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毛莊鎮會里中心小學 河北 唐山 063600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日益突出。國家、省、市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強調學前教育的小學化,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學前教育的小學化仍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有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好效果。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教育實踐,探索學前教育的小學化解決途徑,為學前教育去小學化提高研究思路。
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是幼兒園去“小學化”的重要途徑。首先,由于學前教師的陣容參差不齊,致使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不高。其中有轉崗的教師,有從小學下來的教師,好多教師不具備學前教育的資質。這些教師在觀念上往往不能適應學前教育的理念。他們大多實踐能力較弱,要想讓他們改變觀念,樹立新思想,達到能勝任學前教育的基本能力,就要進行職場教育和鍛煉。這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需要積累經驗,短期內不能達到這種目標。他們還存在著不正確理解區域活動的意義,片面追求集體教育的觀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不能進行以“游戲”為主要形式的基本活動,不能理解兒童的操作、制作、探索、操作的實質意義,不理解幼兒往往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一天生活的觀念。而且,只有一些幼兒專業的教師年齡太小,無法承擔“傳幫帶”的任務。從根本上來說,要想糾正和避免“小學化”現象,就要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養,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為能夠徹底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打下基礎。
開展“同課異構”等教學活動是解決幼兒園“小學化”的另一個重要途徑。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轉崗而來的教師對集體教育非常感興趣,忽視了區角的游戲活動。為了取得一些顯性的教學效果,大多數教師都為了迎合家長,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不能正確引導家長的育兒觀。特別是一些現在的幼兒多為隔代教育,“祖輩”家長們在一定程度上擅自取代父母教育和過度保護幼兒的教育,剝奪幼兒發展的身心規律,讓幼兒形成了過分依賴成人的不良習慣,造成幼兒今后開展區角游戲活動增加了難度,這種現象在一些小學附屬學校和鄉鎮私立幼兒園元里更加明顯。這一部分教師要想能有效地指導幼兒活動,就得從常規的教學抓起,強化常規指導。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最主要的活動,是幼兒教學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游戲展開,通過游戲活動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通過游戲引導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禁止學前教育小學化,禁止“拔苗助長”式教育方法。為了讓教師通過實踐得到真正的領悟,每個學期都進行“同課異構”活動,真正認識到自己在幼兒教育活動和小學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差異。在活動中改變觀念,了解游戲活動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之一,是幼兒一天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兒童實踐探索、操作和體驗的重要平臺。幼兒園要真正推進區域的各項活動,開展自主區域的各項游戲活動,形成教育的常態。因此,在常規的工作中,要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避免“小學化”傾向。
俗話說:“行動勝于心動”。誘導兒童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是解決“小學化”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各個幼兒園要積極開展區域活動,首先從規劃活動室入手,將原來以團體教育為主的教室轉化為兒童自我發展、積極參與活動的區域,將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的中心轉化為以活動為中心。在活動材料的投放時,要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在活動場所上要有足夠的空間。同時還應該注意幼兒間的個性差異,為一些不同幼兒的個性發展和潛力的挖掘提供物質材料。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來評價幼兒,懂得尊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個人差異。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們不能存有等靠的思想,要自己親自去實踐。從現在開始努力提高專業技能,合理開發和整合周圍可以使用的材料,為幼兒區域活動的提供良好的環境,為幼兒搭建自主操作的平臺。幼兒教師要有自己的專業思想和判斷,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也不能刻意追求新奇而忽視自身條件的限制,建立一個具有自己班年齡段特征的區域活動。如活動區域的設置和材料的選擇等,可以根據當地的特色進行制作,在活動區域中可以表現出幼兒周邊的自然景觀等,區域能夠充分體現出本班的特色,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周圍四季的變化,從而認識自然,探索周圍的秘密。教師要有開發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身邊的素材,這樣大大提高教師美化環境的能力,也鍛煉教師自我實踐能力,開拓了思維。
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加強家園密切聯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成為了必須。為了更好地開展區域活動,教師要樹立“一天生活都是課程”的觀念。在得到園領導的支持的同時,要積極聯系家長,讓家長協助幼兒園班級開展區域活動,從而形成教育合力,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教師要充分認識并做好幼兒家長的思想工作,得到幼兒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參與區域建設和材料準備工作,提供家長可展示的平臺。例如家長助教、家長庭院、家庭畫冊等,可以給幼兒提供溫暖和諧的環境。教師還可以擴大區域活動范圍。例如利用周邊可開發的剩余資源,結合本園本班的實際需求,讓幼兒按照自己的區域角,讓兒童了解動植物的生長過程。教師可以定期邀請家長來園進行講座,也可以讓兒童進行觀察記錄等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通過家園的交流,不僅可以加強家長的育兒觀,還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