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
我國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鼓勵綠色發展,其中對綠色金融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均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由此可見,綠色金融和新能源產業都是國家大力支持的領域。綠色金融可以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一條便捷高效的融資渠道,對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尤其是解決融資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資金聚集效應通過資本化過程、跨區域資源配置兩種渠道實現資本與資源的融合,從而促進新能源產業規模的壯大。綠色金融的資本化是一個把現有資源轉化為資本的過程。跨區域資源配置則是通過資源與資本的高度融合實現自然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得到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資金。
綠色金融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收入政策的協調配合下,能夠促進生產要素的轉移,從而優化系能源產業的結構。
通過金融的信息處理和風險管理實現科技創新效應。具體而言,金融系統的信息公開制度能夠使投資人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與新能源企業的相關信息,一則有利于投資人發現潛在投資項目,二則有利于新能源企業快速直接獲得生產資金。此外,金融系統的信息公開的規程就是引入公眾、市場監督的過程,這有利于規范金融市場,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1]
假設新能源企業生產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在此基礎上,本文構建如下模型:

其中,i表示新能源產業中的不同企業,t表示不同的時間,ui表示企業固定效應,控制不隨時間變化的個體差異因素;εit為隨機擾動項。
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企業的總資產的對數均在1%水平內顯著,且對被解釋變量的正影響。具體可知,企業的無形資產、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利息和市值每增加1%,企業的總資產相應增加0.517%、0.306%、0.086%、0.214%。
(1)資本聚集效應分析
應付利息對新能源產業的總資產具有顯著的正效應。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方面,新能源產業具有投資周期長、所需資金大等特點,長期資產市場具備的融資期限長、資金接待量大等特點能夠較好的適應新能源產業籌資的特點。另一方面,直接金融體系是沒有金融機構介入的資金融體方式,降低了資金配置的成本,提高了金融配置效率。但值得一提的是,直接金融體系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僅為0.214%,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應該通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等途徑來擴大直接金融體系的支持力度。
(2)投資導向效應分析
以銀行信貸為主導的間接金融體系對新能源產業的總資產具有顯著的正效應。但相較于其他影響因素,它對結果的影響力度最小。究其原因,首先,銀行信貸投向與交易成本有關,而交易成本高低有信息不對稱程度決定,不同所有制企業的交易成本不同,從而導致了銀行信貸投向的所有制差異,簡言之即銀行更愿意貸款給國有企業。其次,以銀行信貸為主導的間接金融體系的特點是融資期限短,資金使用成本高,新能源產業如果大量依靠信貸支持很可能會導致企業的資金出現問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上市的標準,故以銀行信貸為主導的間接金融體系對其發揮著重要作用。
(3)科技創新效應分析
無形資產對新能源產業的總資產具有顯著的正效應。此外,與上述兩種效應相比,科技創新效應的影響是最大的。究其原因,新能源產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以無形資產為代表的技術附加值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實證結果證明綠色金融的科技創新效應促進新能源產業總資產的提高具有極其中重要的作用。
1.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直接融資發展,推進優質資產上市,拓展資金的融資渠道。[2]
2.政府應加強對投資的引導職能,進一步完善財稅政策的調控職能。[3]
3.搭建綠色信息共享平臺增強信息處理能力。
4.促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化解風險聚焦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