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寧 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業銀行業務運營風險出現的原因分內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兩種,內部因素是銀行在進行經營管理時因內部操作不當而導致的經濟賠償損失;外部因素則是因為銀行之外的某一因素變化致使商業銀行所得收益遠遠低于預估收益。僅從定義來看,商業銀行業務運營風險的來源之一是操作失誤導致的風險,但是它的產生原因卻不限于此,它還受業務流程監管、銀行業務運營系統運轉的合理性、業務審核流程規范性、外部市場變化以及突發意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商業銀行業務運營風險主要有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人員風險。操作風險就是上文提及的因為銀行內部操作系統或者流程監控系統出現問題導致的業務辦理錯誤,或者銀行外部人員虛報信息詐騙以及黑客入侵系統等隱藏風險。信用風險則是客戶方存在的風險,即客戶在獲得銀行貸款后產生信用問題拒絕償還或者發生意外致使無法償還,由此造成的銀行經濟損失。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在業務運營過程中,沒有充足的資金應對負債業務的縮減或者資產業務的增多,即因商業銀行流動資金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風險嚴重者或可致使破產。人員風險是指商業銀行未做好內部工作人員的管控工作,部分工作人員利用職位之便私自挪動銀行資金,進行不規范操作甚至偽造虛假手續等行為,從而導致銀行發生資產損失。
(一)內生性。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類型主要有外部風險及內部風險,基于商業銀行的業務運營對象,其業務運營風險大多都產生于銀行內部,即內生性風險,這些風險都是可以通過各種措施進行有效控制的。信用風險這種基于客戶信用等外部因素的則是外生性風險的范疇。
(二)復雜性
上文提及,商業銀行運行風險的產生因素多種多樣,系統、內部人員、流程等內部因素都會導致風險的產生,再加上外部的突發事件及客戶的信用風險,共同造就了商業銀行業務運營風險的復雜性特征。
(三)隱蔽性。商業銀行的業務運營風險大多都是由銀行內部原因導致的,且這些風險在爆發之前很難被提前發現,通常都是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經濟損失后才發現的,所以銀行的業務運營風險具備隱蔽性的特征。
(四)關聯性。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操作和審核時大多采用同一系統,所使用的的程序軟件也都是同一個,甚至在辦理同類業務時使用的數據參數也都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很容易出現多項業務發生同一錯誤的情況,這種使用相同系統以及固定操作流程的業務運營方式決定了其風險具有較強的關聯性。
(一)建立系統的分類分級管理體系。對商業銀行的業務運營風險進行分類分級管理,需要建立新的分類分級管理體系,且必須包含有效的監督機制,規范業務運營系統操作流程與步驟,并對業務辦理過程進行全面監督。該系統首先要進行業務運營風險分類劃分,其分類等級的劃分依據要綜合各種因素,包括風險成因、風險屬性、風險的實質、風險造成的影響、風險后果能否管控等諸多因素,在進行全面分析估測后再確定風險的種類和級別。針對不同種類的風險采取不同的管理監督措施,不同風險類別的業務要嚴格依照自身的監管機制開展操作流程,并根據業務金額及風險性質劃分相應的等級,開展逐級管理工作。
(二)健全人員管理機制。商業銀行在業務運營工作中,應該建立人員責任制,即依照劃分的風險種類及等級設置相應的責任人,責任人必須嚴格依照系統流程進行業務操作審核工作。除此之外,還要設置專門的監管人員。商業銀行還應定期對管理層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并做好員工上崗前的業務培訓及技能水平測試工作。最后,要盡量避免將管理和操作工作安排給同一人,做好銀行工作人員及客戶的監督工作等,避免濫用職權給公司帶來經濟損失的情況。
(三)加強業務運營風險的監管工作。監管工作的加強不僅需要管理到位,還需要利用相關工具,以便于信息發布、傳遞以及反饋,提高商業銀行內部信息傳遞的效率,完善高校的信息溝通流程,做到出現問題及時上報,發現風險立即處理,提高風險防范有效性。還要做到職責明確,出現問題必須整改落實到位。設置清晰的風險事件分級準則,規范的管理及監管步驟,確定各級管理人員、操作人員以及監管人員的工作流程以及上報處理流程。
小結:鑒于商業銀行業務運營風險的可控性,商業銀行業務運營風險管控意識的增強,新的管理監督體系的建立,以及相關管理監管制度的嚴格規范,對商業銀行業務運營的硬件系統以及具體操作的優化革新,和業務運營風險的分類分級管理機制的建立,使得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效率獲得了極大提升,也確保了商業銀行業務運營的高校進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銀行的經濟利益,有效降低了因為業務運營風險給銀行造成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