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峰 肖 雪
(1.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四川成都 610000;2.四川音樂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生態即指生物與生存相聯系的依存關系,生態文化即與人類生存相聯系的環境、文化形態。民歌在人類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以獨特的地方風格和民俗色彩深受觀眾喜愛。川東位于四川東部巴中、達州、南充等市,毗鄰陜、渝、鄂,群山連綿,雄俊秀美的大巴山,物產豐富,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源于勞動生活的川東民歌,是川東特殊自然生存環境和人文歷史精神氣質下的藝術呈現,它與特定的地域環境、地方語言有直接聯系,民眾生活狀態、歷史文化,也在川東民歌的體裁特點、歌詞內涵、曲調風格、唱腔的表達中留下印記。
生存環境決定其勞動生產和生活方式,在歷史的演進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承接性,由此形成風格各異的民間文化、藝術的形態特征,也在民歌的歌詞表意,音調節奏,表現風格上留下烙印。川東民歌是川東人民勞動生活和精神氣質的生動體現,最原始、最生動的勞動生活成為民歌最重要的表現內容。川東地區勞動生活主要是鋤地、薅秧、收割、放牛、打谷、收麥、挑抬、背拉等勞作活動,民歌的體裁主要以“山歌”為主,號子相應,歌聲相連,而山歌也以不同的勞動方式分為“背二歌”“薅秧歌”“抬工號子”“趕牛調”等多種風格。
《背二歌》是流行于四川東北部米倉山南麓現巴中市轄區的山歌,據傳有3000余年歷史,由于不同的縣域和地方特點,各有不同,題材廣泛,有頌揚勞動生活,傾訴勞作的艱辛,有贊美愛情……川東由于環境緊鄰秦嶺山系,即廣義的大巴山,林木茂盛,峰嶺交錯,重巒疊嶂,溝壑險惡?!氨扯琛笔谴|勞動生活的真實表達,成為人們傳達情感的載體。背二哥爬坡上坎,穿云鉆霧,歌聲隨勞動節奏、勞動強度而變化,歌手隨場景編詞,或一人高歌,或一領眾和,或大家齊唱等等。消除疲勞,調劑心情,抒發感情。歌聲與天地共鳴,較多采用比、興、賦的手法,生動形象,妙不可言,曲調清新、悠揚,唱腔明亮、舒展,具有極強地方風味。比如《彎彎背架像條船》“彎彎背架像條船,情哥背鐵又背鹽,雞叫三道就起身,太陽落坡才團圓?!薄赌钆聠卧缁貋怼贰皬潖澅臣苌霞缗_,我郎背上要發財,日落西山早歇店,念奴孤單早回來?!保ㄍń瘡R鄉)《一根打杵二尺五》“一根打杵二尺五,拿在手中把路杵,上坡下坎當腿桿,過河拿來探深淺?!保ò椭邪讖R鄉)《山歌不唱不開懷》“山歌不唱不開懷,磨兒不推不轉來,幾時等到時運轉,唱得石頭把花開?!保ㄍń庝佮l)《只靠山歌作盤纏》“一把芝麻撒上天,我的山歌萬萬千,湖廣走到四川來,只靠山歌作盤纏。”(通江赤江鄉)《背二歌》歌詞較多是七言句式,二二三結構,襯詞較多為正詞作襯詞,較多運用民間常用語“情兄兒”“閑友兒”“情妹兒”等。曲調多為雙樂句單段體,歌聲悠揚、豪放,長氣短嘆,結尾常伴有“呦嚯”“耶嘿”等上揚的甩腔,歌聲在天地間廻蕩。
《薅秧歌》是川東民歌較為流行的民歌形式,流行于日常勞動的田間、曬壩,參與人數眾多,不僅僅成為薅秧、薅草勞作中的演唱,隨著勞動生活的豐富性,已成為連套體式的山歌,勞動節奏隨勞動形式和強度變化,演唱內容包含生活方方面面,如“薅草歌”“抬工調”“放牛調”等。大家隨“歌師”的領唱而伴唱,或在勞動間歇中與薅秧者互動、幫腔演唱。如《薅秧田里稗子多》“薅秧田里稗子多,扯了一窩又一窩,又要埋頭扯稗子,又要抬頭唱山歌?!保ò椭腥齾R鄉)《唱支山歌解勞累》“山歌唱起樹葉吹,老少歇氣在一堆,幾支山歌解勞累,干活就像燕子飛?!保ò椭腥齾R鄉)《唱不完的小情歌》“薅秧田里稗子多,扯了一窩又一窩,扯不完的秧稗子,唱不完的小情歌?!保ò椭腥齾R鄉)《不唱山歌心頭癢》“下田就把山歌唱,不唱山歌心頭癢,莫說都是口水話,撒在田里變米糧?!保ò椭嘘P渡鄉)[1]川東民歌中的《薅秧歌》也稱“薅秧鑼鼓”,歌詞多為七字句,或單句是虛詞拖腔,而復句則押韻。歌詞質樸、生動,領合呼應,悠揚、明快,襯詞清爽、活潑,抒情性強,較多是散板類,歌師眼前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歌師將眼前看到的人或物都可以編進歌里演唱,生活氣息濃厚,句式活潑,具有地域特點,鄉土氣息濃郁,協調勞動節奏,調劑勞動情緒,激發勞動熱情,提升勞動效率。一般勞作中演唱的薅秧歌,多為平緩聲腔的“排歌調”為主,音調平緩,簡單易唱,久唱又不傷嗓。
