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桂偉 神華國華(北京)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新時期下,市場環境風云變幻,再加上企業內部因素的作用,很容易出現決策失誤,導致企業預期效益目標難以實現,制約到企業的穩定發展。針對這種情況,企業需對財務風險防控意識進行增強,結合潛在風險的特點與危害,制定完善的應對策略,促使企業資金安全得到保障,發展目標得到順利實現。
首先,企業資源得到優化配置。通過財務風險管控工作的實施,能夠高質量建設財務管理體系,統籌安排企業現有資源,高效整合企業的現金流、信息流等內容,促使企業各項資源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其次,企業長遠發展需求得到滿足。通過財務風險管控活動的開展,企業能夠準確分析、預測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點,進而將針對性的財務風險管控策略落實下去,財務風險得到規避的同時,企業財務風險防控能力也可得到增強[1]。同時,企業結合財務風險防控成果,也能夠動態調整發展目標,滿足企業良性發展需求。
企業財務風險的出現,有著多方面誘發因素,包括政策、市場、內部管理等。政策、市場等因素難以控制和改變,只能夠結合環境變化,及時調整財務決策。具體來講,企業財務風險呈現出這些方面的特點:
首先,企業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人們難以準確預測財務風險的發生時間與其帶來的影響。其次,企業無法徹底消除財務風險,只能夠通過管控手段的合理運用,促使風險得到轉移與規避,達到風險損失降低的目標[2]。再次,風險緊密聯系著收益,兩者以正相關的態勢互相影響。越高的財務風險下,就可能會帶來越大的收益。部分企業為獲取更大收益,可能會忽略掉潛在的風險問題。最后,財務風險關系到企業效益,通過合理管控財務風險,能夠促使企業資金損失得到減少,經濟效益得到擴大。因此,企業需認真分析潛在的財務風險問題,構建動態的預警、管控體系。
首先,籌資風險。本種風險出現于企業資金籌措過程中,企業開展籌資活動時,需對籌資目標、籌資決策等科學制定。若企業選擇了較為狹窄的籌資渠道和單一的籌資方式,籌資目標可能難以實現,進而帶來風險問題。同時,完成籌資活動后,企業需于約定還款時間內對本金、利息等進行償還。由于市場環境處于動態變化的態勢,很可能會降低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增大企業資金壓力的同時,出現籌資風險[3]。其次,投資風險。為應對市場競爭,提升整體效益,企業往往要在一些項目中投入部分資金。投資活動面臨著一定的風險,若企業不能夠深入了解項目情況,選擇了錯誤的金融工具和單一的投資項目,再加上政府政策調整,企業收益將會遭到壓縮,擴大預期收益與現實收益之間的差距,帶來風險問題。因此,企業需將全過程管控策略落實于投資過程中,以便及時發現和應對各種投資風險。再次,現金流量風險。部分企業沒有動態監控采購、生產等諸多環節,本種風險問題就容易出現。如擴大擴張銷售規模、無法收回應收賬款等,嚴重降低企業流動資金流量,正常生產、運營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最后,收益分配風險。企業不能正確處理收益分配與收益留存之間的關系,若收益留存較少,那么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將難以保障。若收益留存過多,股東利益就會遭到損害,導致有不滿情緒產生。因此,企業也要科學控制收益分配風險。
通過風險預警機制的良好構建,能夠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風險問題及時發現,進而高效應對。首先,企業需對信息收集系統進行完善,促使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得到保證,幫助相關人員深入了解、監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排查潛在的風險問題,優化風險防控方案。其次,企業要將風險評估分析系統構建起來。新時期下,我國市場開放性顯著增強,導致企業面臨著較多的潛在風險。不同的市場環境與不同發展階段內,風險類型、威脅性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企業需對不同財務風險的威脅等級進行排序,將風險評估分析機制構建起來,高效識別、分析潛在風險,明確最為主要的風險[4]。最后,企業要將風險預警、處理系統構建起來。企業結合生產狀況,對預警信號指示、風險威脅等級等合理設置,一旦有風險問題達到設定標準,系統需向管理人員及時反饋預警信號,督促其提前采取相應的規避措施。
首先,要嚴格管理籌資活動。要結合財務風險管控目標,對籌資管理制度規范完善制定,以此來約束企業籌資活動的實施。在制定重大籌資方案時,需將可行性討論環節履行下去,判斷項目是否與企業發展目標、方向所符合,是否有較大的風險出現。同時,要嚴格審批籌資方案,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深入分析,將企業負債極限科學設計出來。此外,籌資活動開展過程中,企業也要將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等納入考慮范圍,規范管理合同的簽訂,以便促使不確定因素得到減少。其次,要嚴格管理投資活動。實施外部投資行為之前,需全面分析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對投資的可行性綜合考慮,仔細研究投資細節,包括金額、期限、方式等。市場、政策的動向難以預測和掌控,因此企業需實時監管投資項目,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做出相應的規避措施,避免損害經營效益[5]。內部投資實施過程中,企業可將市場調研等手段運用起來,對客戶群體的消費心理認真分析。同時,要對比研究以往的財務數據或同行業的經營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將數據背后的規律挖掘出來,以便對生產規模、存貨規模等合理確定,避免有生產經營風險發生。
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實施,企業能夠預測接下來的生產經營活動,對資金使用情況科學管理與規劃,調整不同資源所占比例,進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擴大企業的整體效益。首先,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以戰略層面構建與完善預算管理機制,通過內部環境的優化,促使預算管理活動得到高效落實。其次,企業要科學編制預算。過去很多企業往往將滾動預算、增量預算等方式運用過來,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難以與企業發展需求所適應。針對這種情況,企業需將混合型預算手段應用起來,更加科學的設計預算指標。再次,企業要完善內部控制機制,規范員工的生產經營行為,避免因人為活動而導致風險的發生。內部控制的強化,也能夠高效執行預算要求,深入落實預算管理方案。最后,要積極構建監管機制,對預算管理方案制定、審批、實施等環節進行全面監管,發現、改進存在的各種問題。此外,企業也可將預算考核制度構建起來,預算考核結果掛鉤于員工的薪酬水平,以此來增強員工的預算意識,提升預算管理成效。
通過建設制度體系,能夠從“硬件”角度提升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水平。同時,企業財務風險管控工作具體由工作人員來負責和實施,因此,需采取措施,大力提升人員的能力素養。若工作人員不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難以適應制度規范要求,就會嚴重影響到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效果。針對這種情況,企業可將財務風險管控領域內的專家、學者邀請過來,以會議、講座等形式向員工傳輸財務風險管控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也可于企業內部,定期組織集體培訓活動,促使企業員工的財務風險管控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企業需結合具體情況,對績效考核制度完善構建,既需要考核員工的業績水平,又需要將財務風險管控方面的內容加入進來,這樣可以將企業員工財務風險管控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此外,企業需對獎懲機制進行完善,獎勵那些在財務風險管控中表現較為突出的員工,懲罰那些違法制度規范的員工,以便發揮獎懲機制的警示、引導作用,更加高效的開展、落實各項財務風險管控工作。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風險伴隨著生產經營活動而出現,難以徹底消除,只能夠通過財務風險管控工作的開展,轉移、控制風險,最大程度降低財務風險的不利影響。企業要深入分析生產經營狀況,將財務風險預警、防范機制科學構建起來,提前發現、應對潛在的風險問題,避免有過大的損失出現,進而保障企業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