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黃運茂教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編輯┃《廣東飼料》雜志編輯部 周風珍
簡介:黃運茂,博士、教授、博導,現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校級科技創新團隊“水禽健康養殖科技創新團隊”和校級重點學科《畜牧學》帶頭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高?!扒О偈惫こ淌〖壟囵B對象、第13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獲得者、廣東省畜牧獸醫學會獎“杰出科技工作者”。兼職廣東省水禽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廣東省水禽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廣東高校水禽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廣州市水產病害與水禽養殖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廣東省水禽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清遠國家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副主任。
長期從事畜禽遺傳繁育及健康養殖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致力于禽類繁殖調控、水禽雜交育種、水禽健康養殖等方面研究,成果在水禽業規?;l展、水禽健康養殖、鵝反季節生產、家禽繁殖調控等實踐中產生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廣州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和二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優秀獎、中南地區大學優秀出版物二等獎、廣州市優秀科普作品二等獎等各1 項。主持國家、省部及市廳級項目16 項;出版專著11 部,參編教材2 本;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 收錄20 多篇;專利20 余件,軟著3 件;制定省級地方標準4 項。

我國是世界水禽養殖和消費大國,廣東省素有“水禽之鄉”美譽,水禽養殖量在全國居于前列,其中年養鴨3 億只左右,全國第二,年養鵝近1 億只,居全國首位。2020 年我國水禽產品價格經歷了過山車似得震蕩下行,給養殖業帶來重大沖擊。
2020 年是禁抗元年,我省水禽業面臨重大著重大挑戰。我省水禽產業發展狀況如何,未來發展存在著那些卡脖子問題,影響水禽業價格下跌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促進水禽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帶著一系列問題,廣東飼料記者采訪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黃運茂教授,黃教授長期從事畜禽遺傳繁育及健康養殖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致力于禽類繁殖調控、水禽雜交育種、水禽健康養殖等方面研究,有著很深的造詣?,F將采訪總結成文,以饗讀者。
《廣東飼料》:我國是世界水禽中心,廣東省是水禽大省。素有“水禽之鄉”美譽。當前廣東省水禽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黃運茂教授(以下簡稱“黃”):廣東省水禽養殖量在全國居于前列,其中年養鴨3 億只左右,位居全國第二,主要分布在水系發達的粵東、珠三角和粵西地區;年養鵝近1 億只,居全國首位,主要是分布潮汕地區、清遠及周邊、陽江、江門等水系發達地區。
在養殖品種方面,鴨種基本為外來種,原有的地方良種中山麻鴨現處于艱難恢復中。主導鴨種為櫻桃谷,占總量60%以上;白番鴨占10%以上,主要為溫氏白番鴨和克里莫番鴨;半番鴨占10%左右,主要為克里莫公司的;其他包括蛋鴨和麻鴨,總計約10%。鵝種主要為本地品種,廣東省地方鵝種資源豐富,除了著名的獅頭鵝、馬崗鵝、黃鬃鵝和烏鬃鵝四大鵝種,還有陽春白鵝、三洲黑鵝等良種,其中主導品種為馬崗鵝和獅頭鵝,這兩種為燒鵝和鹵鵝的原材料,養殖量分別占總量的約70%和20%以上,其他鵝種養殖量不大,大多處于保種狀況,還有部分外來品種,量很少,如霍爾多巴吉、萊茵鵝、浙東白鵝等。
《廣東飼料》:我省水禽業發展呈現怎樣的趨勢?
黃:廣東省水禽業中,鴨業由于都是外來品種,和其他地區的交流頻繁,早已融入全國鴨業之中。鵝業方面近年呈現出四個方面的明顯趨勢:
(一)市場發展方面,一是大家普遍追求大型體種,導致品種有些雜化,繁殖性能出現衰退;二是廣東鵝在省外養殖量增多,但基本都銷往廣東;三是鵝產品消費的交流日趨頻繁,不僅廣東鵝走向全國,而且外省的鵝產品也開始進入廣東;四是有不少企業開始嘗試開展鵝產品的深加工,在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同時提升公司品牌。
(二)在養殖技術方面,在面臨環保壓力和轉型升級需求的當前,大量公司再借鑒和應用一些先進養殖技術,包括高床養殖、樓房養鵝、半旱養、“種草-養鵝”生態循環養殖、環境控制,尤其是鵝飼料配制技術有了大發展。
(三)在發展模式方面,許多大養殖企業開始嘗試“南繁北養”、“脫溫苗”+“公司+農戶”、“孵化中心”+“公司+基地+農戶”、養殖小區+“公司+農戶”等發展新模式,在提升公司競爭力的同時,也提升輻射帶動養殖戶的作用。
(四)在產業化發展方面,產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大量的社會資本想進入養鵝行業,這些企業都非常注重現代企業管理、品牌塑造、科技創新、產業鏈延伸等,但發展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對養鵝業不熟悉,同時養鵝科技人才缺口很大,人才難覓。
《廣東飼料》:我國的鵝飼料產業一直發展滯后,其中原因是什么?
