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設計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文化創新與文化自信是基于對于自身文化的了解,通過對楚地服用玉飾的設計特點和文化背景進行科普,提取設計元素。讓學生能夠在課程中從學到實踐,通過此門課程,可以使學生學習到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為基礎的相關衍生品,例如紡織服裝類旅游紀念品、服飾配件等設計產品的設計方法。
隨著時尚市場的競爭和時代的發展,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進行提取和創新,滿足現代市場的文化產業需求成為藝術設計教學類課程需要進一步探討解決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通過以楚地服用玉飾作為文化切入點,對楚玉文化根據教學目標及要求制定授課方案,設計教學重難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選擇優質教學資源進行分享,首先清晰教學知識目標。《衍生品設計》課程是藝術設計本科專業的專業課程中知識能力拓展類課程的選修課程。作為一門跨專業的選修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到藝術衍生品的相關知識以及嘗試將傳統文化進行二次改造和運用的實踐。通過此門課程,可以使學生學習到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為基礎的相關衍生品,例如紡織服裝類旅游紀念品、服飾配件等設計產品的設計方法。
(一)楚地服用玉飾傳統文化存在小眾性。楚地服用玉飾文化相當于其他中國傳統文化來說,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大部分專業的學生對其并不了解。何為“楚地”又何為“玉飾傳統文化”,兩者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在楚地服用玉飾中又涵蓋著怎樣的藝術設計特點與紋飾的設計風格。這些問題都需要在課堂中進行進一步的講解與剖析,增強學生對其文化的認知。并且楚地服用玉飾傳統文化并不常常出現在人們的日常設計中,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參照和對其文化的價值上的認識。
(二)授課群體存在復雜性。衍生品設計課程是一門藝術類跨專業選修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不同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每個專業的特性存在很大區別。設計類學科的學生在特性上具備思維活躍和知識碎片繁多的特點,在日常設計教學中如何將楚地服用玉飾特點進行有邏輯的解析,整合好學生在知識點上的碎片感,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并發揮其專業特點進行發散思維將楚地服用玉飾的特點進行提取再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提高感性認識,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分析。
(一)教學目標的明確
1.知識目標,加強學生對楚地服用玉飾文化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從自己的審美視角出發,提取設計元素并加以運用。
2.技能目標,使學生具備將提取元素進行變形和創新再設計的能力,通過閱讀和案例能分析楚地玉飾紋樣的特點,并處理好衍生品設計與其紋樣的關系。
3.情感目標,通過專業訓練,使學生對于楚地服用玉飾文化不在陌生,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與認同感,擴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堅定文化自信。
(二)教學形式的變化。在專業教學時,線上線下結合的課程方式。4課時講授論,4-8課時小課,做強化練習。此外,在整體課程設計中加入外出調研環節,帶學生進行調研考察。通過考察博物館與市場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課程中更有參與感提高學習興趣。在線上的設計中,可以通過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投放適合課程的衍生品設計案例。使學生在進入下一設計階段前,就能先大概了解設計初步原理,推進課程的進度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在線下課上能帶著問題進行思考。
(三)教學內容的創新。有別于傳統文化灌輸形式的教學方式,在課程設計中強調理論講授和技能訓練。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簡及繁、循序漸進地方式合理安排,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豐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通過多媒體演示、作品賞析、技法進行講授、現場示范等讓學生對衍生品設計有明確的認識和了解;作業輔導上,則根據課程進展適時進行整體講評與個別輔導,對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鼓勵,對不足之處予以指出。
在作品的呈現和展示上,鼓勵學生將楚地服用玉飾的文化特點與現代商業設計進行結合,制作符合市場需求和審美的系列衍生品設計。理論聯系實際,使藝術設計產品與商業的結合。結合學生作品為其提供合適的展示平臺,在結課作業的環節設置展銷環節,通過布展和整體衍生產品的視覺設計讓學生參與到市場中來,感受文化、設計與市場的關系。利用新媒體形式,進行視頻的制作剪輯或者直播,提高學生在整個課程中的參與感與團隊性。
文化創新、產業創新離不開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如何根據時代的要求和發展進宣傳中國特色文化,使其滿足當代的文化與文創的產業需求是我們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根據湖北地區特色楚地服用玉飾文化的研究與《衍生品設計》相結合,對文化的普及與創造型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對課程的再設計,利用創新的授課方式進行線上、線下和市場的有機結合,提高藝術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與配合度。根據楚地服用玉飾文化為其設計以服紡織品為載體的一系列藝術衍生品。為地域文化傳播和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