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銀燕
酉陽縣科協
“我的夢中經常縈繞著蕎麥花如雪的美景。”一個如蕎花般美麗的女子,為實現這個童話般的夢想,傾注了青春和汗水,將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她,就是酉陽縣第十六屆、第十七屆人大代表,酉陽縣后坪苦蕎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簡赤瓊。

簡赤瓊在苦蕎地里經營自己的夢想。 涂銀燕 攝
簡赤瓊是后坪鄉人,地地道道大山的女兒。她醫專畢業后有著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豐厚的收入,但為了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她毅然棄醫從商,邁出了實現夢想的第一步。
簡赤瓊家祖傳苦蕎釀酒,且工藝獨特。據她介紹,過去,后坪鄉的村民都愛種植苦蕎,她家釀酒用的原材料完全產自當地。但是,后來隨著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苦蕎種植面積也逐漸減少了。
“為了保證原料,我和父親商量,決定規模化種植苦蕎。”2011年,簡赤瓊成立了酉陽縣蕎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了酉陽縣后坪苦蕎專業技術協會,在后坪鄉流轉土地,種植了133 hm2苦蕎。
簡赤瓊介紹,苦蕎種植非常簡便,收割玉米或者青蒿后,撒上幾把苦蕎種,用不了多久,苦蕎種就開始生根、發芽,生長期只有3 個月,而且不需要施任何肥料。民歌《木葉情歌》這樣唱:“高坡上種蕎哪用灰,哥妹相愛哪用媒。用得灰來蕎要倒,要得媒來惹是非。”這些歌詞是苦蕎種植特點和生長屬性的真實寫照。
簡赤瓊和父親經常探討釀酒新法,在祖傳秘方工藝基礎上,創新用苦蕎為原料釀造出風味獨特的苦蕎酒,并以苦蕎酒為拳頭產品,逐步開發出了苦蕎茶、苦蕎米、苦蕎粉、苦蕎掛面、苦蕎殼枕芯、苦蕎酥、苦蕎餅、苦蕎醋、苦蕎饅頭、苦蕎月餅等系列苦蕎產品。最值得稱道的是,簡赤瓊將原本廢棄燃燒的苦蕎殼淘凈曬干,微波殺菌后,創新地做成各式各樣、老少皆宜的苦蕎殼枕芯,真正做到了變廢為寶。在傳統的糕點生產工藝中,她創新地加入苦蕎粉和苦蕎仁,開發出了深受人們喜愛的苦蕎餅,使苦蕎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通過實施東西扶貧協作項目,開發“酉酒香頌——渝魯一家親”的專銷產品,帶動其他苦蕎產品,整合政府、商貿公司、酒店、超市等各種渠道,開發山東省東營市場,預計實現年銷售額700萬元。
每年金秋十月,蕎花盛開時節,簡赤瓊都會舉辦以“后坪——在那蕎花盛開的地方”為主題的蕎花節,各界人士歡聚后坪,品苦蕎酒、喝苦蕎茶、享苦蕎美食、賞苦蕎花,共話苦蕎產業未來。
“在發展中,我們以科技應用推廣和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任務,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簡赤瓊說。公司通過與山西農科院、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重慶市農業學校、重慶市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的長期合作,不斷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
隨著苦蕎產業越做越大,也帶動了更多當地人通過種植苦蕎走上致富路。“我們主要采取了‘公司+基地+農戶+協會’的模式帶動發展。由公司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生產采購、統一對外宣傳、統一市場銷售。”簡赤瓊介紹道。她帶領協會技術人員走村串戶,免費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指導。
苦蕎產業的原動力就是農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簡赤瓊從81戶農民手中流轉14 hm2土地,農戶(含貧困戶27 戶)出租土地收入6.22 萬元。建設“馬鈴薯—蕎麥”復合種植示范基地,季節性臨時用工1 819人次,其中貧困戶627人次,婦女1 287人次。并以點帶面,帶動后坪鄉及周邊鄉鎮1 523戶農民農閑季節種植苦蕎1 022 hm2,其中帶動531 名農村婦女(尤其是留守婦女),318 戶貧困戶。蕎花飄香不僅使養蜂業迅速地發展了起來,還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蕎花節期間,基地周圍103戶農民(貧困戶31戶)通過賣蕎麥小吃、農產品等,戶均創收4 018元。還促進了基地周圍的公路、河道、溝渠等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的大改變。
同時,已形成了“種、養、加、銷、游”融合發展的產業鏈,協會由此獲得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重慶市市級龍頭企業、國家有機產品認證、“酉陽苦蕎”地理證明商標、重慶老字號等多塊金字招牌。
“我有揮之不去的苦蕎情結。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力爭通過5~8 年努力,建立重慶市最大的特色優質蕎麥生產基地、蕎麥產品加工基地,將酉陽打造為‘苦蕎之鄉’,夢里蕎花將開遍天涯。”簡赤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