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劉濟民 王晟剛
山東水發生態環境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發生態環境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是水發生態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權屬企業,注冊資本4億元,總資產10億余元,主要從事建筑石料開采、鈣產品深加工利用以及生態環境保護開發等行業。礦區面積0.7304平方公里,生產規模200萬噸/年,礦區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3148.3萬噸,遠景儲量近10億噸。
公司成立一年多來,在水發集團和水發生態產業集團領導下,在公司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成為目前泰安市東平縣第一家實行建筑骨料全程水洗生產的企業,臺時產量、日吞吐量均為全縣第一;成為綠色礦山建設全縣標桿企業,2020年11月,以950分(滿分1000分,國家級綠色礦山分數線為900分)高分順利通過省綠色礦山評審委員會驗收,產業園的規劃也已經逐步展開……
在國家礦山整治和綠色創建的背景下,東平縣積極落實“一山一礦、一礦一證、一證一線”政策,引進大型企業和外部資金參與整合。水發生態產業集團把握住這一機會,在做強集團主業基礎上,進軍礦山修復治理,水發生態環境公司應運而生,整合了東平縣梯門鎮3個采礦權證6家石料加工廠共計11條生產線。
科學分析,合理規劃。面對生產、銷售、創建等條件都不具備的重重困難,分析礦山修復治理產業鏈條,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方案,嚴格按照國家綠色礦山標準進行升級整改,將過去粗放型、污染型的發展模式,改成走綠色環保、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生態模式,有效促進各類礦山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
措施得力,迎難而上。因在礦山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空白,特聘請管理經驗豐富的浙江崇然礦業有限公司,邊托管邊學習,吸收先進管理經驗。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水發生態環境公司提前布局、多方調度,多次與縣政府、礦管委等職能部門溝通協調相關手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及早復工復產。2月14日,項目部7名技術人員從浙江順利返回。
積極配合,加強交流。積極和縣自然資源與規劃局以及安全、環保等職能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在方案、措施等方面進行有效溝通和協調,加快解決礦區道路修筑、老采坑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覆綠等問題。截至2020年5月,完成了5萬余平方米的綠化以及重車(空)道路、銷售廣場硬化工程,為下一步礦山技改做好準備工作。
水發生態環境公司在礦區規劃布局、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科技數字化礦山、企業管理、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進行深耕細作,落實各項有效措施,加快了綠色環保技術裝備的升級換代,加大了礦山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
實施水洗技改,優化生產線。組織礦管委等相關部門到工藝成熟的優秀礦山進行考察后,決定投資3000余萬元對老舊生產線進行產能提升和水洗技改。2020年7月份,新建的全封閉、全自動化、全程水洗的綠色環保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生產線得到優化,有效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量,處理礦石最高可達1500噸/小時,最高產量達到2.2萬噸/日,日銷量突破2.5萬噸計700余車,日銷售量占整個東平建筑骨料銷售市場的1/4。技改完成后的生產線有以下幾個優勢:公司生產的各種規格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全部進行水洗,確保車間內幾乎達到零粉塵;通過水洗提高了石子的質量,滿足了對產品質量要求更高的高鐵、高速路建筑企業的需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石粉,水洗后形成水洗砂,提高了附加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進行凈水循環利用后,產生的泥漿壓濾成泥餅,直接用于回填復墾或者生產加氣磚、多孔磚等。
實施科技創新,自主研發中控系統。為真正實現科技管礦、零人員生產,最大限度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節省各類費用,公司通過多方調研攻關,組織科技人員,以科技創新引領,投入500余萬元資金,自主研發了一套先進的DCS中央自動控制系統,并進行了專利申請,對原有陳舊、機械化的生產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創新。DCS中央控制系統集成了100余個攝像頭、200多個控制開關,連接了4萬余米的各類電纜、光纜等強弱電線路,實現了生產、安全監測、監控等子系統的集中管控和信息聯動,打造了全程、遠程無人操控和管理的生產模式和場景,可以24小時全天監控、遙控、指揮調度生產。該系統還能根據生產工況的不同,自動實現遠程調速,隨時自動調整運行頻率,實現了產能的最大化。生產過程中,車間內可以達到零人員值守,從而真正實現了遠程化、智能化、安全化生產。公司還建設了自動噴淋系統、過磅系統、銷售系統、洗車平臺以及各類自動數字化控制系統。
以創建促生產,實現各項工作有機融合。生產線投產后,公司以全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抓安全、保生產、促銷售為首要目標,以集團提出的邁向500強為契機,以加大營收和創收為目標,積極協調各個項目部,加班加點、全面推進,在頁巖剝離、生產、銷售等各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自2020年7月投產至今,礦石加工量已達160萬噸,銷售150萬噸,并且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一年300萬噸的頁巖剝離量,公司產量大幅提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規劃綱要及2035年遠景目標,其中提到:更加注重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突出強調科技、創新的核心增長動能地位;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有望加速推進……這為水發生態環境公司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立足產品定位,明確產品研發方向。公司礦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不僅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還是一種無機原料,可以加工成輕(重)質碳酸鈣、納米鈣以及次氯酸鈣等一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油漆、油墨、造紙、污水處理、土壤改良、食品、精飼料、美白牙膏等行業。特別是水發集團很多權屬企業在污水處理、水資源利用、土地整理改良等方面需要大量次氯酸鈣等類似產品。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公司將進一步聚焦石灰石深加工和全產業鏈的拓展。
立足資源優勢,打造鈣循環經濟產業園。未來,公司將堅持以礦產資源深加工為龍頭,以礦產資源開采為主業,集中現有優勢資源進行產品生產深加工,拓展、拉長產業鏈,為進一步占領更多的優質資源和資源的高科技再開發、再利用打好基礎,為集團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利用3-5年時間,逐步發展成為跨骨料生產、裝配式建筑構件、活性石灰、輕(重)質碳酸鈣、納米鈣等行業的綠色礦山企業,力爭打造一個高端、現代化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最終形成特色的鈣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目前,已與中鐵十四局談成投資合作意向,擬建設大型商砼項目,為后續產業園的發展打好第一槍。
立足集團優勢,實現產業資本兩翼齊飛。公司將按照邊開采邊治理的思路,結合水發集團的水利、農業優勢,對礦山的環境保護、生態恢復及后續土地復墾等逐步進行修復和治理,力爭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兼顧,逐步構建起礦業發展的新途徑,以資本鏈、創新鏈、產業鏈推動產業園創新,實現企業產品的高端化、產業化、綠色化,企業向綠色礦山、數字礦山、文化礦山、旅游礦山方向發展,實現企業做優做強,為鄉村振興、綠色發展作出國企應有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上善若水、發展惠民”的水發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