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
(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市 200430)
人們進行生活、居住和娛樂的主要場所就是居住區,居住區環境能夠對人們的心情和情緒產生嚴重影響,而且居住區環境還是組成城市景觀的重要內容。當前城市環境越來越惡劣,因此人們更加關注居住區環境,將生態景觀設計應用在居住空間中,能夠有效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健康性和綠色性,同時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環境的機會,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對居住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多數人都想要低碳生活,因此進行住房選購時,不僅會對戶型和建筑質量提出嚴格要求,還會對居住區環境進行嚴格考量。設計人員應將自然之上作為設計居住區景觀的基本原則,并根據周圍自然環境對居住區景觀進行設計,確保居住區景觀能夠和周圍自然環境保持統一性和協調性,為人們創造生態、環保的居住環境。
城市居住環境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居住區景觀生態系統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因此,施工單位建設居住區時,一定要確保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建設居住區時勢必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和不良影響,對周邊環境進行開發時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如果破壞了生物結構的平衡性,就會影響到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從而給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破壞,最終會嚴重影響整個區域的生態系統。基于此,設計居住區景觀時,先要對周邊的生態系統進行勘察,同時不能對區域內生態系統的完整和穩定造成破壞。
景觀設計過于單調是現在我國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最為常見的問題,這樣就會讓人們感到比較無趣,從而影響到居住區景觀實際意義的發揮,而且還會對景觀設計功能的體現造成影響。對居住區景觀設計進行調查發現,能夠對景觀豐富性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很多居住區沒有留下充足的空間進行景觀設計,面積過小的景觀根本不能體現景觀結構,這樣就會對景觀的設計效果造成嚴重影響。二、一些施工單位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對居住區景觀設計不重視,甚至會將用于建設景觀的面積用來建造建筑物,從而嚴重影響了景觀結構的豐富性。
進行居住區生態化景觀設計時一定要堅守因地制宜原則和生態理念。因地制宜設計原則要求對場地要素進行重點關注,生態理念要求將所有生命形式和當地環境進行融合,把他們當作一個融合的整體[1]。例如,人們不能控制氣候,因此,進行生態化景觀設計時一定要對氣候變化規律進行充分尊重,并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設計景觀,一定不能隨意地進行設計,或是不按照自然規律進行設計。當前我國的科技取得了很大進步,人們能夠利用科技手段來對生活環境進行改善,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對氣候進行改變,這就要求我們進行生態化景觀設計時一定要對自然變化進行充分尊重,同時還要對地方性原則進行充分考慮,對居住區景觀進行因地制宜設計。
與自然生態保持一致性就是要求設計人員根據可持續發展原則進行居住區生態化景觀設計,從而提高居住區景觀的舒適性、生態性和可觀賞性。設計居住區生態景觀時一定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對自然進行充分尊重,一定不能對自然環境進行無序改造。同時,設計師需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進行充分了解,盡量不要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還要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進行了解認識,從而能夠在滿足其他物種生態需求的同時還能為人們設計出高質量的景觀。
設計的出現、發展和變化都離不開人,同時居住空間的主要人員也是人,居住區景觀的主要觀賞人員也是人,因此,進行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時,一定要將人的感受作為重點考慮因素,將以人為本作為設計重要原則,而且需要將對人的關懷進行充分體現[2]。因此,設計人員先要對不同人群的心理特點進行深入分析,這樣才能根據人們的心理特點為人們規劃合適的景觀。居住區景觀需要隨著人們生活和觀念的變化進行改變,這樣才能確保景觀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居住區設置景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這個場所并不需要很復雜的設計或很昂貴的設施,一個簡單的小品設計就能給人們舒適的感覺。設計人員需要做的就是在保持經濟高效原則的基礎上,對現有的居住區景觀進行合理利用,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優美的環境空間。