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昕 遼寧大學
近幾年,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與發展,我國相繼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與制度,如政府會計應用指南、會計準則等,這些政策和準則的出臺使高校的財務核算及報告更加規范,使高效財務能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但是,同時由于這些改革使高效財務核算發生較大變化,介于此,高校財務人員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修養來適應這種變化。因此,充分認識和理解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可以幫助財務工作人員更好的理解和適應新的會計制度。現將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簡單分析如下:
在舊制度中,只存在這五種要素,分別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而在新制度中則存在八大要素,其中,財務會計核算的要素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預算會計核算的要素為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這種劃分將會計核算劃分成了財務核算和預算核算兩個部分,從而為形成財務會計分錄和預算會計分錄的雙分錄、財務會計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的雙報表打下了基礎,從而達到提高高校財務真實性的目的。
相比較于舊會計制度,在新會計制度中,一些會計科目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將原有的會計科目進行了細致劃分,如:在資產類科目中,舊會計科目只有“存貨”這個科目,而在新會計科目中,將“存貨”更加細致的劃分為了“庫存物品”、“加工物品”、“工程物資”、“政府儲備物資”、“受托代理資產”;在負債類科目中,舊會計科目只有“應繳稅費”這個科目,而新會計科目將“應繳稅費”分為了“應交增值稅”和“其他應交稅費”。而另一部分則將原有的會計科目合并到了統一的科目中。如:在凈資產類科目中,舊會計科目包含有“事業基金”、“非流動資產基金”、“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和“經營結余”等,而在新會計科目中將以上舊會計凈資產中各科目都統一并入了“累計盈余”中。通過對這些科目細致的劃分和合并,可以使高校的會計制度更好的適應新會計準則中要求的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相結合會計準則,同時也可以保證高校的財務核算數據更加準確、財務信息更加完善。
舊會計制度沒有硬性要求計提資產折舊,采取自愿原則,部分高校未計提折舊,資產完全按照原值入賬。由于部分資產老舊無法使用、部分資產年代久遠使用效率降低,而這些無法在資產報表中體現出來,這就導致無法準確反映高校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現狀的情況發生,因而導致出現虛增資產的情況。新會計制度要求高校對固定資產和發生實際支出的無形資產計提折舊,這樣就可以將一些年代久遠的資產按照購入時間進行折舊,這樣可以較真實的反映出這些資產現有的價值,可以在報表中真實反映出高效資產的現有情況。
在舊會計制度中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財務核算的基礎,部分經濟業務依據全責發生制來進行核算,這種核算方式不能準確的反映高校的成本。新會計制度的核算采取了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相結合的核算方式。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財務會計核算,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來核算成本和費用,這種核算方式加強了對成本的管理,財務人員先確認業務是否真正發生,然后再確定業務中成本、費用之間的關聯,使成本核算方式更加完善;另一部分為預算會計核算,依據收付實現制原則來進行核算,這種核算方式原則上應當對于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全部現金收支業務及未納入年初批復的預算但納入決算報表編制范圍的非財政撥款收支進行會計核算。同時對于此類業務要進行“平行記賬”,即財務會計核算與預算會計核算同時進行。但是,對于其他與現金收支業務無關的業務,僅需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不需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這樣,預算會計能真實的反映出一個會計年度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
在新會計制度下的資產負債表中增加了原制度下資產負債表沒有的項目。如:資產類增加了“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待攤費用”、“研發支出”、“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保障性住房”、“受托代理資產”等;負債類增加了“應付政府補貼款”、“應付利息”、“預提費用”、“預計負債”、“受托代理負債”。在新舊會計報表中,還有一些項目進行了合并和劃分。如:原先資產負債表中的“應繳稅費”,在新會計資產負債表中為“應交增值稅”和“其他應交稅費”;“事業基金”、“非流動資產基金”、“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和“經營結余”合并為“累計盈余”。這些項目的改變,可以更加直觀的反映出財務信息,可以提供更簡潔明了的財務數據。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我國高校會計制度也隨著進行改革和發展以提高高校應對風險的能力。但是,隨著會計制度的發展,對高校的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對高校的會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會計人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適應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