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勝中 廣西防城港市東興市消防救援大隊
引言:“地攤經濟”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實現“煙火氣”和“消防安全”的同步,通過分析“地攤經濟”消防安全隱患,我們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對策,從而增強的“地攤經濟”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從而避免火災。
1.經營者消防安全意識不強,逃生自救能力較差。大部分經營者消防安全意識淡薄,不主動參與學習消防安全常識,不會自救逃生。
2.火災荷載大。地攤主要銷售日用品,商品為主,如紡織品,塑料制品,大量易燃可燃材料的經營區域。還有一個部分攤主用液化石油氣作為一種燃料進行現場制作以及各種工藝品,有些地攤經營活動區域發展綿延一兩公里,沒有進行防火分隔,萬一發生火災,勢必影響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3.人流量大。由于“地攤”這種經濟形式非常受歡迎,所以“地攤”經營區域內人員密度很大,且市場內人流通道狹窄,沒有應急疏散通道,大多通道為1m左右,且中間還有摩托車和自行車隨處堆放,形成人擠人,人靠人,人車混流的場面。萬一發生火災,疏散人員將成為最大困難。
4.流動火源不能被控制,存在大量吸煙和亂丟煙頭的現象。多數地攤經營區域沒有配備消防設施和器材,初起火災沒有第一時間控制。隨著氣候回暖,尤其是夜市,地攤經營者通過搭帳篷、擺商品、晝夜營業,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十分嚴重。
1.占用消防通道和消防撲救面,影響了消防車通行和滅火救援。
2.在防火分隔區上設置了大量使用易燃可燃物,占用了建筑物間的防火安全間距,增加了攤點之間火災發展蔓延的趨勢。
3.攤位內圈占公共消火栓。只要在繁華地段,只要能帶來經濟實惠,經營者根本不考慮自己周圍的安全設施建設問題。
1.嚴格執行用火,用電規定,不亂拉電線和非法使用大功率電器設備等。
2.學會如何正確選擇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救初期火災。
3.儲氣罐,天然氣,石油和易燃物品應合理使用,定期檢查。
4.不擠占、不堵塞消防通道,應該成為每個人自覺的消防安全意識,確保“生命通道”暢通無阻。
5.要在營業范圍內配備小型滅火器等消防安全設施,不圈占消火栓,挪用公共消防設施。
6.加強火災風險自查自糾工作,不可麻痹大意。
1.不可隨意扔煙頭,特別在燒烤攤、大排檔等夜市較為凌亂的環境下,小小的煙頭極易導致火災發生。
2.熟悉周圍的環境,滅火器和消防安全通道,遇到事故便于的逃生自救。
3.人員進入地攤密集區域,在參與消費時不可避免攜帶易燃易爆品。
4.發生火災立即撥打119電話求助。
政府牽頭,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交警隊、城市綜合執法局等執法部門,對所在城市進行綜合評估,設定規定的時間,區域開放給地攤經營者。在可設置地攤經營區域劃設醒目標識、標線,并設置警示、標示牌,引導地攤經營者有序、規范開展經營。
在管理“地攤經濟”過程中,政府部門,強調充分尊重擺攤商販,耐心地與他們溝通,擺脫傳統的偏見。同時政府工作部門還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法規來維護并促進地攤經濟的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要求執行,地攤商販主動配合,城市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只有通過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充分發展發揮地攤經濟的效益。
政府管理者改變市場管理的理念,秉持“熱情服務,嚴格執法”的理念,分區域、分場所和時間管理的實施理念。讓地攤經濟在法律政策法規允許范圍內健康教育發展,使地攤者身份合理化合法化,加快建設推動地攤經濟社會組織化。堅持以人為本的民生理念比市容重要,分時,分區開展管理。
政府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廣泛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充分利用電視臺、廣播等主流媒體以及街面大屏、樓宇廣告等傳播媒介,向群眾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及消防安全知識。定期進行消防知識學習培訓及消防演練,提高經營者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和撲救初期火災,提高自救逃生能力。
市場經濟的不斷改善, “地攤經濟”的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物資大量集中,人口流動頻繁,都給消防管理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和新問題。要做好“地攤經濟”消防安全管理,以確保所有安全管理措施落實到位,有效減少火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