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贛英,章富蓮,朱艷麗,王林飛,李 霞,沈小玲
1.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2.杭州市老年病醫院,浙江杭州 31002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為乙類傳染病,疫情暴發之初,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1]。隔離病區要求必須做到二級或三級防護,包括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隔離衣、醫用口罩、鞋套、橡膠手套等,必要時佩戴正壓式頭套,高強度的工作加上防護措施,醫護人員容易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2-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工作病區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3病區,病區醫護人員發生頭暈嘔吐6人次,均提前出艙。應急演練是訓練、評估、檢驗、改進應急管理能力的核心手段和應急準備的重要內容[4]。為完善醫護人員的安全管理,醫療隊通過應急演練方式細化隔離病區發生暈倒的處置流程,現報道如下。
以COVID-19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發生暈倒為例編寫應急演練方案,演練前編制腳本(見表1),明確場景及分工如醫生、護理人員、拍攝人員和參與人員;相關內容學習,如COVID-19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發生暈倒應急預案的培訓,掌握應急處置流程;演練相關物品準備包括氧飽和度儀、清潔區平車、搶救物品、消殺物品等;演練場景預設,病房污染區暈倒處置場景、半污染區第四間(脫防護服房間)協助脫防護服場景和清潔區救治轉運場景。演練過程全程攝像,后期文字記錄留檔。
1.2.1演練現場布置
演練場景放在隔離病區,相關設備儀器按現實存在獲取,對于半污染區第四間協助脫防護服的情節,考慮到醫院感染安全問題,更改到清潔區,并以半污染區第四間的設置進行現場布置,包括免洗洗手液、84消毒液、凳子、醫療垃圾桶等;劃分清潔區接應區域,放置所需平車、搶救車等物品。參與演練人員身著干凈防護服進行演練。
1.2.2實施演練
1.2.2.1 現場評估處置
10:50護士1做完常規治療護理后,巡視病房過程中出現頭暈不適伴出汗較多,退出到病房門口后倒地。護士2按應急演練腳本進行現場評估、處理。測量氧飽和度99%,心率100次/min,醫生評估意識清,觀察5 min后再評估。
1.2.2.2 協助脫防護服
11:00半污染區第四間(演練在清潔區)進行協助脫防護服的演練,醫護扶護士1坐于凳子上,協助者1先脫自身防護服,協助者2幫助護士1脫開防護服的前面,協助者1脫好防護服后,用84消毒液對護士1正面進行噴灑后,雙手托住護士1腋下,協助者2脫下護士1背部防護服后進行背面消毒液噴灑。
1.2.2.3 清潔區接應
清潔區10:55接到隔離病房通知后,立即到指定地點取平車和搶救車,至清潔區等待備用。11:30醫護攙扶護士1進入清潔區,進行消毒液噴灑后,協助護士1躺平,后續由醫療組進一步評估處置。

表1 COVID-19隔離病區醫護人員發生暈倒應急演練腳本
根據應急演練內容編制應急演練評價表,主要從設計、實施、總體三項進行評價,主要內容包括:演練目標可行、醫護處于應急狀態、各崗位人員到位迅速準確、物品準備充分、演練過程配合到位、演練過程中有充分溝通、個人防護到位、不良事件上報正確、演練流程合理、操作熟練規范。采取100分制,每項10分,完全達到要求則得10分,基本達到要求得5分,未達到要求得0分,總分達80分以上為合格。醫療隊8名醫護人員參加應急演練,醫療隊總負責人按照應急演練評價表對演練過程進行評價。本次演練評分90分,具體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應急演練內容及效果評價
開展應急演練有利于在仿真模擬情景下暴露目前應急處理流程的缺陷,提高醫護人員的應對程度,明確應急時的崗位和職責,發現應急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細節。本次應急演練中,發現問題主要有兩方面:在隔離病房通過防護服觸摸頸動脈搏動有困難;半污染區協助脫防護服時,2人協助人手不足,由隔離病房人員進行脫防護服暴露風險較高,體現在為暈倒人員脫防護服時,協助者2可能碰及暈倒人員的內層隔離衣,協助者1在協助者2脫防護服背部時,可能會被污染到,同時脫防護服時,3人間隔距離小于1 m,產生的氣溶膠可能是危險因素[5-6]。因此,需進行以下方面改進:頸動脈觸摸問題,目前認為運用血氧飽和度儀進行生命體征評估是最合適的選擇。半污染區個人防護問題,需要協助脫防護服時,提前通知清潔區,由清潔區一人穿好防護服到半污染區第四間協助。原隔離病區陪同的協助者2從后背扶住暈倒護士腋下,從隔離病區一起出艙的協助者1正面為其脫防護服,來自清潔區的協助者3是相對清潔的,等待協助者1為暈倒人員脫開防護服正面,用84消毒液噴灑處理后,替代演練中協助者1的角色繼續后續的協助,協助者2繼續脫防護服背部部分,協助者1在規定地方按流程脫去防護服后,為暈倒者進行背部噴灑消毒后,與協助者3一起扶暈倒人員通往半污染區第三間,3位協助者配合幫助暈倒人員進入到清潔區。通過上述流程細化優化后,加強了醫護人員的安全管理,進而降低職業暴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