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歡
體育強國背景下冬奧項目校園推廣研究
雷 歡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我國冬奧項目校園推廣進行分析研究,對校園推廣冬奧項目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建議,在體育強國戰略部署下,積極探索北京冬奧會來臨之際校園推廣冬奧項目的意義與時代價值,進一步促進我國冰雪事業蓬勃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步伐。
冬奧項目;體育強國;冰雪運動;學校
振興冬奧項目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契機下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經之路。“學校體育不僅作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選拔的根源,更是增強我國青少年體質、促進健康的主要陣地。”[1]如何將冬奧會項目切實融入學校體育,使學生形成對冰雪運動深度認知和培養良好的體育相關能力,在提高學生冬奧項目的競技能力,為國家培養和輸送競技體育人才的同時,也為全民健身培養指導者和參與者,帶動社會大眾的體育參與,進而推動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及社會體育三者協調發展成為當下所需。本研究結合校園文化及區域環境進行科學設計,堅持問題導向,在體育強國背景下,積極探索北京冬奧會來臨之際校園推廣冬奧項目可行之策,對有效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冬奧文化的根基是否牢固,是冬奧項目成功推廣的基礎。但“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校園的冰雪運動文化傳播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政策驅動者缺乏‘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2]導致冬奧文化遲遲走不進校園。學者曹亞東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對沈陽市10所高校的學生參與冰雪運動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沈陽市各高校學生對冰雪運動的認知程度為不了解的占15%,55%的學生略微了解,基本了解的占18%,僅有12%的學生非常了解。”[3]可見沈陽市各高校大多數學生對冰雪運動的認知程度尚淺,冬奧文化的根基亟需加強。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有著富饒的自然資源與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文獻通考》等史書上就有記載,冰雪項目在古代便有開展。新疆阿勒泰地區也被國際公認為滑雪發源地。但由于“受開展條件的限制,長期局限在東北地區,全國范圍內開展不普遍、民眾認知度較低,”[4]再加上群眾基礎薄弱,從整體人文環境看冬奧文化根基有待充實,這使得冬奧文化更為缺失,長此以往淪為一種“隱形文化”。尤其在申辦冬奧會之前,我國與加拿大、美國等冰雪文化強國存在差距較大,文化氛圍弱,再加之我國現代冰雪運動起步較晚,目前“冰雪運動仍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5]當下,不管是從競技體育還是全民健身的角度去看,“我國冬季運動的發展較世界體育強國都有很大差距。”[6]
此外,歐美國家作為冬奧強國,除在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勢,還在于其勇于冒險、敢于挑戰的文化精神,他們享受征服自然和突破自我所帶來的成就感,這種精神文化從一開始便滲透到個人及冬奧項目中,且延續至今。如芬蘭,“該國居民從小接觸冰雪運動,已將“冰雪”滲透到生活、娛樂、健身、教育等各個方面。”[7]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冰雪運動的天堂。“在挪威有一句諺語:挪威的嬰兒是穿著滑雪板走出娘胎的。”[8]這說明冰雪文化、奧運文化已深深植入了他們的基因。此外據有關數據顯示,“加拿大有430多萬人參與冰雪運動,占國家總人口的15%;法國約有850多萬人參與,占總人口的13%;我國僅有500萬人參與,占總人口的0.4%。”[9]由此可見,冰雪項目在我國的普及度較低。
我國由于受儒家思想文化影響,推崇“和諧”“中庸”之道,對高風險、高挑戰的運動項目無論從推廣或是參與都需要較長的適應過程。目前我國冰雪文化還處于探索階段,冬奧項目進校園的文化氛圍尚未形成。因此,學習借鑒歐美國家對冬奧項目文化的宣傳與普及,加大對冰雪文化與冬奧項目的推廣,使學生主動接受和認同冬奧項目,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進一步拓實推廣冬奧項目進校園的實際意義。
