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怡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在政府的一系列創新政策下逐漸萌芽并向前推動的,政府政策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新興產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制度化過程是怎樣建立和完善的,目前的研究尚沒有系統化地從新興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來分析政策的作用機制,在制度創新過程中對能動性的關注過于狹隘,缺少對不同情境下的制度創新的系統對比。謝青博士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制度化過程研究》一書對于這一系列問題作了完整深入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研究對象,對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研究,從而為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全書共有七章,第一、二章為緒論和文獻綜述,主要為研究的展開奠定理論基礎,第七章為結論與展望。書中第三、四、五、六章是作者的論述重點,在第三章里作者提出政府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主導者與推動者,將技術創新政策分為供給面、環境面、需求面三個方面。第四章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四個階段,即產學研研發期、產品導入期、公共領域推廣期和私人領域推廣期,分析四個階段里中央政府發布的關鍵文件、地方政府的跟隨活動以及企業對產業的推廣情況,梳理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制度的建立過程以及各類行動者在產業各階段的主導響應關系。第五章分析地方政府和企業在推動制度建設過程中能動性分散的現狀及其原因,指出同類行動者的能動性分散的原因是能力的差異,能動性的分散決定了集體性制度創新中的競爭合作關系。第六章將組織場域分為欠制度化的分裂場域、高制度化的分裂場域、欠制度化的統一場域、高制度化的同一場域,系統總結了不同試點城市在不同階段不同的組織場域的實踐特征以及不同商業模式的推廣運用。
總的來說,本書的創新之處體現在對創新政策研究的貢獻,具體有以下五個大的創新點:一是借用價值鏈的分析思路,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過程看作是技術研發、產業化、公共領域推廣、私人領域推廣四個環節價值鏈不斷實現價值的過程,探索了創新政策對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作用機制。二是發展了對轉型經濟下的制度創新研究,豐富了轉型經濟情境下的制度創新研究。三是采用分散性視角,將新興產業的發展過程視為一個集體性制度創新過程,推動該過程的能動性分散在不同類型的眾多行動者之間,擴大了現有制度創新研究對能動性的關注范圍,幫助開拓了制度創新研究。四是從行動者分散的能動性解釋了集體性制度創新,進而分析了制度從何而來這一問題。五是對不同組織場域特征下的制度創新研究進行了系統對比,總結不同類型的制度創新對于制度創新理論的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本書雖然在研究內容和創新之處可圈可點,但是還有很大的提升完善空間。一是新能源汽車僅作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究結論具有特殊性,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新興產業,因此,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多案例分析來深入挖掘結論的有效性。二是不同組織場域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作用,同類行動者可能在多個場域中重疊存在,行動者的多層嵌入性也會對該行動者的制度創新動機和能力產生影響,因此可以在場域、行動者之間進行細分研究。三是針對制度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之間交叉地帶可以進行進一步研究,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設立不同的商業模式構想,也需要對應的打破一些舊制度、建立一些新制度。四是以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制度建立過程可能存在差異,可對比分析新興產業發展的制度建立過程,得出更普遍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