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西江中學 江西 贛州 342600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作文是語文的靈魂和核心,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1]。一篇優秀的作文,從字里行間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探究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是勢在必行的,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養以及人格心理等。
(1)有利于優化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能力。但是因為初中語文卷面對學生所占的讀寫能力比例有區別,使得教師教學的結構也是不一樣的[2]。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增強作文教學,不僅能使教師更加重視作文教學,還能總結和反思教學經驗,多教學方法進行調整,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運用能力,提高學科專業素養。
當前初中語文作文的教學模式,仍舊無法打破傳統,基本停留在課本知識層面,絕大部分的學生,運用寫作都是為了應對卷面的考試,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到寫作具是語言交流功能[3]。所以,增強寫作教學,學生既能將寫作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也能提高語文科目的知識,與此同時還能提升學生寫作的綜合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認知,講課本中的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提供保障[4]。
(1)教學方法單-化,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基本采取三個步驟,其一是對作文任務進行布置,其二是對作文試卷進行批改,其三是對學生作文進行講評[5]。這三種方法,都是在沒有考慮到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的,有些教師認為只要作文符合要求,并且卷面公正就可以。但是如果這種情況時間長了,也會對學生的寫作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2)寫作索材單調化,不能凸顯作文活力。
作文的生命力就是素材,一篇優秀的作文,必然離不開好的素材。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們運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大同小異的。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所掌握的寫作素材單一,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導致寫出來的文章沒有活動,缺乏深度,教師既不愿意看,學生自己也不愿意多看。
(1)堅持培養學生“說真話”的習慣。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堅持培養學生“說真話”的習慣,使學生能夠將自身的真情實感表現在作文中。語文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明確教學中最重要的目的,回歸到本真的教學狀態,從而有效的實現作文教學與生活的結合。另外,語文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說真話、寫真話的寫作習慣,指導學生在作文中,敢于針對自己經歷過的情況,通過個人的思想處理寫出來,將作文的本真需求有效的凸顯出來。例如:在寫人物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周圍的教師、同學,以及回家觀察自己的父母,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對不一樣人物的形象、特征、形態等進行仔細的觀察,有效的鍛煉學生說真話的能力。
(2)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
經過小學階段的寫作練習之后,初中生是必須要有一定寫作經驗的,但是事與愿違,有部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經過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狀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寫作的素材,題目不一樣,學生就會出現寫作素材內容缺乏的現象。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在具體的生活中認真總結觀察。同時要鍛煉學生發現美的眼睛,能有效的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使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更有活力。語文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必須要運用一些對策,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述八年級上冊《三峽》這篇文章時,在課前可以先讓寫生收集山峽的寫作素材,之后在課上制定課前五分鐘的環節,在這五分鐘里,學生講述一些關于山峽的名言名句,互相討論,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素材積累,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3)建立科學、系統的作文教學體系。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必須要和語文課程教學保持一致,與此同時也要形成寫作的體系,有效的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例如:在八年級敘事作文《初中生活之我見》的寫作要求中,教師應該先向學生講述敘事作文應該如何寫,接著向學生講述敘事作文的基本知識,語文老師首先要介紹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接著向學生介紹記敘文的六要素,最后讓學生選擇與題目有關的案例,對于形式不同的寫作,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建立科學、系統的作文教學體系至關重要,不僅是學生寫作順暢的保證,同時能有效提高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不是短時間就能取得理想效果的,其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教師要積極的指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注重素材的積累,拓展學生寫作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有效的提高自身作文的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