“場地設施是冰雪運動開展的基礎,良好的場地設施是冰雪運動的開展的重要條件”。[10]自中國申辦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成功以來,我國掀起了“冰雪”熱潮,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冬奧項目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也更加熱愛冬奧項目。但就中國目前現狀來看,僅有部分北方地區(如北京、黑龍江、沈陽等)和極少數南方地區(浙江、湖北等)校園建有冬奧項目專用場地。《河北省冰雪活動藍皮書(2017—2018)》曾提到,“截至2018年4月,河北省滑冰場共計33家,滑雪場共計37家,從滑雪場地的總量來看,河北省居于全國第3位。雖然河北省冰雪運動場地總量位于全國前列,但絕大多數屬于社會盈利場地,屬于學校自己的冰雪運動場地極少。”[11]場地設施是校園冰雪運動開展的基礎,目前全國校園冰雪場地設施整體缺乏。我國東北地區因其地理位置,冰雪資源豐富,雪場較多,學校可利用田徑場澆筑冰場。“但室外冰雪場所周期短,全年僅有3個多月。除上述地區,其他北方地區的學校因氣候、場地等因素,不具備室外澆筑冰場的條件,南方地區學校冰雪場地設施更為‘稀缺’。”[12]目前我國冰雪場地設施整體面積受限,人均使用面積不足,基礎設施項目不完善,無法滿足學生對冬奧項目的需求,對其參與積極性將帶來一定影響。“2015年全國高校僅有5家運動冰場,86.93%的雪場與76.83%的冰場歸屬于企業所有。”由此看出,冰雪運動場地的面積不僅有限,提供給學生的運動訓練也不足,正常的冰雪運動教學也難以維持[13]。2016年,“我國冰場的數量為200余個,雪場數量為646個,與歐美國家差距很大。”[14]全國冰雪場地數量少,校園內的冰雪場地數量更少。由于冰雪運動場地裝備等投入大、成本高,致使校園冰雪運動場地、裝備等設施嚴重匱乏。而場地設施作為冬奧項目發展的決定因素,“沒有一定數量的場地設施,發展就是無米之炊,紙上談兵,根本談不上任何發展。”[15]因此,冬奧項目要推廣和發展,必須加快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青少年冰雪活動發展,對落實《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和實現3億人上冰雪具有深遠意義。”[16]以校園為載體,擴大冬奧項目參與人口數量。作為學生參與冬奧項目引領者的體育教師,在其推廣中發揮關鍵作用。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態度及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冬奧項目的學習興趣與未來發展。目前,全國冰雪師資匱乏,“各類高校向各級學校輸送的絕大多數教師不具備高超的冰雪專業技能。”[12]如張家口學院的冰雪專業技能教師非常有限,“冰雪技能實踐課程多數由雪場教練完成,冰雪專業教師匱乏嚴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只能靠外聘專業教師來進行;”[17]此外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方鄉村小學“專業冰雪運動教師配置率不足20%,其他80%的教師都不具備專業的教育資質,甚至連基本的示范動作都無法完成。”[18]因此,在推廣冬奧項目進校園的過程中教師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前我國從事冰雪項目的運動員與教練員較少,真正接受正式的系統化訓練的教師很少,導致其教學水平層次不齊。有資料顯示,“有近50%的教練員理論水平偏低,大部分教練員未專門參加學習或進修,短期培訓的情況也并不樂觀。”[19]冬奧項目師資力量不足將嚴重阻礙校園冬奧項目的推廣。北京市作為2022冬奧會的主場,占據地理上的優勢,但其“冬奧項目的體育教師都屈指可數,其他省市師資力量更令人堪憂。北京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王軍在中國教育報中坦言,北京市9000多名體育教師中,只有約5%的教師接觸過冰雪運動。”[20]明大陽在調查遼寧省近10年開設冰雪教學課程的10所院校(沈陽地區高校)中發現,在開課的高校中,“只有中國醫科大學和東北大學2所高校的冰雪任課教師全部或部分具有相關專業的學習經歷,其他高校教師均為培訓與進修后進行授課,專業水平與教學經驗參差不齊,很難保證教學效果與質量。”[21]
綜上,校園冬奧項目師資力量匱乏,冬奧項目難以推廣,壯大校園冬奧項目師資力量刻不容緩。
冬奧項目存在太多未知性和不確定性因素,且比賽與訓練過程復雜多變,在帶給人們刺激、快感的同時,安全隱患卻是最令人所擔憂的。冬奧項目因自身運動的獨特性,其危險系數較其他運動項目更為突出,因而“嚴重地降低了民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22]