黃:造成我國鵝飼料產業長期發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不同鵝的營養需求差異太大,由于全國各地養鵝均為地方品種,不僅南北方鵝種的營養需求不一樣,即使是廣東省內也差異顯著,如大型鵝種獅頭鵝和小型鵝種烏鬃鵝,這些鵝種的營養需求差異,加上沒有相關的研究開展,缺乏飼養標準;二是鵝雖是特色優勢產業,但養殖規模和豬、雞等主導畜牧業相比還是太小,導致對飼料的需求量小,因此沒有引起飼料生產商的足夠重視;三是鵝是草食動物,消化機理和其他禽類不一樣,同時由于鵝是季節性繁殖動物,在產蛋期、就巢期和休產期的營養需求和飼喂方案完全不同,這給飼料的配制帶來困難。
《廣東飼料》:在鵝業快速發展的當前,我省鵝飼料產業近年的發展狀況如何?未來在鵝飼料生產上有怎樣的空間?
黃:廣東省鵝飼料這兩年發展迅速,一是關注鵝料生產的廠家越來越多,開始注重鵝料配制技術的研發;二是鵝料的配制技術和飼養效果越來越好,不少公司在鵝料品牌上越來越有名氣;三是鵝料的產量越來越高,在養鵝生產上的貢獻率越來越大,養殖戶越來越注重鵝料的應用。
未來廣東省在鵝料生產上的空間會很大,一是由于鵝產品與其他甚至國內外的交流越來越多,帶來養殖量的逐步增長,使得對鵝飼料的需求越來越多;二是由于生產商越來越關注鵝料,市場競爭力增大,促使鵝料配制技術和生產水平不斷提升,養殖效果越來越好,進一步促進養殖戶注重鵝料應用;三是由于鵝業產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大量現代企業進入養鵝行業,采用現代化、集約化養殖,這會進一步促進對鵝全價料的需求。按照目前廣東省全省鵝養殖量來計,對鵝料的需求量至少在500 萬~600 萬噸/ 年,甚至更高,隨著養殖量的增加和鵝料應用的增多,未來鵝料的需求量會接近1000 萬噸/年。
《廣東飼料》:您作為我省水禽產業體系專家,近年來圍繞水禽選育保種等等做了大量工作。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近年來我省在水禽育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取得了哪些進展。
黃:近年在水禽育種方面,一方面由于養殖企業自身需要和意識到育種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重視和投入,同時加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關注和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廣東省水禽育種工作陸續開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喜人進展,主要體現在鵝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上。在鴨育種工作上,由于外來品種長期占主導,導致本地品種中山麻鴨和培育品種三水白鴨和仙湖鴨配套系消失,但近年來在中山農業局的主導下開始挽救中山麻鴨資源,并取得了明顯進展;另外,溫氏白番鴨通過品種審定,并形成良好的市場占有率,成為外來品種本地化的典型代表。在鵝育種工作上,獅頭鵝和烏鬃鵝都建立了省級和國家級保種場,對這兩個種質資源形成良好保護,其中獅頭鵝的開發和利用在近年做得非常不錯,塑造了良好市場品牌和反映;馬崗鵝雖然市場占有率最高,但仍為建設省級和國家級保種場,目前在江門市政府相關部門的主導下,在品種保護、產業化發展和品牌塑造上開始發力,未來可期像獅頭鵝一樣走向全國,進軍全世界;陽江黃鬃鵝由于市場占有率很低,曾經一度瀕臨滅絕,但近些年在陽江市農業局和羽威集團的努力下,黃鬃鵝提純復壯效果明顯,建立了保種核心群,并在市場開發和推廣上初見成效。除了以上工作外,廣東省科技廳和農業農村廳近年在廣東省水禽品種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上也逐步增加投入,引導高校院所和養殖企業開展育種工作,如省科技廳水禽種業重大專項、省農業廳保種專項、保種場建設、廣東名鵝名鴨評選等工作,成效顯著。
《廣東飼料》:當前廣東省水禽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其中卡脖子技術難題有哪些?