人類具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意識,由此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與藝術。民歌是生活的鏡子,飽含著時代之影像,記錄了時代之風情,既有歷史的延續性,更有時代的變異性。川東民歌在豐厚的生活土壤中繁衍生長,勞動人民口頭創作,通過口傳心授,在民間流傳,歌詞樸實、精煉,是該地域大眾語言的精華。比如“生活歌”語言真摯、率真,細膩、生動。《鍋巴稀飯敬老爺》“茅草屋,窄又窄,桌子板凳都沒得,堂屋夾的高粱稈,灶屋夾的篾芭?,半邊鍋來半邊鐵,鍋巴稀飯敬老爺?!保ㄩ_江城鄉鎮)《唱不完的巴山歌》“白布汗褂扣子多,解了一顆又一顆,解不完的布扣子,唱不完的巴山歌。”(通江斯波鄉)愛情民歌:表現戀愛、婚姻生活,真切入微。如“情哥把我當蜜糖,我把情歌當姜湯,蜜糖放在姜湯里,又是甜來又是香。”托物起興,情真意切?!断嘟幻脙阂眯摹贰袄沙礁枰寐牐憷C荷包要好針,花花羅裙要好帶,相交妹兒要好心?!保ㄍń瓧畎剜l)《唱支山歌留住她》“大路堂堂起白沙,前面來了一枝花,郎騎駿馬回來了,唱支山歌留住她?!保ㄍń呤亦l)《妹是花椒口難開》“山中樹木排隊排,板栗對著花椒栽,哥是板栗好開口,妹是花椒口難開。”(通江瓦室鄉)《有心哪怕郎家窮》“高山點燈不怕風,深山砍柴不怕窮,無心哪怕郎做官,有心哪怕郎家窮。”(通江永安鄉)《唱得桃花朵朵開》“唱得好來唱得乖,唱的桃花朵朵開,桃花十朵九朵開,還有一朵等郎來。”(通江永安鄉)[2]
川東民歌底蘊深厚,音韻和諧,情韻悠長,田野充滿鄉音鄉韻,更有鄉民的賽歌會,由歌手登臺演唱特色民歌,有獨唱、對唱、表演唱等多種形式。《山歌無本句句真》“你一聲來我一聲,好比先生教學生,先生教學有本本,山歌無本句句真。”(通江楊柏鄉)《山歌不唱不開懷》“山歌不唱不開懷,磨兒不推不轉來,幾時等到時運轉,唱得石頭把花開?!保ㄍń庝佮l)《只靠山歌作盤纏》“一把芝麻撒上天,我的山歌萬萬千,湖廣走到四川來,只靠山歌作盤纏?!保ㄍń嘟l)《你歌沒得我歌多》“山歌子來子山歌,你歌沒得我歌多,河里山歌有幾船,坡里還有幾殼巖?!保ㄍń瓧畎剜l)《叫我唱歌我不難》“叫我唱歌我不難,不比桃花秀牡丹,繡花還要五色線,唱歌就要編得圓?!保ò椭腥齾R鄉)[3]
川東是川陜蘇區根據地,也是川陜紅軍激烈的戰場,由此形成了豐富的歷史民歌。如《跟著紅軍刨窮根》“工農大眾團結緊,跟著紅軍刨窮根,斧頭劈開舊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薄杜渭t軍》“太陽落坡四山黃,犀牛望月姐盼郎,記得那年菊花黃,我盼紅軍會南江?!保辖L赤鄉)《紅軍帶來新天地》“紅軍來,紅軍去,紅軍帶來新天地,窮人要過好日子,只有參加紅軍去?!保ㄍń呤亦l)《星星跟著月亮走》“高高山上云牽云,天下窮人心連心,星星跟著月亮走,晝夜盼望當紅軍?!保ㄍń呤亦l)《紅軍窮人心相通》“蕎子開花桿桿紅,茄子開花像燈籠,石榴結籽顆挨顆,紅軍窮人心相通。”(通江沙溪鄉)《我把歌聲當干糧》“爺爺教我把歌唱,紅軍歌兒記心上,擦去眼淚投紅軍,我把歌聲當干糧?!保ㄍń聢鲟l)《我隨紅軍鬧革命》“西山落雨后山晴,盼來救星共產黨,一桿紅旗空中飄,我隨紅軍鬧革命?!保ㄟ_縣麻柳鄉)《大河漲水小河流》“大河漲水小河流,又分田地又分牛,紅軍灑下幸福種,子孫代代記心頭”(通江楊柏鄉)《勝利歌》(又名《鷹龍山保衛戰》)“夜色猶未退,軍號響聲急,男女似箭飛,把連集合齊。紅軍戰山頭,婦女左右翼,游擊伏一線,專等攻來敵。山頭一聲打,殺敵如霹靂,人人猛如虎,敵軍四分離。日出到日落,鷹龍高興極,軍民配合戰,紅軍誰能敵?!保ㄍń4](據記載民歌是當時鷹龍山保衛戰總指揮徐向前、李先念,是李先念在慶功會上首次朗讀的詩歌,當時在紅軍中廣為流傳。)這些歷史民歌,褒貶時政,放映社會變革,歌頌紅軍,記錄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英勇戰斗歷史場面,高亢而激揚,雄健而悲壯。
“一方水土,養一方生靈;一方生靈,敬一方水土?!薄对颇嫌诚蟆贰N覈鴱V闊的地域和民族生態孕育了豐富的民間藝術,體現出人類與生態的互生共融。民歌是我國民族民間演唱形式和風格的概括,它以該民族或該地域民眾勞動生活和語言特點為基礎,以其特有的地域演唱風格為特長,最真實地體現出原始生活狀態,構成獨特的地域文化、民歌聲腔和韻味。所謂原始生活狀態也體現出生活與精神,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文化。川東民歌體現出川東人的性格與情感,也展示出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也正如藝術家刀美蘭的感嘆“我的藝術靈感和藝術魅力,其實都來源于故鄉那片充滿靈性、神奇的土地?!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