目前北方的一些鄉村小學在開展冰雪運動時,存在安全管理缺乏針對性等問題。如安全機制不完善、安全領導與安全意識不到位:“44.5%的鄉村小學缺乏冰雪運動安全機制,無法規避冰雪運動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如凍傷、摔傷、碰撞等;65.4%的鄉村小學未設專門的安全領導小組,無法滿足安全工作的具體要求;絕大多數老師未認識到冰雪運動本身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為安全工作埋下隱患。”[18]冰雪項目具有一定危險性,無論是滑冰還是滑雪運動,其專業性與技術性的要求較高,在運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系數,若未能按要求做好防護措施,很容易出現受傷等意外情況。“如何做好防護工作,最大限度減少運動損傷和意外受傷是冰雪運動成功推廣的關鍵。”[23]這也印證了“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安全需要,即“除要求具備特殊的場地設施外,還需個人具備運動裝備器材和專業的知識與技能。”[24]若一方出現了故障,都會造成人身傷害。因此,冬奧項目的防御措施及安保工作未及時到位,一定程度上將阻礙其推廣與發展。筆者梳理大量文獻發現,一些學校因害怕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為減少運動傷害帶來的糾紛,“將滑冰、滑雪這樣危險系數高的體育項目從體育課中剔除。”[19]甚至將冬奧項目“拒之門外”。還有部分家長對冬奧項目缺乏了解,認為“奧運項目(如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太過危險,不支持或極力反對孩子參與其中。”[25]由此,校園推廣冬奧項目異常艱難。
“目前,我國全國性的學生冬季項目比賽主要有越野滑雪、單板滑雪、高山滑雪、冰壺和冰球五大項,基本覆蓋了在校園開展冬奧項目可能開設的項目。”[26]競賽是龍頭,以賽帶促、以賽帶學,冬奧項目的推廣與普及需要全覆蓋、全方位的賽事體系支撐。通過賽事獲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將對當地冬奧項目的推廣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增強當地或周邊區域對冬奧項目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從而激發人們對冬奧項目的興趣,進一步帶動更多群體參與到奧運項目中。此外,學校可以賽事為契機,通過組織協會、講座、廣播、公眾號推送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增加賽事知名度,吸引更多學生體驗運動項目、欣賞競技比賽,調動其積極性,進而大幅宣傳冬奧項目。“根據本地現有場地設施承辦各類冰雪賽事和主辦本土的特色賽事,如速度滑冰馬拉松賽等,吸引愛好者參與進來,帶動更多群眾加入冰雪運動中。”[27]以此提升冬奧項目在群眾中的影響力,促進國民身體素質健康發展,實現“健康中國”的理念。
培養和構建梯隊冬奧項目競技人才,是加快我國冰雪項目、建設冬奧強國的根本力量和重要保障。各級各類學校應以實地情況改造基礎設施,“改良”冬奧項目原有運動形式,降低難度系數,改善運動條件,使其不受項目、場地和季節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保證更多學子參與其中。首都體育學院學者李婕在《冬奧項目的“改良”及在學校體育中的應用》中寫到“學校通過開展‘改良’的冬奧項目,如校園旱地滑雪、旱地冰球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重視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使學生了解冰雪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體育競賽觀賞奠定基礎。”[28]另一方面,可將冬奧項目納入課程體系,使學生成為主體,相關部門及專業人員制定詳細教學與訓練計劃,嚴格監控,及時反饋并調整,實現教學普及與訓練提高共同發展,通過學訓并重,夯實冬奧項目后備人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奧運項目校園推廣過程中,各部門要堅持以創新為理念,促進學校體育改革,助力冬奧會的到來。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不僅打開了3億人走向冰雪的大門,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腳步也隨之加快。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年頒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把增強學生體質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這對當前個別學校將體育課上成應試課是一種警醒,對“把體育納入高考招生的綜合素質評價”[29]更是一種指引。此外《意見》還號召舉國上下“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隨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滲透,學校體育在教學目標、內容、手段與方法等方面不斷更新和完善,為冬奧項目的推廣提供了寬廣的平臺與空間。奧林匹克文化在經歷全球化傳播與多樣發展的蛻變的同時,我國學校體育一直走在改革與發展最前沿,在其推力下不斷找尋新的契機與突破。相關部門通過可對冬奧項目的科學技術的研發,鼓勵北方校園開設更多冬奧項目,加快完善冬奧項目類型的速度,調動南方學校開展適宜的奧運項目,培養學生基本運動項目技能,同時自主研發安全系數有保障、綠色健康環保、科技含量高的創新型冬奧項目裝備,為學校體育改革助力。
