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李德品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近年來,山東農商銀行聚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通過優化服務、創新產品,走出了一條農商銀行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道路。
截至2020年末,全省110家農商銀行共發放鄉村振興類貸款余額達2620.9億元。其中,支持產業興旺貸款余額1337.5億元,支持生態宜居貸款余額116.8億元,支持鄉風文明貸款余額152.7億元,支持治理有效貸款余額61.9億元,支持生活富裕貸款余額952億元。
村黨組織領辦的專業合作社是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也是促進農村產業振興的關鍵。山東農商銀行制定《“強村貸”金融服務方案》,明確服務對象、準入條件、貸款用途、額度、優惠政策、操作流程,并積極對接村黨組織領辦的專業合作社,提供金融支持。
威海經濟開發區泊于鎮泊于家村新春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集生態農業、休閑垂釣、兒童游樂、體驗觀光、學習教育、餐飲住宿六大功能于一體的生態休閑度假園。泊于家村探索“強村帶弱村”合作模式,帶動經濟相對薄弱村連片發展。威海農商銀行泊于支行提供300萬元“強村貸”,支持泊于家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解了泊于家村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帶動了抬田區連片無花果、草莓、石榴、高稈月季等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此外,農商銀行為新型職業農民、婦女以及農村自主創業、軍人軍屬等各類先進模范人員,量身定制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金融服務綠色通道,提供專項優惠利率,為鄉村振興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提供金融助力。
巨野縣地處魯西南,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民金融素養薄弱。巨野農商銀行選聘433名業務熟練、工作積極性高的員工,掛職擔任全縣624個行政村的“金融村長”,主管本村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工作,面對面解決村民的金融需求。該行將各村的走訪信息匯總后納入平安誠信家庭評定系統,支持農民創業就業。
蘭陵農商銀行以蘭陵縣實施鄉村振興“四雁”工程為契機,創新推出“新型職業農民貸”產品,讓新型職業農民獲得“真金白銀”的支持。
截至2020年末,全省農商銀行支持龍頭企業875戶,貸款余額達188.68億元;支持家庭農場2656個,貸款余額達8.9億元;支持種植大戶5717戶,貸款余額達21.85億元;支持養殖大戶7995戶,貸款余額達37.08億元。
陽春三月,微山湖碧波蕩漾。伴隨著陣陣馬達聲,一艘小艇在水上人家的駁船中穿梭,快艇上的“紅馬甲”是微山農商銀行“融荷”金融服務隊,每天駕駛快艇為微山湖上的農戶提供金融服務。
微山縣渭河村是一個典型的漁業村,既有廣闊的湖面,也有原生態的濕地景觀、淳樸的漁家文化,漁業養殖和生態旅游條件得天獨厚。漁民孫玉濤想在自家前的這片魚塘里嘗試養殖大閘蟹,他拿出家里所有的積蓄后,還差10萬元。農商銀行整村授信時采集了個人信息,孫玉濤完全符合貸款條件,于是他給微山農商銀行高樓支行客戶經理小劉打了個電話。第二天一早,小劉駕駛小快艇來到他家,兩人在船頭簽訂了15萬元貸款合同。第三天,孫玉濤就購置了5萬元的種苗和飼料。
“水上銀行”是微山農商銀行深入貫徹落實以客戶為中心服務理念的具體體現。該行還組建了21支移動金融服務隊,依托金融夜校等方式,實行全員營銷,每周深入大街小巷、田間地頭、車間廠房、湖區碼頭,持續提供流動金融服務,送政策、送信息、送資金,切實解決湖區漁民融資難題。
和微山“水上銀行”一樣,臨沂全市8家農商銀行的“流動銀行服務車”,每逢農村集市便開到集市附近,為百姓提供存取款、轉賬、辦卡、簽約等一站式服務,宣傳金融基礎知識,滿足了農村客戶的金融需求。
費縣新莊鎮宏祥板材廠有100多名員工,他們平時幾乎沒有時間到銀行辦理業務。了解情況后,費縣農商銀行將流動銀行車開到廠里,組織專業的柜員、客戶經理現場服務,開立銀行卡、電子銀行、結算業務120余筆,有效解決了工廠工人辦理金融業務不便的問題。
3月27日,沂水農商銀行把金融服務終端和移動智慧柜員機等電子設備搬到諸葛鎮張耿村村委會大院。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老百姓有序排隊辦理著各項金融業務。農商銀行工作人員為廣大農戶辦理社保IC卡現場激活和查詢,詳細講解社保IC卡結算、金融賬戶、公共服務等業務功能,解決了農民社保和金融服務中的難題。活動期間,提供咨詢200余人次,激活社保IC卡300余張。
近年來,省農信聯社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踐行普惠金融服務理念,優化“最后一公里”智慧銀行服務,推出了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一卡通用智慧社區”項目。該項目以互聯網+普惠服務為基礎,圍繞社區服務、便民繳費、商圈服務需求,為農商銀行、物業公司、業主搭建的“金融-生活生態圈”社區服務平臺,致力于實現社區管理電子化、業主應用線上化、商戶服務平臺化,為社區提供物產管理、車位管理、繳費管理等功能,為業主提供可實時查看生活信息共享、線上生活繳費、損壞報修、吃穿住行用生活場景服務等。該項目被評為中國金融年度品牌案例。
目前,全省農商銀行已拓展社區2769個,導入業主信息33.23萬戶,累計新增發卡4.06萬張,完成信息導入社區1478個,打造標桿社區262個,累計繳費8.91萬筆、2642.08萬元。累計為業主及周邊商戶授信2.14萬戶、33.96億元,發放貸款1.02萬筆、22.39億元。
蒙陰縣東儒來村依托汶河水系進行綠化修整,打造水上樂園,實現城鄉深度融合發展,2019年被授予“鄉村振興省級樣板村”。村民秦元培此前一直靠幾畝果園維持生計,他家被規劃到山水田園景區的建設范圍后,來這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于是,他萌發了開“農家樂”的想法,蒙陰農商銀行主動對接,3天就為他辦理了20萬元貸款,幫助他開起了“農家樂”。
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村是山東省黃河灘區遷建試點村。783戶、2300多人的整村搬遷有很大難度,除了政府補貼外,村民還要自籌一部分資金。東平農商銀行推出“樂農安居貸”,給予每戶5萬元授信額度,幫助灘區村民實現了“安居夢”。目前,該行累計扶持村民135戶,貸款金額達650萬元。截至2020年末,該行發放生態宜居貸款116.8億元。
日照五蓮農商銀行各黨支部與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加強溝通聯系,組織黨員干部成立“金融助農志愿者”隊伍,對轄內行政村村民逐戶上門走訪宣傳、采集信息,將普惠金融政策送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農民炕頭,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精神在五蓮遍地開花。目前,該行完成整村授信的村莊有567個,完成率為90.58%;授信戶達3.48萬戶,授信金額達22.9億元;用信戶達4866戶,用信金額達7.37億元。
截至2020年末,山東省農商銀行系統評定信用村莊5.72萬個,占比73.36%;選樹183個省級樣板村、490個市級樣板村、3947個縣級樣板村,共計授信32.6萬戶、407.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