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安 上海市寶山區海濱中學
知識產權是對知識產權人的知識性作品進行保護的一種權利。保護知識產權,是保護創作者、創新者權利的有效途徑。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在科技創新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浪潮中,知識產權制度風險十分隱蔽,控制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有助于鼓勵創新,保護傳統文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探討了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并提出了一些風險控制措施。
在全球化進程中,若某個國家掌握了核心的知識產權,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壟斷,則很有可能嚴重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甚至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這就是知識產權的全球化風險。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文化成果,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科技文化成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類似地,一個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也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體系的發展。如果某個國家掌握了某個領域的核心知識或核心技術,并對其知識產權進行相應的壟斷,不僅會對國內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對國際市場上相應商品的交易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的研發和生產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說,在知識產權領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完全獨立的。一些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勢必會對其他國家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使得知識產權存在一定的全球化風險[1]。
可以說,在國際競爭中,科學和技術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才能鼓勵創新,為科技的發展保駕護航。事實上,許多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都與其知識產權體系的完善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應當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護本國科技創新企業的權利,避免這些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被淘汰[2]。
知識產權制度的明顯化特征就是現代化,每個國家都希望可以在知識產權層面保護自己本國科技的發展,而知識技術有著局限性的本質特點,這種特點就導致知識產權帶有技術風險。
知識產權的產生與發展與各個領域的高新技術發展密切相關。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不僅僅是為了更好地鼓勵科技創新,更是為了引導科技創新走上正確的道路,避免先進的科學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一些領域的新技術可能不符合人類社會的倫理道德規范。例如,基因技術的發展可能伴隨著一系列的倫理問題。事實上,技術的發展越迅速,帶來的問題可能越多,而當前知識產權理論的發展速度遠遠趕不上多數領域的高新技術的發展速度。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領域,知識產權已經發揮了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知識產權體系尚未覆蓋所有領域。如何規避知識產權的技術風險,讓知識產權制度發揮更好的引導作用,是法律工作者面臨的十分重要的問題[3]。
互聯網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知識產權的發展,但是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與網絡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網絡更新的速度較快,海量的信息涌入現代人的生產和生活中,使信息泄露的風險大大提高,如何懲處信息化時代與網絡技術相關的侵權行為,是法律工作者面臨的重要挑戰。此外,在網絡時代,一些侵權行為更加隱蔽,這可能會加大追蹤的難度,制約知識產權的正常發展[4]。
在現代社會,如果一個國家掌握了地球上的生物資源,就等于壟斷了生物方面的技術創新,就等于掌握了生物方面的知識產權,這可能導致生態發展失衡,這就是知識產權的生態風險。
一些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忽略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過度開發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問題,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直接關系生態環境的安全,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犧牲環境是不可取的。在保護生態環境的過程中,人們可能需要應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技術,而多數先進的技術已經被發達國家壟斷,使用成本較高。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更側重于與國際接軌。事實上,現行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更多地維護了發達國家的利益,發展中國家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現行的部分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沒有在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的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很多與生態環境相關的研究成果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態學的發展[4]。
當前,我國已經意識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如何應用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事實上,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科技的進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有機結合,幾乎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最佳方式。然而,我國當前的知識產權制度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不緊密,知識產權制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知識產權法律環境不佳,侵權現象時常發生,民眾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幾乎很少有農林工作者利用生物技術保護生態環境。在應用一些生物技術保護生態多樣性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可能存在侵權行為,他們可能會被技術發明者起訴。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當不斷進行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真正將知識產權應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可以說,知識產權生態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知識產權制度必須具備一定的生態性,才能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5]。
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工作主要涉及立法手段、司法手段和政策手段。立法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保護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工作得以開展的前提,它可以從根本上保護知識產權。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知識產權本身,在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時,應注意知識產權自身的特征帶來的風險,并提高識別風險的能力。此外,建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應當公平、有效,從而切實保護知識產權主體的權益[6]。
同時,我國的一些法律工作者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而常常忽視知識產權的本質。完善相關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鼓勵創新,減少侵權事件的發生,保護我國的生物遺傳資源,避免其他跨國公司強占和掠奪這些資源。法律學者應當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力度,維護國家的重大利益。此外,加強知識產權法制建設應當側重于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7]。
在現代社會,各個領域的技術都在不斷進步。在未來,知識產權的覆蓋范圍將會更大,它將為更多個人和企業的權利提供法律保障。同時,世界各國將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進行多種創新,建立更加全面、深入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擴大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制定更加詳細的法律法規,真正實現對知識產權的有效管理。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個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規避知識產權的全球化風險,分析其他國家法律體系的特征,找出不同國家與我國的制度差異,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使制定的法律法規更加適合我國的基本國情[8]。
此外,企業在預防知識產權的風險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企業必須增強識別和防御知識產權風險的能力。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企業也逐漸加快了現代化步伐。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已從有形的傳統競爭變為知識產權和使用法律能力的競爭。在這種高端競爭下,我國的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其他國家的大型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轉變發展理念,提高自身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運用能力,有效地規避可能制約企業發展的風險,以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此外,在國際知識產權制度中,國內企業應積極爭取有利的戰略地位,并采取各種有利措施,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可以采用游說等策略,積極參與國際知識產權談判,并在談判中闡明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利益訴求,這樣在國際的知識產權制度中,就會體現國內對知識內容保護的權利訴求,讓國內的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一些跨國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濫用知識產權,給中國的企業和相關產業帶來了一定的經營風險和經濟損失。我國政府必須不斷完善反壟斷法,對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嚴加處罰,以防止知識產權濫用,避免跨國公司占用我國的資源。只有不斷完善反壟斷法,才能為中國企業的權利提供切實的保障,讓民族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勝出[9]。
建立健全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幫助企業規避知識產權制度風險能力,提高勝訴的概率,而且可以降低知識產權的維護成本。一個健全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系統主要包括政府建立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機制和企業建立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機制。國家知識產權局、商務部等有關政府部門應根據我國知識產權的具體情況,不斷健全與政府相關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機制。在遇到可疑情況或突發情況時,相關部門應當快速做出反應。此外,應當研究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機制,積極學習先進經驗,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有效的應對機制,以確保在外國政府和企業提起知識產權糾紛和訴訟之前,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提高贏得訴訟的概率,切實保障我國政府和企業合法權益[10]。
一個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經濟實力是該國國際地位的基礎。在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規避知識產權的技術風險,鼓勵對產業發展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科技創新。因此,無論是法律工作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還是普通民眾,都應當不斷學習有關知識產權的知識,深刻地認識到知識產權在科技發展中的重要性,共同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11]。
在國家層面,應當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提高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讓知識產權真正助力高新技術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此外,隨著現代企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一些企業必須明確認識到,當前企業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商品和服務方面的競爭,也是知識產權與法律制度使用能力之間的競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公司應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充分重視企業中的技術人員的權利和待遇。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應當積極轉變發展理念,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保護知識產權的本質是維護我國的利益。在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法律工作者面臨著許多新的風險和挑戰。為了切實維護國家利益,法律工作者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應當根據我國國情,結合既往案件的特點,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此外,還應當積極研究其他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積極向其他國家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從而有力地控制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切實保障我國企業的合法權利。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應當提高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不斷學習法律知識,從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勝出,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