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學 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電子信息技術專業是順應時代發展和需要的高等院校新興專業,它與傳統專業有比較大的區別。然而很多地方高校只是簡單將原有專業的教學方法直接套用到電子信息技術專業上,無法很好的體現電子信息專業的特色,影響學生對專業的全面認識和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效果不理想。本文擬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趨勢,探討地方高校電子信息專業課程教學要求,培養適合“新工科”標準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
當今社會,“互聯網+”的信息化技術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教育也是時代發展中的一種基于互聯網教育資源的嶄新模式。“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給高校教學帶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高校的傳統教學方式是面對面的教學,這種方式對學習時間、地點等有諸多限制。而翻轉課堂是混合式教學中的一種高級表現形態,它是一種網絡課堂教學(線上)與實體課堂教學(線下)相結合的融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證明翻轉式課堂教學的主體主動性會更加激發學生的熱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感更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積極主動性。“互聯網+”提供的豐富網絡教育資源也為翻轉式課堂教學提供了基礎條件和實施保障。因此,可以結合“互聯網+”的信息優勢,使學生擴展獲取知識來源途徑,教師采用翻轉式課程教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通過”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優秀的電子信息人才。
地方高校電子信息專業需要培養能服務于地方企業的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專業人才,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方高校的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在課程教學中需要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要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成為符合“新工科”標準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電子信息專業的課程教學有如下要求:
(1)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課程設置的前提是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就業范圍很廣,然而本科四年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不要妄想培養全能型學生,應當結合地方高校自身特點、地理位置和專業特色做好合適的培養方案,而向具體的就業崗位或類型有針對性的進行課程設置。
(2)新工科核心實驗環節的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實驗環節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課程實踐中做好指導和輔助,設計實驗目標和技術路線。學生充分了解實驗背景知識,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實成實驗結果驗證或開發,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擴展思維活動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電子信息專業類課程應按照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工程應用進行設置,開設理論技術前沿和工程實踐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鼓勵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創業型工程類人才。
傳統課堂以老師備課-課堂講授-學生課后復習為主要模式,而翻轉式課堂則以老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課前觀看并完成規定任務-回到課堂進行生生或師生互動和答疑等方式教學。老師設計引領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能學、想學、會學”完成課程教學。結合“互聯網+”的特色,翻轉課堂在電子信息專業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應用:
(1)線上教學準備階段。教師需要確認課程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錄好線上課程視頻,其內容要涵蓋線下課堂內容的主要知識點,但難度也不能太大,以學生自學能夠消化或拔高為主,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在15分鐘左右。視頻本身承載的課程內容要難度適中、知識點飽滿,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線上學習模式。在翻轉式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他們需要利用互聯網線上觀看相關課程視頻,并對知識要點進行理解和分析,從而帶著疑問和思考參加后續的線下課堂學習,實現有質量的。在線上學習階段,學生不再是單向知識被輸送者,而是主動學習者和探索者。
(3)線下交流討論環節。傳統課堂是教師單向知識講授和輸出,而翻轉式線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在于知識的內化,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對課程及相關知識點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分析并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與很多傳統專業不同,它與技術發展與時代要求息息相關,因此要求電子信息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要有特點,教學策略要因材施教。本文以地方高校電子信息專業課程教學為例進行初步研究與探討,希望在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導向下,設置更合理的課程結構,解決以授課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地方高校電子信息專業的蓬勃發展,為培養優秀的地方電子信息技術專業人才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