冰雪項目的崛起及冬奧項目的推廣和發展,需要更多專業、高效且素質優良的師資力量。優秀的師資是培養后備人才的主力軍,是學生參與冬奧項目的“領軍人”。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冬奧項目在校園的開展。“通過在校教師的參與和帶動,更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冰雪體育運動的強烈興趣。”[30]各級學校應加強國內冬奧項目相關教練員與教師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師認知水平,為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創造條件,以更好地姿態推廣冬奧項目進校園,為北京冬奧會服務。此外,還應加強與國內外優秀人才的交流,引進歐美冬奧項目強國的教學體系與培訓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推動冬奧項目“改良”落地實施。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目標與內容進行充分解讀,將學生主體地位放在第1位,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擴大冬奧項目的活動范圍,打造“人人愛冬奧、個個學項目”的學習氛圍,努力實現“百萬學生上冰雪”的目標。各級各類學校還應“根據本校實際選擇優秀體育教師,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創新培訓模式,優化培訓內容,提升本校體育教師的冰雪運動技能,為本校實施冰雪運動課堂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31]以交流為平臺,提高校園冬奧項目的師資水平。另外,高校作為教師隊伍培養的搖籃,“可以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鼓勵更多有志加入教師對隊伍的青年學子報考與冰雪運動相關的專業,”[32]經過系統且專業化的學習,積極投身于冬奧項目的教學,培養更多優秀“傳播者”,使冬奧項目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優化。
如何保障冬奧項目在開展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有必要從管理角度出發,對學校冬奧項目開展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提出相應對策,以便保障冬奧項目校園推廣順利開展。社會應加強對學校管理者、體育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在校學生冬奧項目安全相關宣傳教育;各級各類學校體育主管部門應完善校園冬奧項目安全制度、建立校園冬奧項目風險預警機制,加大對校園冬奧項目的監管力度,樹立校園冬奧項目風險防范理念;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把握循序漸進原則,逐步提高學生體質水平、專項技能水平。此外,學生家長也應及時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進行監測,時刻注意維持學生營養水平,進行營養監控;學生作為冬奧項目的直接參與者,應主動了解和學習冬奧項目相關安全知識,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做到“無教練、不訓練”,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加強教育引導、完善制度機制,做到安全管理、安全預防、緊急救護,”[18]進一步完善其安全機制,更好消除校園安全隱患。
2008年北京夏奧會的成功舉辦,實現了華夏兒女千百年來的偉大夢想。屆時,我國也邁出了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堅實一步。“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增添了動力、為實現中國體育夢點燃了激情、為‘和平崛起’中的大國風范贏得了又一個展示平臺。”[33]冬奧項目不僅作為一種體育文化,更是我國在國際舞臺展現出來的中國力量。了解冬奧項目校園推廣現狀及問題,找準“病根”,對癥下藥,解決難題,助力校園冬奧項目的推廣與發展,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冰雪事業蓬勃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步伐。
[1] 馬毅呂,晶 紅.我國備戰2022年冬奧會重點項目后備人才培養問題探究[J].體育科學,2016,36(04):3~10.
[2] 王忠波.冰雪運動在高校的拓展策略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9,33(03):64~67.
[3] 曹亞東,徐長路.沈陽市高校冰雪運動開展現狀調查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7(20):206~207.
