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學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新媒體新聞傳播主要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的形式進行呈現,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新媒體新聞的時效性更強,并且傳播速度更快。大部分新聞內容可在300秒內,通過編輯、整理、優化將需要傳遞的信息進行傳遞,有利于吸引公眾的眼球。因此,工作人員需結合不同新媒體平臺的特色,整理出平臺的運營規則及使用方法,設定文章標題,促使新媒體信息能夠被全面呈現。
1.1 受眾群體較小,傳播渠道較單一 傳統新聞內容大多通過紙媒、電視及廣播傳播,群眾與媒體工作者的互動性不高,不能及時發表關于新媒體的見解,進而導致群眾的參與度、觀看興趣較差。新媒體平臺媒介的影響下,人們可利用快手、抖音等平臺查看新聞情況,如抖音平臺中“央視新聞”一賬號,就圍繞近期的民生、時政、社會、經濟方面的新聞進行播報,同時可利用在線直播的形式展現出某一事件的發展情況。在此過程中,群眾可利用平臺發表自己關于事件的所思所想,故新媒體平臺的新聞的傳播方法更為靈活[1]。另外,傳統新聞需要通過詳細、完善的審批環節才可進行播報,但新媒體平臺可在一定審核下降新聞收納至指定的分欄中,有利于消除受眾群體、受眾范圍過小的現象。
1.2 傳統新聞的時效性較差 傳統新聞的獲取方法較為復雜,通過后期編輯審核、剪輯的過程,所呈現出的新聞的時效性較差,無法讓群眾更快捷的了解關于新聞的發生背景。新媒體平臺可利用“全平臺”的傳遞思路,在直觀的畫面感受中掌握新聞動態,如“貴州公交墜湖,21人遇難。”這一新聞,人們可以通過觀看各平臺關于此事件的報道,從而掌握關于本事件的發生經過和時間,故新聞的時效性較強。而傳統新聞信息(除非常事件外)僅能在指定的時間內予以呈現,且傳播方式最多是通過報紙、電視,當人們對這一事件開展了解時,事件已經成為過去時,導致部分新聞內容已沒有必要進行探究,影響了新聞的傳遞價值。
1.3 傳統新聞報道內容較為單一 傳統新聞主要以報道國內外大事,民生大事為主,且所使用的傳播方法較為單一,其原因是新聞的表達方式較為固定,致使新聞的創新度較低。新媒體平臺可利用推廣及運營的思路,分析不同新聞的受眾群體,同時給予這部分群體垂直領域的新聞內容,從而呈現出針對性較強的數據信息。例如可利用用戶運營的手段,結合對應的推送方法,呈現出新穎的、多元化的信息內容,能夠給人們表現出直觀的新聞發展情況。通過拉近新聞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讓群眾有“切身體驗”的感覺,這對于新媒體的發展有著積極地作用[2]。
2.1 巧用新媒體工具,提升新聞的時效性 工作人員需要全面了解不同新媒體工具的運營方法及使用規則,采用特色的新聞傳播形式展示出個性的新聞內容,幫助公眾全面、深度的了解到現場的時政情況。在此過程中,群眾可利用智能化設備了解到新聞的實際情況,同時搭建出新媒體平臺的特色矩陣,加大對某一方面新聞的推廣及挖掘。另外,工作人員可在各大媒體建立官方賬號,如今日頭條、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在各個平臺中傳遞縱向內容。例如微信公眾號平臺,可建立官方賬號,以日推的形式進行新聞博導,有利于提升傳統新聞的推廣價值。
2.2 明確新聞播報原則 工作人員需明確新聞的播報、發送的原則,利用宏觀的角度審視新聞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其原因是提高新聞的準確度,有利于讓群眾感受到真實的新聞內容。因此,需要篩選出適合推廣的平臺及傳播途徑,選擇大眾化的平臺,同時借助主流媒體進行跟蹤性報道。另外,需要做好新聞的審視及管理工作,其原因是若部分新聞的真實性不高,存在虛假、造謠的情況,可能會導致社會的恐慌。所以,工作人員需強化對新聞信息的審核工作,對不科學的帖子進行刪除處理,推廣真實的信息數據,并加大其推廣力度,使權威的新聞報道呈現至人們的視野當中[3]。
2.3 建立討論交互機制,引導群眾交流 工作人員需在相關平臺開設留言及評論機制,如微信公眾號平臺,可開設閱讀評論機制,引導群眾圍繞不同的新聞做好信息反饋及信息交流。因此,需搭建完整的媒體矩陣,結合自媒體的特點,深化對某一信息數據的報道,引導群眾進行在線討論及在線交流。通過及時發表群眾對新聞的看法,并利用“熱評”“置頂”的方式,闡釋官方對該事件的看法,有利于提升互動的效率,這對于促進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新聞的傳遞有著積極地作用。總之,利用交流、討論的模式,能夠增強群眾之間的在線交流,有利于呈現出一套完整的媒體內容。
綜上所述,工作人員需建立完整的新媒體平臺矩陣,完善新聞的傳遞方法,改革傳統新聞的傳播途徑,有利于提升新媒體新聞的交互價,進而提升新聞的核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