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07
婁勤儉書記在南通調研時強調,要以新發展理念系統謀劃沿海發展,把江蘇沿海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示范。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南通將以高水平規劃引領沿海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美麗江蘇南通樣板。
當前各類“十四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編制中,我們將緊抓窗口期、當好參謀員,增強各類規劃的生態底色。一是主動融入宏觀規劃。以第一人稱積極參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強化綠色發展理念,突出系統思維、生態思維,從源頭保護生態環境、控制和治理污染、合理有效利用資源。二是指導優化產業規劃。“大通州灣”是南通沿海發展新的增長極。深度參與通州灣產業規劃編制,響亮發出環保聲音,指導明確沿海產業布局和定位,努力實現沿海臨港產業協同、布局合理、集聚集約、共建共享。三是編好生態環保規劃。圍繞美麗南通建設,系統謀劃編制“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組織編制大氣達標、流域、海洋、土壤等專項規劃,進一步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作用,加快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雙贏。
實施最嚴格的環境準入門檻,將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底線,確保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用好“三線一單”。用“線”框住空間和開發強度,用“單”管住環境準入,把“三線一單”管理要求深度嵌入國土空間規劃、污染防治規劃、環境質量目標管理等工作中。二是守好項目準入。嚴格對照產業政策、空間規劃和區域評估結論,提前介入項目招引,對不符合產業定位、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一律說不,切實提高“GDP”的含綠量。2020年以來,先后否決天元錳業、和合銅業等重大項目,涉及投資額近160億元。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管理,嚴格環評評估責任追究制度。三是鼓勵鏈式發展。實施強鏈、補鏈、延鏈,沿海地區構建“一核兩片四引擎”格局,打造特色優勢綠色產業集群,推動實現區域全產業鏈發展,將污染物“吃干榨凈”、最大程度減少向外環境排放。
一是綜合利用與化害為利的原則。在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綜合利用與化害為利的原則,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現代能源和資源來開展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減少城市發展對于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二是全面規劃和科學合理布局的重要原則。要遵守全面規劃和科學合理布局的重要原則,現代化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需要綜合考慮城市規劃工作、城市社會發展計劃、經濟發展計劃的相關內容,這樣才能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規劃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在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跟城市經濟發展相協調,不能過于追求經濟利益,需要把城市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發展相結合,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三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治理原則。是在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中過,要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治理原則,從根源上優化城市內部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環境管理工作水平。四是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在生態環境管理中,還需要秉持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重要原則,明確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中的責任主體,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的順序貫徹落實。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并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整個城市每一個公民的重要責任,因此需要號召城市民眾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去,加強城市生態環境管理保護宣傳工作,通過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民眾的參與還能夠對政府和企業起到監督的重要作用,確保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更有成效。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要依靠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利用法律來讓城市生態環境管理工作開展更加規范有效。
圍繞“大項目突破年”活動,聚焦重大項目報批報建、要素資源需求保障等重點,推行“一項一策”精準服務。一是推動項目高水平設計。加大對各地黨委政府政策宣傳力度,主動對接優質重大項目,要求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工藝、對照清潔生產標準開展項目設計,優化污染物治理方案,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二是提升服務效能。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常態化,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協調推進。強化跟蹤指導、暢通信息交流,積極爭取各類政策、指標支持。三是優化要素保障。合理調配污染物排放總量,對占用生態管控空間的項目,指導優化項目選址,妥善處理好紅線保護與項目建設。
全市上下將以決戰決勝的決心、迎難而上的勇氣、扎實有力的舉措,統籌做好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形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綠色發展格局,為美麗江蘇建設作出南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