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鵬 黨俏俏
(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偉大夢想”和“偉大夢想精神”是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重要內容?!皞ゴ髩粝搿辈皇且环N口號式或生活化的話語,而是有具體、獨特的思想內涵,偉大夢想是一種精神現象,是全體中華兒女對遠大理想和目標堅信不疑并為之艱苦奮斗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正確理解偉大夢想的科學含義、深入把握偉大夢想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意蘊,有利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學理支撐,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展現其深遠的現實價值。
偉大夢想與夢想、理想、信念、信仰、偉大夢想精神等同屬于人的精神現象,是表征人們精神世界、情感寄托、生活意義和文化歸屬的標志。偉大夢想與上述五個概念在內容與結構上具有密切聯系。要科學界定偉大夢想概念,準確把握其內涵外延,首先需要厘清偉大夢想與五個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
夢想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一種向往,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夢想與空想和幻想的一個明顯區別在于,“夢想總是要與一定的歷史條件、客觀現實相聯系的。歷史條件發生變化了,夢想也會相應變化”。[1]以1932年“新年的夢想”征文為例,夢想的這一特點可見一斑。國難當頭之際,《東方雜志》時任主編胡愈之發起了一場夢想征集活動,為進步知識分子提供一個表達政治抱負和政治訴求的渠道。正如魯迅《聽說夢》中所說的:“記者的苦心,我是明白的,想必以為言論不自由,不如來說夢,而且與其說所謂真話之假,不如來談談夢話之真。”[2](P357)從這個意義上說,夢想反而具有明顯的真實性,既是對現實的折射,又是對現實的抗爭。正如胡愈之在征稿的信中表達的,“雖然是夢,但如果想到夢是代表‘希望’與‘未來’的這一點,就可見不是全然無益的事,它或者竟是能夠鼓舞我們前進的勇氣的”。[3](P87)這充分肯定了夢想的激勵和引導功能。夢想因為有現實性的成分和因素,寓進步性于“想夢想”的形式之中。夢想是“希望”與“未來”的象征,人生因為有夢而充滿陽光,生活因為追夢更富有動力。
中華民族是勇于和善于擁有偉大夢想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華民族以敢為人先、逐夢筑夢的魄力,成就了數不盡的光榮與夢想。對于偉大夢想的不懈追求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推動著中國人民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在奮斗中進取、在進取中開拓。因此,無論是夢想,還是偉大夢想,皆具有執著、進取、奮斗、開拓的特質。偉大夢想是由偉大志向、恢弘志氣、寬廣胸懷、堅強意志、奮斗姿態等共同構成的有機體系。與夢想相比較,偉大夢想之“偉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偉大夢想具有高遠性。偉大夢想是對未來社會發展的美好設想,必須體現高瞻遠矚,不斷地追尋和探索。二是偉大夢想具有開放性。偉大夢想并沒有將視野僅僅局限于“自我”,而是重視對“他者”產生的積極影響,具有寬廣博愛的胸襟與氣度。三是偉大夢想具有整體性。偉大夢想這個宏大的“夢”匯聚了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是無數中華兒女夢想的“最大公約數”。
“理想”在很大程度上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志”的含義?!渡袝酚性疲骸叭羯渲兄尽!薄爸尽焙帽壬浼陌凶?,是指人生追求的奮斗目標??鬃訌娬{:“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4](P93)他認為“立志”絕非君子所專有,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需要立志,一個人必須樹立理想和目標,才能成為“志士仁人”。[4](P158)諸葛亮說:“夫志當存高遠……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盵5](P28)王夫之認為,“志者,人心之主”。[6](P27)所謂“志”,就是心的主宰,是人的精神支柱。立志須立大志,胸懷遠大理想,方可免于平庸,成就大事。總的來說,理想是個人在實踐過程中依據現實需要形成和確立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些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人生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具有向善的品格和向上的力量,能夠為人們提供持久的引領力和感召力。
同時也要看到,“理想”的內涵除了志向之外,還包括志氣、意志等含義。理想更多地與志向同義,而偉大夢想則是志向、志氣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一方面,偉大夢想和理想是相通的。一是從廣義上來理解,二者都是對未來美好事物的一種向往和追求,需經過一番努力與周折、逐步接近才能夠達到。二是偉大夢想和理想都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承載著一定的價值認同和價值取向。三是偉大夢想和理想都是人們依據在實踐中形成并認同的一定價值尺度對現實進行批判和設想的產物。另一方面,偉大夢想和理想也不宜混為一談,二者并不是可以相互代替的概念,各自的側重點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強調主體與奮斗目標之間的關系,主要為人們的行動指明方向;而偉大夢想在指明遠大目標的同時,還強調實現奮斗目標的志氣和意志,為人們的行動提供精神支持,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國古代神話,都“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勇于追求和實現夢想的精神狀態”。[7]
信念一詞具有較高的使用頻率,諸如人生信念、政治信念、宗教信念等。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信念“是由一個觀念或意象加上一種感到對的情感所構成的”。[8](P183)有學者指出:“信念是人們對一定思想觀點、觀念論斷或一定事實及其發展演變規律的虔誠認知、篤定看法,具有強烈的情感傾向性與意志堅定性。”[9]還有學者指出,“信念同理想一樣,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是人們在一定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和理想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盵10]綜合以上觀點可以看出,信念是一個復合性整體,是知、情、意的統一體,是人們為實現理想而奮斗的內在動力。