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五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智慧結晶和文化精華,這些是組成世界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寶貴財富。中華文化對我國的景觀設計有著巨大影響,現在很多設計人員都喜歡將我國傳統元素融入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中,這樣可以對區域文化特征進行充分體現。設計人員進行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時,既要遵守資源共享原則,還要對文化共享和生態共享原則進行嚴格遵守,從而能夠為人們創造一個和諧的生態居住環境,并推動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實現更好發展。
合理的景觀布局是生態化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這樣可以對居住環境進行充分展現。設計人員一定要對景觀結構進行有效梳理,同時還要對景觀中的河流、花草樹木、道路進行合理規劃,保證整體設計效果[3]。基質、廊道和斑塊是景觀生態學中對景觀結構的劃分,在居住空間應用生態化景觀設計就要對景觀布局的整體性進行有效把握,并利用廊道將設計斑塊進行合理串聯,以此來提高景觀設計的整體性,最終為人們提供整體效果較好的景觀。
進行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時,一定要對有價值的生態要素進行完整保留和合理利用,從而將居住區的人工景觀和自然環境形成和諧統一的景象。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保留現存植被。進行居住區建設時,很多施工單位都會先對施工現場的植被進行清除,然后才會進行建筑物建設,等到完成建筑物建設后,才能進行接下來的綠化工作。我們都知道,如果破壞了原生植被,想要進行恢復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有著很大難度,這就是保留現存植被的意義。其次,結合環境水文特征。溪流、湖泊都屬于有著良好生態意義和巨大景觀價值的環境因素。結合環境水文特征進行生態景觀設計需要對場地的濕地和水體進行保護,盡量不要破壞這些環境因素,同時還可以儲存雨水,以備后期綠化使用。最后,還要對場地中的土壤進行有效保護。表層土壤是最適合生命生存的土壤,而且其中含有植物生長和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各種養分和養料,保護土壤資源,能夠為景觀的生存和生長提供基礎保障。
雨水是一種受城市發展影響最大的資源。如果將城市路面都建設為不透水的路面,雨水就會經由下水道流到附近的湖泊或河流中,這種處理雨水的方式是對水資源的一種浪費,而且雨水不能滲透到地下,一方面不能對地下水進行補充,從而使得地下水位不斷降低,另一方面,雨水流到下水道的過程中會將城市生活中的污染物也攜帶上,這樣排放到自然水體的雨水就會對自然水體系統造成污染[4]。此外,如果降雨量特別大,還會造成局部積水問題,情況嚴重甚至會引發城市洪澇災害。
對雨水進行回收再利用就是就地收集沒有滲透的區域內徑流,并對這些徑流進行存儲、處理和利用。可以借助自然水體和人工湖泊等存儲雨水,并利用雨水處理系統對雨水進行凈化,凈化后的雨水可以對居住區景觀進行澆灌,還可以用于沖洗廁所、消防用水等,這樣既可以對城市水環境和生態環境進行改善,還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緩解了我國水資源緊缺問題,可以說是一項一舉多得的環保措施。對于雨水不能滲入地下的問題,可以使用可滲透性材料鋪設居住區道路,這樣雨水就可以滲入土壤中,從而能夠補充地下水量,還避免了對自然水系造成污染。
現在人們對居住區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人都要求居住區配備個性的獨立景觀。將生態化景觀設計應用到居住空間中既可以滿足人們對景觀環境的要求,又可以給人們提供完美的休閑娛樂場所。現代的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為了更好地滿足現代化需求,已經變得更加現代性和經濟性。作為景觀設計人員需要全面理解和認識景觀設計,不能過于追求景觀設計的現代化和經濟化,而是需要對景觀設計的本質進行充分考慮,確保景觀設計和生態環境之間形成和諧共處的關系,這樣才能實現應用生態景觀設計的根本目的。人們對現代生態景觀設計的要求,并不是一定要具備個性和創新性,而是要有效結合周邊自然景觀和文化,通過合理的投入成本,并對景觀進行科學維護,對地域特點和自然特色進行充分考慮,同時結合人情文化和風土氛圍,可以顯著提高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效果。基于此,選擇建筑材料時,一定要選擇節能環保的材料,同時采用生態設計技術,這樣才能推動居住區景觀設計實現長遠發展。
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緊缺現象越來越凸顯,為了減輕環境污染,緩解資源緊缺現象,并改善生態環境,人們對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居住空間中應用生態化景觀設計能夠顯著提高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和生態性。居住區生態景觀設計在現代居住環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作為景觀設計人員,不僅要重視景觀的實用性和觀賞性,還要對人的需求和社會發展進行重點考慮,同時需要遵守節能保護理念,促使我們的居住環境更具生態性和可持續發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