[4]] 羅清楊.新媒介與消費——冰雪運動文化的中國化構建模式探照[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2):76~81.
[5] 姬忠飛,孫 月.冬奧會背景下冰雪運動進校園策略之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12):1106~1108.
[6] 陳 輝.普及冰雪運動要從教育抓起[J].中國教育學刊,2018(02):101.
[7] 孫 偉,楊朝升.“冰雪運動進校園”的現狀研究[J].冰雪運動,2019,41(02):66~70+96.
[8] 龐博韜,劉俊一.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價值與實施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01):88~93.
[9] 陀 亮.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6(06):5~6+8.
[10] 陳 琳,李 謙.新疆冰雪運動發展策略研究[J].冰雪運動,2012,34(02):64~68.
[11] 李軍基.冬奧會背景下河北省冰雪運動進校園策略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11):89~91.
[12] 邵維軍,邵 帥.當前我國校園冰雪運動開展情況及政策建議[J].人民教育,2019(12):52~53.
[13] 伊曉彤,孫鳴浩.冬奧會背景下冰雪運動進校園的傳播策略研究[J].冰雪運動,2017,39(05):67~70.
[14] 李軍基.北京冬奧會推動青少年冰雪運動發展研究[J].運動,2018(07):3~4.
[15] 崔澤虎.黑龍江冰雪運動大眾化發展與策略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16] 蒲珊珊,王 博,梁 爽.“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的發展歷程與優化路徑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4(01):29~32+37.
[17] 周興波,王鵬龍,楊生東.冬奧會背景下河北高校冰雪運動特色教學改革與探索——以張家口學院體育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9):98~99.
[18] 伊宇航.北方鄉村小學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2019,18(10):105~108.
[19] 房 巍,邢繼慶.東北地區校園冰雪運動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新[J].體育教學,2009,29(02):20~21.
[20] 冰雪運動進校園場地及師資缺乏遭遇尷尬[EB/OL]. https://www.caigou.com.cn/news/2018051459.shtml, 2018-05-14.
[21] 明大陽.“北京冬奧會”背景下普通高校冰雪運動發展實證研究——以遼寧為例[J].冰雪運動,2019,41(02):53~60+65.
[22] 宗克強,武 昊,張良祥,劉宇鵬,吳巍.“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黑龍江冰雪體育產業國際合作研究[J].運動,2019(01):3~5.
[23] 李紅運.冬奧會背景下“北冰南展”戰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9):41+48.
[24] 程文廣,劉 興.需求導向的我國大眾冰雪健身供給側治理路徑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04):11~19.
[25] 蔣 強,王 平.舉辦大冬會對黑龍江省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的影響[J].冰雪運動,2008(01):48~50.
[26] 王 鋼.以競賽為龍頭引領校園冰雪運動普及發展——教育部學生體協開展校園冰雪運動的工作介紹[J].中國學校體育,2018(05):6~7.
[27] 馬正輝,張良祥.“冰雪進校園”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8(10):134~135.
[28] 李 捷.冬奧項目的“改良”及在學校體育中的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01):15~18+23.
[29] 閆麗敏.新時代北京冬奧會對中國學校體育的促進研究[J].體育科技,2019,40(03):40~41+43.
[30] 劉 濱.高校冰雪體育文化的建設[J].冰雪運動,2011,33(03):80~83.
[31] 關 強.有效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工作的策略[J].遼寧教育,2019(14):69~71.
[32] 田 俊.冰雪運動進校園對中小學學校體育的影響研究[J].武術研究,2019,4(12):144~147.
[33] 張曉會.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對建設體育強國的影響[J].宿州學院學報,2015,30(11):51~53.
Research on Campus Promotion of Winter Olymp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LEI Hua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in this study, logic analysis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its campus promotion in our country, analyze the campus to promote its status and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c deployment in sports power, actively explore Beijing Olympics approaching campus promotion of its meaning and time value and further promote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vigorously, snow and ice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Winter Olympics; Sports power; Ice and snow sports; School
2019-12-11
2020-03-26
1007―6891(2021)04―0112―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4.25
G80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