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桂芳 肥城市統計局
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穩定,也使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結合有關研究表明,早在2000年我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時期,2015年全國年齡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多達2.23億人口,預期在2050年我國即將成為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結合國際標準,超過60歲的人口數量是總人口的10%即可成為人口老齡化國家。由此可見,探究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
現階段,全球經濟發展處于停滯不前的趨勢,我國社會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根本原因是國內貿易的穩定發展,也就是內需持續堅挺。我國可解決出口減少的問題,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但是由于人口老齡化愈發嚴重,導致國內消費面臨較大阻力。
眾所周知,老年群體的消費指數與消費結構,相比于青年群體存在明顯差異,這也使其消費量進一步減少,容易對國內消費總值產生不利影響。老年群體的消費結構有別于青年群體,消費心理十分保守,常常成為老年品牌的重要消費主體,針對自身較為熟知并得到認可的產品與服務更加青睞,偏愛經濟性高,經久耐用的產品。基于此,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新產業、新服務的阻礙。
現階段,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長,以至于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進一步降低,早在2015年我國人口紅利幾乎殆盡,在部分行業中,呈現出勞動力緊缺的現象,尤其針對勞動密集型產業此種現象較為嚴重[1]。由此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持續發展,對社會生產力、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甚至會對對外貿易的發展造成干擾,使部分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逐漸弱化。
由于我國長期受獨立子女政策的影響,80后、90后獨生子女較多,然而80后與90后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逐步趨于老年,導致家庭代際撫養比重進一步升高[2]。80后、90后獨生子女可能面臨未來承擔6位長輩的撫養重任。隨著社會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社會保障機制也愈發完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代際撫養的壓力,但是因社會保障支出依然小于全球平均水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年輕勞動力人口的經濟負擔,可見,今后我國也會面臨家庭撫養占比與老年社會撫養占比的雙重負擔。
當前,分析我國人口具體情況,了解人口數量、人口結構等方面與社會、經濟、資源的內在影響關系,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我國生育水平持續降低、人口結構問題愈發突出、家庭傳統功能減弱、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方面,我國已經出現二孩政策,有效調整人口年齡結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口老齡化起到抑制作用。
現階段,老齡人口的持續增長,引起人們對老年群體社會價值的看法發生改變,老年群體在社會經濟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發生巨大變化。當前人們不再將老年群體納入到社會負擔行列之中,而是將其看作成為社會經濟建設持續做貢獻的資源群體。目前,社會大眾的生活品質得到良好改善,老年人退休之后呈現出年輕態,大多數老年人并不甘于“困”在家中,而是希望持續發揚自身的余熱,為社會發展做貢獻,將自身所積累的生活經驗、生產經驗教授給新一代年輕者,這也從某種層面上,對家庭與社會穩定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良好改善,也進一步擴大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提高消費需求層次,在過去已經被經營者邊緣化的老年消費群體,已經擁有更多發展空間,成為新興產業[3]。當前,養老院、老年飲食、老年旅游、老年養生等產品需求量逐漸增長,尤其是社會養老組織的構建,也使老年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這些和老年群體有關的產業,也會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快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改變,使其不但可滿足老年群體的生活、娛樂等基本需求,還能提高經濟增長點,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結束語: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我國社會經濟建設而言是一種挑戰與機會并存的契機,需要社會大眾進一步重視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利用有效的治理對策,實現人口狀況與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