偉大夢想的精神內涵不僅體現在提出夢想的歷史自覺和追求夢想的強烈愿望上,更體現在實現夢想的堅強意志與奮斗姿態上??梢?,偉大夢想也是知、情、意的統一體,它和信念都強調內心確信和身體力行這兩個層面,一旦形成和產生,便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不會輕易因為外在因素的阻礙而改變。從偉大夢想和信念的構成要素來看,二者在主體、客體方面是各有側重的。信念的主體包括個人、群體乃至社會中的一切成員,不同主體的信念是多樣的、多層次的,既交叉重合,又各具特色;而偉大夢想通常是社會成員高度一致的遠大理想的凝練,偉大夢想的實現需要多數社會成員的夢想與其匹配,有賴于多數社會成員對此矢志不渝的追求與奮斗。
信仰作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層結構,體現著人對社會和人生的終極思考?!靶叛鍪侨藗儗δ撤N主張、主義和價值理想的極度信服和尊崇,寄托著人們精神的眷注和關懷。”[11]從價值、心理、過程等不同的維度審視信仰和偉大夢想,即可發現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從價值論角度看,信仰是“對終極價值的肯定和持有,表征著一種對終極價值的關懷”。[12](P107)信仰所篤信的對象是信仰者相信的最高價值目標,而偉大夢想所確信的對象是主體依據實踐需要確立的偉大目標,這一目標揭示了人們的價值理想。從心理角度分析,“信仰在其信仰主體那里主要表現為一種信仰的心理——精神狀態,即信仰心態。有無信仰心態是區分一個人有無信仰的主要標志,也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現實的信仰主體的標志”。[13](P80)偉大夢想同樣內含著一定的夢想心態,表現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和精神狀態。從過程論角度看,偉大夢想即是將信仰具體化、實踐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語境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是廣義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體系的主要內容。[14]因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過程,也就是信仰實踐的過程。
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式上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盵7]從偉大夢想精神的概念構成來看,偉大夢想精神包括了“偉大夢想”和“精神”兩個內涵。偉大夢想精神的“偉大夢想”維度,表征著偉大夢想精神是內蘊偉大夢想思想內容和精氣神的精神。偉大夢想是偉大夢想精神孕育、形成和不斷發展的必要基礎。偉大夢想不僅為踐行偉大夢想精神提供了目標引領和愿景激勵,還為偉大夢想精神的形塑與發展注入了思想和精神資源。偉大夢想精神的“精神”維度,表征著偉大夢想精神是一代代中華兒女創造和積淀偉大夢想并為之接續奮斗的精神凝聚。可見,偉大夢想和偉大夢想精神在精神維度有一定的相通之處,二者皆表征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寄托,但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偉大夢想重在體現其本身所內含的奮斗、進取、開拓、擔當的精神特質,而偉大夢想精神重在體現中華民族幾千年筑夢、追夢、圓夢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精神氣質和精神狀態的凝練、概括與升華。簡言之,偉大夢想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各個時期夢想活動中形成的夢想精神的綜合表述。
綜上,通過對偉大夢想及其相關概念進行具體把握,偉大夢想可以定義為:偉大夢想是全體中華兒女依據實踐發展的需要確立遠大理想或目標,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奮斗方向,對其堅信不疑并為之艱苦奮斗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偉大夢想是思想意識、情感態度和精神意志的有機統一,既強調遠大目標的確立和確信,也強調目標追求過程中的精神狀態。
偉大夢想蘊含著具體深刻的意蘊。就其主體性限定而言,偉大夢想是彰顯中國人民宏偉愿景的夢想;就民族角度而言,偉大夢想是體現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夢想;就人類發展而言,偉大夢想是承載著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夢想;而從精神品質而言,偉大夢想是內蘊堅強意志和奮斗姿態的夢想。
偉大夢想是屬于全體中國人民宏觀、高遠的展望,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目標,而是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夙愿。中國人民素來具有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始終懷揣偉大夢想,向往美好未來?!疤煜聻楣钡睦硐肭閼?,深刻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建立“小康”和“大同”這兩種社會狀態的高遠抱負。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即便在苦難深重的時候,中國人民也不愿自棄沉淪,孫中山先生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無數仁人志士秉持對實現民族復興夢想的矢志追求而奮起反抗。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便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的歷史使命,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偉大夢想上升為一個嚴肅的政治議題。
