帶指南太行生態、沿黃河旅游發展帶。其中南太行生態發展帶涵蓋邵原鎮、王屋鎮、思禮鎮、克井鎮和五龍口鎮的北部區域,這里面提出要依托王屋山、五龍口、九里溝-蟒河和小溝背四大景區建設,實現景區與村莊相互融合聯動發展,帶動鄉村振興。這個戰略部署與相關鎮村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其農業產業就要圍繞這個部署來謀劃思考。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組織、工商資本等的支持,要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加強土地流轉,解決目前許多土地無人耕種、撂荒等現象,促進農業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重點要做好農藥、化肥減量化,積極采取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生產清潔化、生態循環、廢棄物資源、畜禽糞污處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等措施手段,讓我們的農業真正綠起來。大力發展綠色富硒高效農業,推動農業向優質化、高端化、營養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強力推進綠色品牌創建,把優質產出來,把品牌樹起來,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影響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組織編寫了《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為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有力支撐了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要跳出農業搞農業。以農業為基礎,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多業態融合發展。新時期的農業是一產(農業)為基、二產(加工業)為業、落地在三(服務業)的產業融合發展,是用豐富文化內涵作支撐,要樹立“農田景觀化、果園公園化、菜園花園化、園區景觀化”的發展理念。
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2019年6月17日)指出: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缃缗渲棉r業和現代產業要素,促進產業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推進規模種植與林牧漁融合,發展稻漁共生、林下種養等。推進農業與加工流通業融合,發展中央廚房、直供直銷、會員農業等。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意農業、功能農業等。推進農業與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等。
目前,濟源的農產品品種多而不優、雜而不亮,同質化嚴重,分等分級少,缺少個性化產品。農產品大品牌不多,有市場影響力的更少。所以在新時期農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單品突破,要突出特色,不斷占領高端,篩選出3-5個在河南省甚至在全國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