黃:當前廣東省水禽業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土地問題,拿到養殖土地很大,有些即使拿到土地,但由于土地性質問題很難建設;二是環保問題,包括水禽依賴水面養殖和養殖糞污污染問題;三是品種性能問題,育種體系不完善,品種性能低下,尤其是繁殖性能差;四是科技創新問題,一方面科技創新投入不夠,另一方面專業科技人才緊缺;五是產業鏈延伸問題,產品消費方式創新不夠,銷售渠道過窄。
主要卡脖子技術問題包括:一是新型育種技術研發和新品種選育;二是養殖模式和技術創新,包括脫離水面的養殖模式創新和全價料飼養問題;三是新發重大疫病的防控問題,近兩年主要是小鵝痛風問題。
《廣東飼料》:廣東省作為鵝業大省和飼料大省,在鵝飼料的研發和配制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黃:鵝由于是草食動物,消化機理與其他禽類不一樣,所以在鵝料的研發和配制上要注意幾點:一是要首先研究鵝的消化機理,通過機理的揭示來更好開展飼料的研發;二是依據鵝的草食性,考慮在飼料中多添加草粉或膳食纖維;三是鵝喜食稻谷,因此要鵝料配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鵝的適口性,最好能找到誘食劑的成分物質;四是要充分考慮鵝在不懂生理階段的營養需求差異,肉鵝還好,主要分為育雛、生長和育肥三階段,種鵝就比較麻煩,分為產蛋期、就巢性和休產期,如何根據不同時期的營養需要來進行飼料配制,這需要系統的研究。
《廣東飼料》:2020 年是我國禁抗元年,無抗養殖對水禽養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養殖企業在生產實際中如何應對?
黃:無抗養殖確實對水禽養殖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由于在南方養殖水禽仍沒有脫離水面,加之南方氣候高溫高濕,病菌很容易滋生,對禽只的健康影響非常大;二是由于水禽業發展滯后,整個產業的養殖水平普遍落后,對環境控制重視不夠,導致養殖環境大多比較惡劣,對禽只的影響很明顯。過去由于有抗生素,可以對這些不利影響做到提前預防,能較好保證生產安全。現在進行無抗養殖,就會水禽養殖生產提高很高要求。
養殖企業如何應對無抗養殖帶來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特別重視養殖環境的控制,通過給予動物良好的養殖環境,尤其是抑制環境中病菌的滋生,減少病菌對動物的侵襲,保證生產安全,同時也是保障產品安全,這是大勢所趨;二是在日糧配制和供給上,除供應足夠的營養外,還要充分考慮動物的天性和抗應激營養素的添加,如鵝要盡量多給青飼料,又如要在日糧中添加一些微生態制劑;同時還有盡快開發一些替抗性植物成分的綠色添加劑,如精油、植物多糖、黃酮類等物質,起到一定程度替代抗生素保證動物健康的目的。

《廣東飼料》:去年和今年水禽業行情同其他家禽一樣,直上直下,像坐過山車,對其中的原因,您有怎樣的看法?
黃:去年到今年,整個水禽業的行情確實想坐了一波過山車。去年的水禽業行情,尤其是鵝業,行情和其他家禽業一樣,空前高漲,而且維持時間一直到今年初,滯后開始走低,到下半年,行情則斗轉直下,到目前已經跌到近些年的最低。
去年水禽價格暴漲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一是非洲豬瘟的影響。非洲豬瘟導致許多豬場關門,開始轉養水禽以謀求出路;非洲豬瘟也導致以生產豬料為主的飼料廠,為生存開始大規模養鴨養鵝,希望通過水禽養殖帶動飼料生產;另外,非洲豬瘟導致豬肉供應下降,價格上揚,也使得對禽類的需求增加。二是近兩年的環保導致很多水禽養殖場關門,導致水禽種苗和商品肉鴨和肉鵝的供應的減少。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市場供需失衡,行情暴漲。
分析起今年行情一路下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的影響,導致需求大幅下降;二是豬肉供應逐步恢復,價格下降,對禽肉的需求逐漸減弱;三是由于去年行情好,導致種禽和肉禽的存欄大幅增加,到今年供應量明顯上升。供應的增加和需求的減少是導致今年水禽業行情一路下行的主要原因。
《廣東飼料》:在當前市場下,對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有什么建議?
黃:在當前市場下,水禽養殖戶和養殖企業在實施生產時,一是要放棄過去那種靠規模擴張來賺錢的思路,不要行情好時盡力的擴規模,行情不好時就拼命減規模,而是要致力于適度規模,運用科技成果來做精做強,提升技術水平,提高動物性能和生產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二是要多多關心市場,關注影響市場變化的各因素,對市場風險有充分的判斷和準備,尤其是當市場發生急劇波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