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霞
(江西工程學院,江西新余 338000)
書名:畜牧基礎
作者:張響英,李彥軍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08-01
ISBN:9787122059628
定價:25.00元
《畜牧基礎》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張響英、李彥軍編著,ISBN:9787122059628。《畜 牧基礎》課程涉及多項教學內容,涵蓋了畜牧生產中的多個環節,包括動物營養與動物飼料等多個環節,涵蓋的教學內容包括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家畜環境衛生、畜禽生產及實踐、胃動物與反芻營養與飼料、動物胚胎工程,在動物學專業課程中包含了10~12門學科,總體教學時數400~500學時,在《畜牧基礎》這一課程中則設置32個學時,實現了對教學內容的有效濃縮,對教學活動提出了較大挑戰。
該書包括6個部分,分別是動物育種新技術、動物遺傳學基礎、新型飼料添加劑研發、飼養標準與日糧配合、動物營養與飼料、胚胎生物工程等,涵蓋了畜牧專業發展的各項相關知識,在書后設置了12個實訓項目,為畜牧業基本理論知識教學提供實踐支撐,為教育學視野下的課程教學提供了多種參考,各個院校教學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靈活設置實訓課程。該書籍可作為對醫學專業學生的教材,畜牧獸醫工作人員也可將此作為工作參考。
《畜牧基礎》一書首先介紹了國內畜牧業的發展情況及其重要性,介紹了國外畜牧業發展情況。第一章介紹了動物營養,分析動物對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以及飼料營養物質與動物營養,介紹飼料與動物體組成,分析動物消化系統與消化方式,分析動物的消化系統、消化方式及對營養飼料的吸收情況等。分別介紹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能量與動物營養之間的關系等。第二章介紹了飼料,包括飼料分類及不同飼料的特征等,介紹飼料的加工調制與新型飼料的開發方式,包括青干草與草產品加工調制技術、飼料加工調制方法、青貯飼料加工調制技術及新型飼料的開發方法等。第三章介紹飼養標準與日糧配合,分析動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供給及飼料配方設計等,介紹日糧配方效果檢查與效果。第四章介紹動物的遺傳學基礎,包括動物遺傳中所依據的物質基礎及遵從的定律。包括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連鎖交換定律等。第五章介紹了動物育種相關知識,包括品種資源保存與利用、選種方法與配種等,分析動物育種方法及育種新技術,介紹雜種優勢及育種規劃等。第六章介紹了動物的繁殖,從胚胎與細胞核等生物學教學研究動物繁殖,分析提升動物繁殖能力的意義與措施。
《畜牧基礎》構建了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為教育學視野下畜牧相關專業教學提供了系統的教學體系,在教學框架中參考了多種書籍,包括《養羊學》《家畜育種學》《動物營養學》《家禽生產學》《環境衛生學》《養牛學》等,優化各個章節的設置,既突出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同時也避免重復,充分利用課程教學時間,避免出現教學內容繁多、課時較少等現象,基于教育學視野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課程組精心選擇并設計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動物育種新技術、動物遺傳學基礎、新型飼料添加劑研發、飼養標準與日糧配合、動物營養與飼料、胚胎生物工程等,在各個章節涵蓋畜牧專業相關知識,提煉并濃縮相關課程知識,引入最新畜牧領域中使用到的新方法預與新技術,綜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教學內容添加生產實踐圖片等,促進學生了解畜牧業發展,能積極學習畜牧相關知識。
《畜牧基礎》課程設置過程中,在基本理論知識應用外添加了生產實踐相關課程知識,與生產實踐活動等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基于教育學的視野之下,應不斷修訂并更新教學計劃,為學生組織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養豬場、肉牛場、養雞場及配種場等活動,通過一線的現場參觀、實踐以及生產一線技術人員的講解,促進學生了解畜牧相關知識,將《畜牧基礎》中學習到的專業課程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利用理論解釋畜牧中的現象,為了促進同學的理解,進行課堂討論,促進同學理解實踐對畜牧專業的重要意義。
在《畜牧基礎》書后設置了實訓活動指導,設置了畜禽營養缺乏癥的觀察與識別、常用飼料飼草的識別與分類、青貯飼料的調制及品質鑒定、魚粉的摻假與品質鑒定、養殖場飼養效果分析與營養診斷、小鼠染色體標本的制作與觀察等7個實訓方式,對課程實訓活動提供指導,分別介紹了實訓目的、實訓器材、實訓內容及實訓作業等,對學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定指導。
《畜牧基礎》對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豐富了教學內容,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了變革,引導學生有效學習畜牧相關知識,對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加強對《畜牧基礎》的探索與交流,促進畜牧專業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