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瑛,孫優文
杭州市余杭區第三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1115
壓瘡(PU)也稱壓力性損傷,是指皮膚和(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或復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發生在骨隆突部位、與醫療器械或其他器械接觸部位的局限性損傷[1]。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絕對臥床、免疫功能差及生活不能自理等因素,極易發生PU。PU一旦形成可能引發蜂窩織炎、骨髓炎、菌血癥和敗血癥等并發癥,嚴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2]。目前臨床上治療PU的常規措施為通過等滲鹽水沖洗PU創面及創面周圍皮膚,再用敷料覆蓋于PU創面,但臨床療效不甚滿意。康復新液為美洲大蠊干燥蟲體提取物,能刺激免疫活性細胞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及血管新生,加速壞死組織脫落,迅速修復各類潰瘍及創傷[3]。德莫林是一組以特異性鈣磷納米微孔顆粒為成分的新型皮膚創面無機誘導活性敷料,可以有效隔絕水及細菌與創面的接觸,具有主動誘導機體上皮細胞增殖、分化、移行的生物誘導特性和中和創面酸堿度的抗炎性,從而促進創面愈合[4]。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余杭區第三人醫院ICU對50例PU患者采用康復新液聯合德莫林治療,并與常規治療方法進行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醫院ICU住院患者,首次確診PU,符合2~4期PU診斷標準[5],估計ICU住院時間>4周,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APACHE Ⅱ)[6]評分≥15分。排除標準:伴有糖尿病、惡性腫瘤晚期、對敷料過敏、出血傾向或出血性疾病及多器官衰竭等患者。脫落標準:治療中因原發疾病進展而死亡,治療中需用藥物治療但對創面愈合產生影響,患者家屬治療過程主動退出本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共納入10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干預過程中均未出現病例脫落。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71.8±15.9)歲;重癥肺炎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9例,高位截癱10例,重型顱腦外傷術后5例,腦血管病變5例,其他疾病8例;發生PU 55處,其中PU分期2期37處、3期17處、4期1處,PU發生部位骶尾部30處、髖關節23處、骨踝部1處、足跟部1處;創面面積(10.39±7.63)cm2。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73.9±17.4)歲;重癥肺炎15例,COPD急性加重10例,高位截癱9例,重型顱腦外傷術后4例,腦血管病變3例,其他疾病9例;發生PU 62處,其中PU分期2期42處、3期19處、4期1處,PU發生部位骶尾部34處、髖關節22處、肩胛部1處、骨踝部3處、足跟部2處;創面面積(11.64±6.78)c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基礎疾病、壓瘡分期、壓瘡部位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積極治療原發病、基礎病,加強全身營養支持。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即充分暴露PU部位,用無菌棉球輕拭分泌物,用等滲鹽水清洗創面及創面周圍皮膚。對有水皰但表皮未破損的2期壓瘡用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皰內滲液;對有水皰且表皮破損的2、3期壓瘡用碘伏消毒后,用無菌剪刀剪除創面壞死組織,再通過無菌注射器抽出水皰內滲液,最后用等滲鹽水清洗,碘伏消毒;對于4期壓瘡行外科清創術,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潔消毒創面,無菌剪刀去除壞死組織,徹底清除引流死腔,再使用等滲鹽水沖洗創面,最后用碘伏紗條填充。常規清洗和消毒后,待創面及周圍皮膚干燥使用無菌紗布包扎,1~2 d更換1次,有分泌物滲出時及時更換,直至創面愈合。
1.2.2觀察組
采用康復新液聯合德莫林治療。PU常規清洗和消毒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待創面及周圍皮膚干燥后,將康復新液充分均勻涂抹于創面,再用德莫林噴撒型粉劑均勻撒布于創面的紅色肉芽區域,噴灑時德莫林噴劑與PU創面距離約10 cm,噴灑過程中使白色粉末均勻覆蓋PU創面,最后用無菌紗布覆蓋包扎創面。每2天換藥1次,直至創面愈合。
治療4周后,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創面面積及創面愈合時間。療效判斷標準[7]:新鮮肉芽組織全部長出,潰瘍面愈合為治愈;創面縮小>25%,肉芽組織新鮮,膿性分泌物明顯減少為好轉;創面縮小≤25%,潰瘍面無明顯變化為無效。
對照組治愈率為29.1%,觀察組治愈率為50.0%;兩組PU治療效果分布見表1。
治療后兩組創面面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U創面面積的比較 cm2
治療4周后觀察組31處創面愈合時間為(9.32±4.13)d,對照組16處創面愈合時間為(19.43±6.87)d,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735,P=0.002)。
PU常規處理方法是經外科清創消毒后使用無菌紗布或棉墊覆蓋創面,以吸收表面滲出的物質,但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紗布敷料極易與創面粘連,多次更換敷料過程中易損傷新生肉芽組織,造成創面結痂、脫水,不利于肉芽組織增生及上皮細胞爬行,使創面愈合時間延長;同時由于紗布敷料與創面粘連,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引起出血導致患者疼痛,且易損傷正常組織[8-9]。康復新液具備擬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及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的作用,能加速皮膚創面和黏膜創面的修復;同時能增加創面血液流通性,加速創面細胞生長速度[10],被廣泛用于外傷、潰瘍、瘺管、燒傷等創面。德莫林又稱為“皮膚創面無機誘導活性敷料”,其主要作用機制是應用具有人體上皮細胞再生誘導作用的無機元素為生物活性成分,主動地誘導上皮細胞增生,促進創面快速愈合[11];同時,其無機元素組合還可以有效地中和創面的酸性滲出物,免除或減少皮膚瘢痕的形成[12],適合用于體表各類皮膚創面的治療。基于上述藥物的作用,本研究將康復新液聯合德莫林應用于PU創面,不僅能加速創面愈合的速度,而且能減輕敷料更換過程中對肉芽組織的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U治愈31處,治療后創面面積為(2.07±0.69)cm2,創面愈合時間為(9.32±4.13)d;對照組PU治愈16處,治療后創面面積為(4.24±0.92)cm2,創面愈合時間為(19.43±6.87)d;經統計分析,兩組在治療效果、創面面積、創面愈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康復新液聯合德莫林治療PU能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加速創面愈合,臨床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