偉大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大“共識”,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和共同愿景,是集體之夢。在西方國家,也經常用“夢想”來表達希冀、愿望,但往往基于個人的價值實現,以個體為本位。這樣的“夢想”注定是有明顯局限性的。這種局限一方面根源于不同的社會制度,另一方面也與不同的文化傳統密切相關。我們偉大夢想的提出首先是從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的,強調夢想對于人民幸福的意義。中國共產黨人的新中國夢想就是基于中華民族的政治覺醒提出來的,與近代以來其他各階級階層夢想的顯著區別,在于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奮斗目標上升為中華民族的共同意志,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2020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通過一個“金扁擔”的故事,樸素生動地闡述了偉大夢想與廣大農民的關系。當年,農民們在談起吃飽吃好的基礎上,境界更高的愿望就是將來上山干活挑著金扁擔,總書記把這個“金扁擔”理解為農業現代化。[15]這說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因此,把握偉大夢想就要認識到,偉大夢想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追求,是屬于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夢想。
夢想是一個復雜的價值目標體系,因為不管是哪種形態的夢想,都反映一種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偉大夢想承載和積淀了中華民族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價值理念和深厚秉性,具有與世界共命運、同分享的廣袤意涵,它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是為人類謀幸福之夢。“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盵16]古人雖沒有明確的地理意義上的世界概念,卻在發展中涵養出“天下情懷”,這種情懷深深烙印在中華文明的基因里,顯現在一代代中國人對于偉大夢想的追求中。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這種文化傳統。毛澤東提出的“環球同此涼熱”,正是這種情懷的生動表達,深層次蘊含著中華民族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的理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都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盵17]全人類共同價值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相融相通,只有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地體現到實現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我們才有底氣、有能力去闡釋自己對美好世界夢想的理解,進而團結一切可能的力量推進人類社會邁向更高層次。
偉大夢想既是一種精神現象,更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持續的精神狀態。偉大夢想,是一個偉大民族、偉大國家的進取之夢,內蘊的精神狀態集中體現在實現夢想的堅強意志與奮斗姿態上。黑格爾曾說,“‘理性’并不是毫無能為,并不是僅僅產生一個理想、一種責任,虛懸于現實的范圍以外、無人知道的地方;并不是僅僅產生一種在某些人類的頭腦中的單獨的和抽象的東西?!盵18](P9)偉大夢想區別于幻想和妄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不是停留在思想和觀念之內,而是一個具有實踐邏輯的價值目標,需要落實于實踐和行動,經過不懈努力才可以達到。“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盵19]因此,執著、奮進、擔當是偉大夢想的獨特氣質所在,也是其最基本的精神狀態。成就偉大夢想,決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畏難,在任何情境中都要具備前進的信心和力量,尤其是在困難面前更要保持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信念?!皭燮床艜A”是中國人民最質樸的奮斗哲學,夢想越是偉大,奮斗越是艱辛。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圓夢征途需要不斷跋山涉水,唯有勇于拼搏、善于探索,才能不斷從未知走向已知、從可能走向現實,走出一條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道路。
偉大夢想本質上是一種對中華民族特有歷史性意識的延續和超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P36)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個偉大夢想,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其目標、內涵和精神極大增強了億萬中國人民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升華偉大夢想的自覺性、實現偉大夢想的自信心。從目標維度看,它指明了黨和人民奮斗的目標和方向;從內涵維度看,它蘊含著體現執政黨形象的價值因素;從精神維度看,它反映了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氣質和狀態。
中華民族對偉大夢想的追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若干個階段性夢想,中國夢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具體時間域的階段性夢想。從普遍意義上看,“偉大夢想”不限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就現階段而言,我們當前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理想,正是基于對中華文明輝煌燦爛的認知、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深重苦難的理解、對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所進行不懈奮斗的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才明確提出中國夢這一偉大夢想,為解決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問題和質疑提供了思想引領。其一,中國夢是社會主義之夢,在遵循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回答了實現民族復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問題。其二,中國夢是美好生活之夢,是對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高度概括,是對現階段廣大人民群眾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好生活訴求的及時回應。