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美,胡月紅,金芳娣,周堯英
紹興市人民醫院,浙江紹興 312000
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即體外生命支持系統,是指利用離心泵將血液吸引到體外,通過人工肺(氧合器)充分氧合后的動脈或靜脈血液再回輸至患者,使心肺暫時休息,為心肺功能的緩解贏得時間的一項器官功能支持手段[1]。因其有效替代心肺功能而被廣泛應用于救治心肺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癥患者[2-3]。ECMO建立時效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心搏驟停患者,及時建立,確保有氧灌注,對預后有決定性作用[4-5]。但該技術操作流程繁瑣,管理難度大[6-7]。核查單作為工具,可根據表單提示進行相關信息及操作等核查,使護理工作標準化、流程化,有利于護理工作實時質控及過程把握。 2017年紹興市人民醫院ICU設計ECMO操作規程核查單(以下簡稱核查單),將ECMO操作前(評估、準備),操作中(ECMO管路預沖、上機),操作后的處理(用物處理、記錄)設計于表單內,并在試用過程中不斷完善修訂,臨床應用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核查單主要包括4部分(12個步驟)。第1部分:操作前評估,包括患者評估(意識狀態、生命體征、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檢驗檢查及醫技檢查)、核對;第2部分:操作前準備,包括人員準備(醫務人員準備、患者準備)、用物準備、藥物準備;第3部分:操作過程,包括置管、動靜脈選擇、ECMO管路預沖、ECMO上機;第4部分:操作后處理,包括安置患者、用物處理、觀察記錄。ECMO操作規程核查表見表1。

表1 ECMO操作規程核查表
護士接到ECMO治療醫囑后根據核查單的內容逐項評估患者情況并核查醫囑和患者知情同意書,按照核查單列出的內容進行用物及藥物準備,進行ECMO操作,每項完成后,在相應“□”內打“√”防止遺漏;完成后再次確認,并在完成“□”內打“√”,每部分完成需簽名。
評價核查單使用前后護士的物品準備時間、管路預充時間、上機前總用時及操作質量評分。護士物品準備時間,指進行ECMO上機操作中所需的各項物品(包括一次耗材物品、各類儀器設備、藥物)的準備。管路預沖時間,指儀器設備自檢到管路充分排氣的整個過程。上機前總用時,指醫囑要求開始行ECMO治療開始到ECMO連接患者進行治療的整個過程。操作質量評分包括ECMO用物準備、管路預充時間、上機和下機的整個過程,滿分100分,根據操作的規范化和熟練度分別打分。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ICU 28例行ECMO治療并使用核查單的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齡31~74歲,平均年齡52歲;重癥心肌炎8例,心肌梗死6例,甲型流感3例,禽流感2例,重癥肺炎6例,氣體中毒3例。同時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ICU未使用核查單時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9歲;心肌梗死2例,禽流感3例,重癥肺炎5例。核查單使用前后各觀察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核查單使用前后各觀察指標比較
ECMO理論和技能專業性強,操作實踐危險因素多,對ICU護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需要ICU護士掌握ECMO各方面操作流程。但由于在ICU中各層級護士實踐經驗不一,部分護士在ECMO物品準備、上機、撤機等操作中對物品、操作等的熟悉度較低,容易發生拿錯、少拿以及操作慢等情況,尤其是低年資護士。核查單規范了ECMO用物準備、管路預充、上機、撤機的整個過程,護士可依據核查單的條目逐項對比執行,提高對ECMO操作流程認知程度,確保各項常規護理準時、高質量地完成,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及時、真實及詳細的護理記錄易于追溯,便于對ECMO操作護理質量進行監控。核查單的使用使得護士在操作過程中有據可循,有單可依。本文結果顯示,檢查單使用后ECMO上機前物品準備時間、管路預充時間及上機前總用時均較核查單使用前短,核查單使用后操作質量評分高于核查單使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