其三,中國夢是奮斗之夢,是對億萬中國人共同理想的實踐訴求和理論觀照,及時回應了個人奮斗與社會發展是否一致的質疑,推動解決了當前社會存在的“價值迷?!薄坝^念沖突”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21]中國夢傳遞著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信心和信念,是凝聚各族人民團結奮進、干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力量,對于引領中華民族開辟未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執政黨形象問題是構成自身政治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是衡量政黨民眾信任度和支持率的重要尺碼。[22]任何政黨執政,都存在人心向背的問題。執政黨的執政形象如何,關鍵在于政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表現能否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擁護。偉大夢想是中國共產黨基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提出來的,這一初心使命賦予了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價值理想,塑造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形象。
“偉大夢想”作為黨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謀劃新發展而提出來的重要戰略理念,內蘊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執政形象塑造的價值元素,使黨的形象建設具有了新的特點。其一,偉大夢想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確立的理想和信念,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昭示著國家、民族、人民發展的光明前景,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意氣風發、昂揚奮進的執政形象;其二,偉大夢想反映崇高的價值追求,表征著一種與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的自由解放、全面發展息息相關的價值理想,折射了中國共產黨兼容并包、追求大同的執政形象;其三,偉大夢想把不同階層、群體、個體的夢想匯聚為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增進了人民的價值共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凝聚民心、匯集民力的執政形象;其四,偉大夢想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內蘊著堅強的意志與奮斗的姿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篤實力行的執政形象;其五,偉大夢想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和話語傳播體系具有高度的意識形態色彩,顯現了中國共產黨敢于發聲、善于發聲的執政形象。由是觀之,新時代偉大夢想為塑造和展現中國共產黨執政形象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有效強化了中國人民的國家歸屬感、民族自豪感,為更好地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順利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根基。
偉大夢想既包含價值維度又包含精神維度的特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命題中得到充分展現。新時代偉大夢想一方面在目標指向和價值功能維度上體現了中國夢的內容,另一方面以其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精神氣質和精神狀態,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源源不斷的意志行動力。
精神氣質和狀態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精氣神”,它是生命力的表征和意志力的顯現。飽滿的精氣神使人思想通達、行動有力。偉大夢想的精神狀態和中國夢的思想內容是高度契合的。其一,偉大夢想的精神狀態是一種自信狀態。這種自信主要體現在對理想目標科學性的確信和夢想必然實現的堅信。有了這樣的自信,才能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不消沉不動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和舉措,建立在對歷史發展規律和發展大勢的科學把握上,這就為實現中國夢的自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二,偉大夢想的精神狀態是一種豪邁狀態。豪邁是一種氣度和胸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僅有敢于追逐星辰大海的氣概,還擁有寬廣博愛的胸襟。在歷史上,我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為人類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盛事,也將為人類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就是中國夢的豪邁氣度所在。其三,偉大夢想的精神狀態是一種奮進狀態。中華民族是一個勇于奮斗的民族。中國人民正是始終保持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才能將一個個夢想藍圖變為現實。今天,我們更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黃牛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在新時代創造新的輝煌。其四,偉大夢想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擔當狀態。蘊含人民情懷、民族情懷、人類情懷的偉大夢想,底氣在于勇于擔當。有擔當才有實干,能擔當才能奮進。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不乏擔當的意識、擔當的膽魄、擔當的能力。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人民的美好生活、民族的自立自強、人類的發展進步,無不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擔當來實現。總之,偉大夢想所體現出來的那種自信、豪邁、奮進、擔當的精神狀態,深刻反映了中國夢的思想內涵,體現了中國夢的時代精神。